本發明涉及桃樹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調節桃果實成熟期的方法。
背景技術:
桃是原產我國的古老果樹之一,果實營養豐富,富含糖、有機酸和維生素等物質深受消費者喜愛。我國不僅擁有豐富多樣的種質資源,還是世界桃第一大生產國,據FAO統計,2010年全球桃生產量為20,274,287噸,我國占52.8%(FAOSTAT 2012,http://faostat.fao.org)。
盡管市場上銷售的桃種類繁多,但是,目前桃果實生產仍存在幾方面問題:(1)桃是呼吸躍變型果實,成熟過程中產生的乙烯極易加速果實采后軟化,從而不能像蘋果、梨等水果一樣長期貯藏;(2)軟溶質水蜜桃品種,如‘湖景蜜露’、奉化‘玉露’、‘大團蜜露’等果實品質優良,但貯藏時間較不溶質品種和硬溶質品種更短;(3)果實采后處理技術的應用(低溫貯藏、臭氧殺菌、1-MCP抑制乙烯信號響應、紫外線殺菌等)可適當延長貨架期,但與此同時,也造成果實品質下降,如肉質發綿、褐變、絮敗;(4)桃果實生產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多數品種的成熟期集中在7-9月高溫多雨季節,長江中下游地區5,6月份成熟的早熟品種還易受到梅雨季節連續陰雨天氣的影響,導致果實裂果或灰霉病、褐腐病嚴重,果實品質下降,產量不穩定,嚴重影響桃果實生產。
近年來,在生產技術上雖采用了防雨棚技術,可以降低降雨對早熟桃生產的影響,但大棚內桃樹生長勢太過旺盛,需要及時進行人工修剪。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技術方法,延長果實成熟期和優質品種的掛樹時間,保證桃果實品質不受影響,對桃產業發展、延長桃果實貨架期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植物激素已經在農業生產上有所應用,如提高植株產量,疏花疏果、促進花芽分化,促進果實單性結實,防治樹體落葉等,但在果樹成熟期調控方面鮮有報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調節桃果實成熟期的方法,通過噴施植物外源激素,調節桃果實的生長發育時期,使桃果實的成熟期提早或延遲,并且,可提高果實單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溶性糖含量,從而延長果實貨架期。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調節桃果實成熟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桃花授粉后30~40天,對桃樹噴施赤霉素溶液或萘乙酸溶液。
優選地,所述的赤霉素溶液中赤霉素的濃度為1-1.25mM,所述的萘乙酸溶液中萘乙酸的濃度為0.4-0.5mM。
進一步,所述的赤霉素溶液或萘乙酸溶液中還含有粘著劑,優選吐溫20或洗衣粉。
又進一步,所述的赤霉素溶液中,各組分及含量為:赤霉素1-1.25mM,粘著劑0.05-0.1(v/v)%,乙醇2-3(v/v)%,余量為水和不可避免的雜質。
優選地,所述的萘乙酸溶液中,各組分及含量為:萘乙酸0.4-0.5mM,粘著劑0.05-0.1(v/v)%,乙醇2-3(v/v)%,,余量為水和不可避免的雜質。
優選地,對桃樹噴施赤霉素溶液或萘乙酸溶液時,在連續2~3天晴朗天氣的上午進行。
花期和成熟期是果樹生長發育過程中重要的發育期,尤其是在多雨地區,早熟桃品種在成熟期極易遇到梅雨季節,從而造成裂果,褐腐病嚴重,本發明在桃花授粉后30~40天的快速生長期,對桃果實施用植物外源激素,以調節桃果實生長發育進程,采用本發明的方法,可以避免使早熟桃品種有效避開多雨季節。
本發明添加赤霉素(GA),并選擇合適的濃度,在桃果實的生長發育過程中,使桃果實成熟期提前7-10天,通過噴施赤霉素還可提高果實單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溶性糖含量,提升桃果實品質。
生長素對果實的作用具有雙重效應,一方面可直接調節組織對乙烯的響應,與乙烯起相反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參與了誘導乙烯,促進完熟。本發明使用萘乙酸(NAA),并選擇合適的濃度0.4-0.5mM,使其在桃果實上主要發揮第一方面的作用,果實硬度較高,延緩桃果實成熟期7-10天。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發明通過施用植物外源激素,在不降低果實品質的前提下,調節桃果實生長發育進程,使桃果實成熟期提前或延后7-10天,從而延長桃果實成熟期和商品貨架期,滿足市場消費供應。
2)本發明施用植物外源激素的溶液,配方簡單,成分安全,操作方便,所述試劑可現配現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
本實施例中赤霉素和萘乙酸均購自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1.配制植物外源激素溶液
赤霉素見光易分解,在使用前一天配制不同濃度的赤霉素溶液(現配現用),溶液濃度參見表1。
配制赤霉素溶液過程:稱取GA4+7粉劑,加入燒杯中,用無水乙醇溶解,在噴施之前加0.05%體積的吐溫20(Tween 20),然后用水定容至10L,配制過程及配好后避光保存。
配制萘乙酸溶液過程:稱取NAA粉劑,加入燒杯中,用無水乙醇溶解,加0.05%體積的Tween 20作為粘著劑,然后用水定容至10L。
表1配制不同濃度GA4+7和NAA的各溶液的含量
2.對桃果實噴施植物外源激素溶液
在桃樹種植示范基地選擇兩個優良栽培桃品種‘滬油018’和‘錦繡黃桃’,‘滬油018’為黃肉品種,生長發育期為85天,未經激素處理的植株果實于6月中旬成熟,目前種植在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雙張桃樹種植示范基地,所選植株樹勢一致,樹齡均為8年,每株樹預留200個果實;‘錦繡黃桃’品質優良,生長發育期為146天,未經激素處理的植株果實于8月中旬成熟,目前種植在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雙張桃樹種植示范基地,所選植株樹勢生長一致,樹齡也為8年,每株樹保留250個果實。
用赤霉素GA4+7和萘乙酸NAA分別對‘滬油018’和‘錦繡黃桃’進行處理,以對‘滬油018’的處理為例,具體如下:
1)選擇生長勢一致、樹齡一致(8年生)早熟油桃品種‘滬油018’21株,配制2個GA4+7濃度梯度(1.0mM/L,1.25mM/L),以0.75mM/L的濃度為對比例1,每個濃度處理3棵樹,即3個重復,配制3個NAA濃度梯度(0.4mM/L,0.5mM/L,),以1mM/L的濃度為對比例2,每個濃度梯度處理3株樹,以水處理3株作為空白對照。
2)噴施赤霉素溶液:花后30天左右,在連續2-3天晴朗天氣,用噴花壺對準桃果用上述三個不同濃度進行處理,每個濃度處理3株桃樹,即三次重復,水處理設置為對照,每個果實全面噴施一次,若下雨,則補噴一次。
或者,噴施萘乙酸溶液:同樣以水處理為對照,噴施上述梯度濃度的萘乙酸溶液,每個濃度處理3株桃樹,即三次重復,水處理設置為對照,每個果實全面噴施一次,若下雨,則補噴一次。
對‘錦繡黃桃’品種的處理同上。
3.桃果實取樣及統計分析
本實施例中,‘滬油018’噴藥時間為授粉后30d;噴藥后,根據桃果實雙“S”生長發育曲線,分別在第一次快速生長期、緩慢期(硬核期)和第二次快速生長期各選2個時間點進行取樣工作。
每個處理每次取樣的樣本大小為30個果,每株樹沿樹干以上及樹冠外圍1米處隨機取代表性的10個果,混勻后立即帶回實驗室進行果實單果重、去皮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測定。
果實成熟度判斷:主要根據采摘時果實單果重、果實去皮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皮色澤判斷。
計算各指每個處理下果實單果重、去皮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平均值,結果參見表2-表3。
表2
表2顯示了‘滬油018’果實在6月25日取樣時各處理與水對照的數據比較情況,結果顯示:經過GA4+7處理可以增加‘滬油018’在果實成熟期的平均單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較分析果實去皮硬度發現,1.25mM濃度的GA4+7處理后的果實在該時期的硬度最低,而0.5mM NAA處理后的果實在該時期的硬度最高。
表3
表3顯示了‘錦繡黃桃’果實在8月17日取樣時各處理與水對照的數據比較情況,結果顯示:1.25mM濃度的GA4+7處理后,果實單果重含量比水處理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水對照稍高。而0.5mM NAA處理后的‘錦繡黃桃’果實單果重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該時期均較水對照低。果實硬度比較發現,1.25mM濃度的GA4+7處理后果實硬度最小。
用濃度為1mM的NAA處理后,‘滬油018’果實落果嚴重,且導致果型畸形,‘錦繡黃桃’90%以上的果實落果,植株葉片呈灼傷狀,樹勢減弱。
本實施例中,經1.25mM濃度的GA4+7處理后果實成熟期較水對照提前7-10天,0.5mM濃度的NAA處理的果實成熟期較水對照推遲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