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等高線耕作林地微耕機及工作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是農業大國,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平原地區的農業生產基本實現了機械化。但是我國總體地形比較復雜,很多農業生產工作不得不在山地丘陵地區進行。由于山地丘陵的地面坡度很大,順著坡度方向進行農業生產,水土容易流失,人們順著坡度方向勞動也比較危險,所以在坡地上一般采取垂直于坡度方向的等高線農業生產的方式。普通機械在坡地上等高線作業容易側翻,無法正常作業,所以山坡地帶的農業生產幾乎還未能實現機械化。以播種為例,現有的坡地播種方法大多是人工挖坑、撒種、覆土,不僅效率低下,而且費時費力。現有部分專利提出的坡地播種方案借鑒了平地用播種機方案,能夠實現播種的功能但往往需要人力作為驅動力,本質上還是沒有把人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等高線耕作林地微耕機及工作方法,不僅結構設計合理,而且高效便捷。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等高線耕作林地微耕機,包括機架,所述機架的前部設置有發動機與搖把,所述發動機經第一傳動組件、搖臂帶動主動行走輪轉動,所述搖把經第二傳動組件、搖臂帶動主動行走輪上下擺動,所述機架的后部設置有旋耕刀,所述發動機經第三傳動組件帶動旋耕刀轉動,所述旋耕刀經彈性組件與機架相連接。
優選的,所述第一傳動組件包含變速箱、傳動橋以及輪邊換向減速器,所述發動機將動力經變速箱傳遞至傳動橋,所述傳動橋的左、右兩側均設置有搖臂,所述搖臂內設置有第一傳動軸,所述傳動橋的兩端分別經第一錐齒輪組與兩第一傳動軸的一端相連接,兩所述第一傳動軸的另一端均經輪邊換向減速器與主動行走輪相連接。
優選的,所述傳動橋的中部設置有差速器。
優選的,所述第二傳動組件包含雙向齒輪箱,所述雙向齒輪箱的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外齒輪,所述機架在外齒輪的底部設置有T形齒條,所述T形齒條的橫向端與外齒輪相嚙合,且所述T形齒條的橫向端置于齒條套筒內并與其滑動配合,所述T形齒條的縱向端穿出齒條套筒經滑動鉸支座套設在搖臂上,所述滑動鉸支座與搖臂滑動配合,所述雙向齒輪箱的一輸出軸經一側外齒輪、一側T形齒條、一側搖臂以帶動一側主動行走輪擺動,所述雙向齒輪箱的另一輸出軸經另一側外齒輪、另一側T形齒條、另一側搖臂以帶動另一側主動行走輪擺動。
優選的,所述旋耕刀包含刀軸,所述刀軸上沿其軸線布置有若干三角刀座,所述三角刀座上插接有若干呈反射狀分布的弧形刀片,任意兩相鄰弧形刀片的彎曲方向相反,任意兩相鄰三角刀座上的刀片相互交錯布置。
優選的,所述第三組件包含換向傳動箱、第三傳動軸、萬向節以及旋耕刀傳動箱。
優選的,所述彈性組件包含與機架相連接的懸掛套筒,所述懸掛套筒內穿設有懸掛軸,所述懸掛軸的兩端分別經上固定鉸支座與上調節套筒的一端相連接,所述上調節套筒的另一端與下調節套筒的一端嵌套滑動設置,所述下調節套筒的另一端與下固定鉸支座相連接,所述上固定鉸支座與下固定鉸支座之間設置有彈簧,所述彈簧套設在上調節套筒與下調節套筒外,兩所述下固定鉸支座分別經連接桿、軸承與旋耕刀的刀軸兩端相連接。
優選的,所述旋耕刀的后部設置有弧形擋泥板。
一種等高線耕作林地微耕機的工作方法,包括上述所述的任意一種等高線耕作林地微耕機,包含以下步驟:
(1)手動控制搖把,經第二傳動組件、一側搖臂以帶動一側主動行走輪擺動,經第二傳動組件、另一側搖臂以帶動另一側主動行走輪反向擺動,當所述搖臂垂直于水平面時,機架整體下降,重心下降;當所述搖臂不垂直于水平面時,根據山地坡度的大小,對左、右兩側主動行走輪進行差高調節,使機架保持水平,防止側翻;
(2)發動機工作,發動機經第一傳動組件、搖臂帶動主動行走輪轉動,發動機經第三傳動組件帶動旋耕刀轉動,彈性組件調整旋耕刀各部分與坡地表面的間距一致,避免出現耕地深度不一致現象。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發明結構設計簡單、合理,在等高線種植坡地可以控制等高線種植坡地播種機的轉向,可以保持等高線種植坡地播種機的平衡,可以保證耕種的深度一致,易于操作,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整體構造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彈性組件的構造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第一組件的傳動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搖臂的擺動示意圖。
圖中:1-機架,2-發動機,3-搖把,4-第一傳動組件,41-變速箱,42-傳動橋,43-輪邊換向減速器,44-第一傳動軸,45-第一錐齒輪組,5-搖臂,6-主動行走輪,7-第二傳動組件,71-雙向齒輪箱,72-外齒輪,73-T形齒條,74-齒條套筒,75-滑動鉸支座,8-旋耕刀,81-刀軸,82-三角刀座,83-弧形刀片,9-第三傳動組件,91-換向傳動箱,92-第三傳動軸,93-萬向節,94-旋耕刀傳動箱,10-彈性組件,101-懸掛套筒,102-懸掛軸,103-上固定鉸支座,104-上調節套筒,105-下調節套筒,106-下固定鉸支座,107-彈簧,108-連接桿,11-差速器,12-弧形擋泥板,13-扶手。
具體實施方式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如圖1~4所示,一種等高線耕作林地微耕機,包括機架1,所述機架1的前部設置有發動機2與搖把3,所述發動機2經第一傳動組件4、搖臂5帶動主動行走輪6轉動,所述搖把3經第二傳動組件7、搖臂5帶動主動行走輪6上下擺動,所述機架1的后部設置有旋耕刀8,所述發動機2經第三傳動組件9帶動旋耕刀8轉動,所述旋耕刀8經彈性組件10與機架1相連接。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傳動組件4包含變速箱41、傳動橋42以及輪邊換向減速器43,所述發動機2將動力經變速箱41傳遞至傳動橋42,所述傳動橋42的左、右兩側均設置有搖臂5,所述搖臂5內設置有第一傳動軸44,所述傳動橋42的兩端分別經第一錐齒輪組45與兩第一傳動軸44的一端相連接,兩所述第一傳動軸44的另一端均經輪邊換向減速器43與主動行走輪6相連接。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傳動橋42的中部設置有差速器11,當本發明在山坡上轉向的時候左、右兩側主動行走輪6可以實現差速,使得轉彎更加容易;同時差速器11還具有對搖臂5轉動的輔助調節作用,如圖3所示,圖中“”和“”表示運動方向,“”表示向下運動,即垂直紙面向內運動,“”表示向上運動,即垂直紙面向外運動;當通過搖把3經第二傳動組件7控制一側搖臂5向上運動時,第一傳動組件4內各部件的轉向如圖3所示,左、右兩側搖臂5內轉動軸所連接的第一錐齒輪組45的轉動方向剛好相反,從而有利于高差調節;所述搖臂5的調節主要是靠轉動搖把3來調節的,所述差速器11并不起主動調節的作用,只是有利于調節高度差,所述差速器11的主要作用是在本發明轉彎時使左、右兩側主動行走輪6形成速度差,從而更加容易轉彎。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第二傳動組件7包含雙向齒輪箱71,所述雙向齒輪箱71的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外齒輪72,所述機架1在外齒輪72的底部設置有T形齒條73,所述T形齒條73的橫向端與外齒輪72相嚙合,且所述T形齒條73的橫向端置于齒條套筒74內并與其滑動配合,所述T形齒條73的縱向端穿出齒條套筒74經滑動鉸支座75套設在搖臂5上,所述滑動鉸支座75與搖臂5滑動配合,所述雙向齒輪箱71的一輸出軸經一側外齒輪72、一側T形齒條73、一側搖臂5以帶動一側主動行走輪6擺動,所述雙向齒輪箱71的另一輸出軸經另一側外齒輪72、另一側T形齒條73、另一側搖臂5以帶動另一側主動行走輪6擺動;所述雙向齒輪箱71內包含四個相互嚙合圍成四邊形形狀的錐齒輪,其中一個錐齒輪為輸入錐齒輪,輸入錐齒輪左右兩側的錐齒輪分別為與外齒輪組72相連接的輸出錐齒輪,兩輸出錐齒輪的轉向相反,當然所述雙向齒輪箱71內也可以包含其他可以實現雙輸出且輸出方向相反的齒輪組,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不局限于此;由于雙向齒輪箱71的兩輸出端的齒輪的旋向必定相反,通過搖動搖把3就可以實現兩側搖臂5繞傳動橋42異向轉動。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旋耕刀8包含刀軸81,所述刀軸81上沿其軸線布置有若干三角刀座82,所述三角刀座82上插接有若干呈反射狀分布的弧形刀片83,任意兩相鄰弧形刀片83的彎曲方向相反,任意兩相鄰三角刀座82上的刀片相互交錯布置。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第三組件包含換向傳動箱91、第三傳動軸92、萬向節93以及旋耕刀傳動箱94,由于換向傳動箱91與旋耕刀傳動箱94之間的第三傳動軸92使用了兩個萬向節93連接,兩所述萬向節93的相對高度可以變化,旋耕刀8軸相對于機架1的距離就可以變化。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彈性組件10包含與機架1相連接的懸掛套筒101,所述懸掛套筒101內穿設有懸掛軸102,所述懸掛軸102可以在懸掛套筒101內轉動,所述懸掛軸102的兩端分別經上固定鉸支座103與上調節套筒104的一端相連接,所述上調節套筒104的另一端與下調節套筒105的一端嵌套滑動設置,所述下調節套筒105的另一端與下固定鉸支座106相連接,所述上固定鉸支座103與下固定鉸支座106之間設置有彈簧107,所述彈簧107套設在上調節套筒104與下調節套筒105外,兩所述下固定鉸支座106分別經連接桿108、軸承與旋耕刀8的刀軸81兩端相連接;當工作在高低不平的地段,如由高向低行進,彈簧107拉長,旋耕刀8相對與機架1距離變長,同時,懸掛軸102相對與套筒轉動、兩個萬向節93的相對位置也自行調整,旋耕刀8軸便可自行調整至合適的工作位置;由于機架1已可調整至水平,所以懸掛軸102也是水平的,由于旋耕刀8軸是通過彈性組件10掛接在機架1上,位于坡頂處的彈簧107縮短,位于坡低處的彈簧107拉長,所以旋耕刀8軸就可以調整至坡地平行位置工作,彈簧107的作用是拉長端的彈簧107會產生收縮力,縮短端的彈簧107會產生張力,這樣就可以平衡旋耕機重心偏移帶來的影響,保證耕地質量。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旋耕刀8的后部設置有弧形擋泥板12。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所述機架1上設置有扶手13。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一種等高線耕作林地微耕機的工作方法,包括上述所述的任意一種等高線耕作林地微耕機,包含以下步驟:
(1)手動控制搖把3,經第二傳動組件7、一側搖臂5以帶動一側主動行走輪6擺動,經第二傳動組件7、另一側搖臂5以帶動另一側主動行走輪6反向擺動,當所述搖臂5垂直于水平面時,機架1整體下降,重心下降;當所述搖臂5不垂直于水平面時,根據山地坡度的大小,對左、右兩側主動行走輪6進行差高調節,使機架1保持水平,防止側翻;
(2)發動機2工作,發動機2經第一傳動組件4、搖臂5帶動主動行走輪6轉動,發動機2經第三傳動組件9帶動旋耕刀8轉動,彈性組件10調整旋耕刀8各部分與坡地表面的間距一致,避免出現耕地深度不一致現象。
本發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發明的啟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等高線耕作林地微耕機及工作方法。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