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側掛的微耕機后置連接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微耕機部件,具體涉及一種帶側掛的微耕機后置連接裝置,包括L型固定板、固定掛架、活動掛架和側掛板,所述固定掛架包括L型支撐板和兩個連接板,L型支撐板一端與側掛板固定連接,連接板與L型支撐板和側掛板形成的U型槽兩端分別固定連接,L型支撐板外壁固定連接有固定連接架;所述側掛板上可拆卸連接有側掛架,所述側掛架包括側壁設有連接孔的U型連接架和側連接板;所述L型固定板包括平板和側板,所述平板上設有定位槽口和兩個與通孔相適應的定位銷,所述側板底邊設有防止活動掛架擺動的限位槽口。本實用新型為一種與微耕機連接可靠穩定、結構簡單且可同時掛接多個配套機具并易于拆換的后置連接裝置。
【專利說明】帶側掛的微耕機后置連接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微耕機部件,具體涉及一種帶側掛的微耕機后置連接裝置。【背景技術】
[0002]因為我國主要以丘陵和山區居多適合小型機械,且經營模式以家庭為主,隨著農業種植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大田作物面積逐步減少,經濟類作物種植面積不斷增加,尤其是溫室大棚的迅猛發展等,需要小型機具操作。由于微耕機整體特點為體積中等、質量比較輕、功能多,移動方便,回轉靈活,特別適宜山區、丘陵地區、旱地、果園、菜園和大棚作業等。有旋耕犁耕和運輸等基本功能。所以在國內需求量很大。若微耕機配上相應的機具,還可以進行抽水、噴灌、噴藥、收割、發電開溝、培土、施肥、播種、脫粒、打谷、切蔓、磨漿等。結構簡單,維修方便,耗油少,是理想的微型農業機械。
[0003]為了減輕操作者的勞動強度和節約更換農機具的時間,微耕機與配套機具采用掛接裝置連接,使拆換農具簡單、快速。但是當配套機具通過掛接裝置與微耕機連接使用時,配套機具易在水平方向發生擺動,從而造成微耕機方向操作不靈活。且一般微耕機只能掛接一種機具,局限性較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與微耕機連接可靠穩定、結構簡單且可同時掛接多個配套機具并易于拆換的后置連接裝置。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帶側掛的微耕機后置連接裝置,包括L形固定板、固定掛架、活動掛架和側掛板,所述固定掛架包括L形支撐板和兩個連接板,L形支撐板一端與側掛板固定連接,連接板與L形支撐板和側掛板形成的U型槽兩端分別固定連接,每個連接板上設三個通孔,L形支撐板外壁固定連接有固定連接架;所述側掛板上可拆卸連接有側掛架,所述側掛架包括側壁設有連接孔的U形連接架和側連接板,側連接板與U形連接架一端固定連接;所述L形固定板包括平板和側板,所述平板上設有定位槽口和兩個與通孔相適應的定位銷,定位銷位于定位槽口兩側,所述側板底邊設有防止活動掛架擺動的限位槽口 ;所述限位插銷一端設有擋板,另一端依次穿過L形固定板、固定掛架和活動掛架。
[0006]采用上述結構的帶側掛的微耕機后置連接裝置,由于側掛架與固定掛架的側掛板固定連接,活動掛架與固定掛架固定連接,所以可以在活動掛架和側掛架上同時掛接不同種類的機具,以滿足工作需求。由于平板上設有兩個與通孔相適應的定位銷,所以使用時定位銷可以穿過通孔而使L形固定板定位。由于限位插銷依次穿過L形固定板、固定掛架和活動掛架,且側板底邊設有限位槽口,所以限位插銷通過兩個連接板使活動掛架固定,且限位槽口與活動掛架卡接,這樣可以保證活動掛架連接穩定可靠且不易脫落,防止在使用時因活動掛架擺動而使其掛接的其他裝置擺動無法定位;還可減少因活動掛架擺動而與限位插銷產生的摩擦,進而降低連接管與限位插銷間的磨損,延長使用壽命。由于限位插銷端部的擋板位于平板的定位槽口中,所以在使用時,限位插銷的位置相對穩定,而不會因振動而自行旋轉,降低其磨損。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連接孔周側固定連接有固定凸臺;所述U形連接架內設有加強板。采用這種結構后,固定凸臺可進一步保證掛接機具的穩定;加強板可增強U形連接架的強度和剛性。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固定連接架包括兩個平行放置的梯形連接板,兩個梯形連接板之間固定連接有加強筋板。采用這種結構后,由于固定連接架采用兩個之間連接有加強筋板的梯形連接板,可以在不加梯形大連接板壁厚的條件下,增強梯形連接板的強度和剛性,以節約材料,減輕重量,降低成本。
[0009]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活動掛架包括連接管和與連接管側壁固定連接的后置連接板,后置連接板上設有后置連接孔。采用這種結構后,由于后置連接板上設有連接孔,所以可以使配套機具通過銷釘掛接在后置連接板上,且拆裝方便。
[0010]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連接板上還設有與通孔同軸的圓環狀凸臺,圓環狀凸臺內徑與通孔直徑相同。采用這種結構后,使定位銷更好的固定在圓環狀凸臺內,進而使L形固定板與固定掛架連接更穩固;還可增大限位插銷和定位銷的受力面積。
[0011]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改進,所述后置連接板有兩個,后置連接板一端固定連接有加強板。采用這種結構后,加強板可增強后置連接板的強度和剛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帶側掛的微耕機后置連接裝置實施例的爆炸圖;
[0013]圖2是本實用新型帶側掛的微耕機后置連接裝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限位插銷11,擋板12,L形固定板2,平板21,定位銷22,定位槽23,側板24,限位槽口 25,固定掛架3,圓環狀凸臺31,連接板32,L形支撐板33,通孔34,側連接孔35,側掛板36,活動掛架4,加強板41,后置連接孔42,后置連接板43,連接管44,固定連接架5,梯形連接板51,加強筋板52,側掛架6,側連接板61,固定孔62,U形連接架63,固定凸臺64,連接孔65。
[0015]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6]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案的帶側掛的微耕機后置連接裝置,包括L形固定板2、固定掛架3、活動掛架4和側掛板36。固定掛架3包括L形支撐板33和兩個連接板32,L形支撐板33 —端與側掛板36焊接,連接板32與L形支撐板33和側掛板36形成的U型槽兩端分別焊接,每個連接板32上設三個通孔34,連接板32上還焊接有與通孔34同軸的圓環狀凸臺31,圓環狀凸臺31內徑與通孔34直徑相同;L形支撐板33外壁焊接有焊接架。側掛板36上可拆卸連接有側掛架6,所述側掛架6包括側壁設有連接孔65的U形連接架63和側連接板61,連接孔65周側焊接有固定凸臺64 ;側連接板61與U形連接架63 —端焊接,U形連接架63內設有加強板41。L形固定板2包括平板21和側板24,所述平板21上設有定位槽23 口和兩個與通孔34相適應的定位銷22,定位銷22位于定位槽23 口兩側,所述側板24底邊設有防止活動掛架4擺動的限位槽口 25。限位插銷11 一端設有擋板12,另一端依次穿過L形固定板2、固定掛架3和活動掛架4。
[0017]固定連接架5包括兩個平行放置的梯形連接板51,兩個梯形連接板51之間固定連接有加強筋板52。
[0018]活動掛架4包括連接管44和與連接管44側壁固定連接的兩個后置連接板43,后置連接板43上設有后置連接孔42,后置連接板43 —端固定連接有加強板41。
[0019]使用時,先將固定連接架5與微耕機通過螺栓和前置連接孔53連接,再將配套機具連接在活動掛架4上,限位槽口 2525與活動掛架4卡接,這樣可以保證活動掛架4連接穩定可靠且不易脫落。用螺栓螺母穿過側連接板61上的固定孔62和側掛板36上的側連接孔35,使固定掛架3與側掛架6固定連接,這樣既可通過連接孔65在側掛架6上掛接其他種類的機具。
[0020]以上結合附圖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各種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
【權利要求】
1.一種帶側掛的微耕機后置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L形固定板、固定掛架、活動掛架和側掛板,所述固定掛架包括L形支撐板和兩個連接板,L形支撐板一端與側掛板固定連接,連接板與L形支撐板和側掛板形成的U型槽兩端分別固定連接,每個連接板上設三個通孔,L形支撐板外壁固定連接有固定連接架;所述側掛板上可拆卸連接有側掛架,所述側掛架包括側壁設有連接孔的U形連接架和側連接板,側連接板與U形連接架一端固定連接;所述L形固定板包括平板和側板,所述平板上設有定位槽口和兩個與通孔相適應的定位銷,定位銷位于定位槽口兩側,所述側板底邊設有防止活動掛架擺動的限位槽口 ;所述限位插銷一端設有擋板,另一端依次穿過L形固定板、固定掛架和活動掛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側掛的微耕機后置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孔周側固定連接有固定凸臺;所述U形連接架內設有加強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側掛的微耕機后置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連接架包括兩個平行放置的梯形連接板,兩個梯形連接板之間固定連接有加強筋板。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側掛的微耕機后置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掛架包括連接管和與連接管側壁固定連接的后置連接板,后置連接板上設有后置連接孔。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側掛的微耕機后置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板上還設有與通孔同軸的圓環狀凸臺,圓環狀凸臺內徑與通孔直徑相同。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帶側掛的微耕機后置連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連接板有兩個,后置連接板一端固定連接有加強板。
【文檔編號】A01B71/00GK203618305SQ201320790463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5日
【發明者】蘇德超, 何恩聯, 劉大明 申請人:重慶華世丹機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