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用灌溉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精細化水肥一體履帶式灌溉機。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現代農業的灌溉施肥技術在我國得到快速發展,已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水肥一體化技術是將灌溉與施肥融為一體的農業新技術,能將可溶性固體或液體肥料,按土壤養分含量和作物種類的需肥規律特點,配兌成料液與灌溉水一同噴灑;隨著現代灌溉施肥技術在我國研究和應用的不斷增加,對這些技術的特點、優勢和適用條件的認識日益深化,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技術體系,同時對這些技術在水肥高效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出了一些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傳統灌溉技術存在灌溉效率低、灌溉不徹底的問題,現有的地表鋪設水龍方式存在投資成本高、施工地點具有局限性的問題,傳統施肥采用大型農機或人力畜力在田間播撒,效率低,施肥不均勻,且化肥與水的混合程度低,影響施肥效果;現有灌溉設備普遍存在體積大、價格昂貴,應用操作所需專業性強,浪費肥料及水資源的問題,迫切需要進行技術改進和改良,以提高其使用性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操作便捷、混料效果好的精細化水肥一體履帶式灌溉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精細化水肥一體履帶式灌溉機,包括機身,所述機身前端安裝有駕駛控制室,駕駛控制室前端安裝有分禾噴淋器;所述機身兩側安裝有支撐梁,支撐梁上安裝有行走履帶總成,行走履帶總成的驅動軸上安裝有液壓馬達;所述機身后端上部安裝有混合藥液箱、肥料斗和水箱,水箱后部設置進水口,水箱內設置有液位傳感器,水箱底部的出水口通過連接管與過濾器連接,過濾器內設置有磁粉過濾片,過濾器外周套設有硅碳棒加熱裝置;所述肥料斗設置在水箱側部,肥料斗呈倒置的圓錐臺狀,肥料斗頂部設置有加藥口,肥料斗底部的出料口與出料絞龍的進料口連通,出料絞龍傾斜設置于肥料斗外側,出料絞龍的出料口通過出料管與膠體磨連接,出料管還通過磁化水支管連接到過濾器的底部出口;所述膠體磨通過管路與隔膜泵連接,膠體泵的另一側設置有電動機,電動機通過皮帶與隔膜泵連接;所述隔膜泵的出水管與混合藥液箱連接,混合藥液箱內壁安裝有EC傳感器和pH傳感器,混合藥液箱底部安裝有攪拌器,攪拌器通過攪拌電機驅動,混合藥液箱通過出液管與分水管連接,分水管連接到分禾噴淋器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機身前側上部安裝有發動機、加壓風機、液壓油箱、液壓油泵,駕駛控制室內設置有行走操縱桿和多功能控制桿;所述發動機與液壓油泵、加壓風機連接,加壓風機通過高壓風管與水箱連接,液壓油箱與液壓油泵之間、液壓油泵與多功能控制桿之間、多功能控制桿與液壓馬達之間通過液壓油管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水箱前端上部與排氣管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磁化水支管上設置有流量計。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隔膜泵的出水管上安裝有止逆閥,出水管與混合藥液箱的連通處設置浮球閥。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液管上安裝有壓力泵。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混合藥液箱底部還設置廢液管,廢液管與設置在機身后端的排水閥連接,機身的后端安裝有懸掛架。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適合量產,易于市場推廣;機具在田間行走性能好,降低了對田間土壤的壓力,避免了設備陷入土壤中不便行走的問題;肥料箱采用出料絞龍送料,能將大塊化肥打碎,與水箱中經磁化除雜的水混合,利用膠體磨和隔膜泵將肥料與水充分混合;通過設置過濾器,利用過濾器中的磁粉過濾片,能過濾水中過量的金屬雜質,并能將水磁化,利用硅碳棒加熱裝置加熱水體以促進水和肥料的混合;獨立設置混合藥液箱,并在混合藥液箱設置攪拌機構以及pH傳感器和EC傳感器,能保證藥液配置好后不會因久置而造成沉淀產生混料不均勻的情況,提高施肥效果;機器集成程度高,出料絞龍能精確控制肥料用量,隔膜泵能控制注肥時間,便于操作,且通過設置各種閥體和傳感器,實現了精確配料、精確噴淋灌溉的目的,能夠適用于各種施肥及灌溉技術,提高灌溉效率和精度,節省人力物力,能耗低,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其中,1-分禾噴淋器;2-機身;3-駕駛控制室;4-行走操作桿;5-多功能控制桿;6-液壓油箱;7-分水管;8-壓力泵;9-輸液管;10-混合藥液箱;11-高壓風管;12-肥料斗;13-加藥口;14-出料絞龍;15-出料管;16-液位傳感器;17-水箱;18-進水口;19-EC傳感器;20-pH傳感器;21-連接管;22-過濾器;23-磁粉過濾片;24-硅碳棒加熱裝置;25-膠體磨;26-懸掛架;27-電動機;28-廢液管;29-排水閥;30-磁化水支管;31-流量計;32-隔膜泵;33-行走履帶總成;34-電動泵;35-浮球閥;36-攪拌電機;37-攪拌器;38-支撐梁;39-液壓馬達;40-定位板;41-雙向液壓油缸;42-發動機;43-加壓風機;44-液壓油泵;45-排氣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2,一種精細化水肥一體履帶式灌溉機,包括機身2,所述機身2前端安裝有分禾噴淋器1,機身2前側上部安裝有發動機42、加壓風機43、液壓油箱6、液壓油泵44和駕駛控制室3,駕駛控制室3內設置有行走操縱桿4和多功能控制桿5;機身2兩側安裝有支撐梁38,支撐梁38上安裝有行走履帶總成33,行走履帶總成33的驅動軸上安裝有液壓馬達39;所述發動機42與液壓油泵44、加壓風機43連接,加壓風機43通過高壓風管11與水箱17連接,液壓油箱6與液壓油泵44之間、液壓油泵44與多功能控制桿5之間、多功能控制桿5與液壓馬達39之間通過液壓油管連接。
所述機身2后端上部安裝有混合藥液箱10、肥料斗12和水箱17,水箱17前端上部與排氣管45連接,水箱17后部設置進水口18,水箱17內設置有液位傳感器16,水箱17底部的出水口通過連接管21與過濾器22連接,過濾器22內設置有磁粉過濾片23,過濾器22外周套設有硅碳棒加熱裝置24。
所述肥料斗12設置在水箱17側部,肥料斗12呈倒置的圓錐臺狀,肥料斗12頂部設置有加藥口13,肥料斗12底部的出料口與出料絞龍14的進料口連通,出料絞龍14傾斜設置于肥料斗12外側,出料絞龍14的出料口通過出料管15與膠體磨25連接,出料管15還通過磁化水支管30連接到過濾器22的底部出口,磁化水支管30上設置有流量計31;所述膠體磨25通過管路與隔膜泵32連接,膠體泵25的另一側設置有電動機27,電動機27通過皮帶與隔膜泵32連接。
所述隔膜泵32的出水管與混合藥液箱10連接,出水管上安裝有止逆閥34,出水管與混合藥液箱10的連通處設置浮球閥35,混合藥液箱10內壁安裝有EC傳感器19和pH傳感器20,混合藥液箱10底部安裝有攪拌器37,攪拌器37通過攪拌電機36驅動,混合藥液箱10通過出液管9與分水管7連接,出液管9上安裝有壓力泵8,分水管7連接到分禾噴淋器1上。
所述混合藥液箱10底部還設置廢液管28,廢液管28與設置在機身2后端的排水閥29連接,機身2的后端安裝有懸掛架26。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