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家禽養殖
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仿野生土雞快速養成方法。
背景技術:
:土雞也稱為草雞、笨雞,是指放養在山林、果園和荒地等地方的肉雞,由于其具有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和無污染等特點,近年來在市場上備受青睞,土雞肉質好,市場價格高,目前,許多農家飼養本地土雞仍然采用傳統飼養方法,所養出的雞雖然肥瘦適當,肉質緊實,味道佳,但成活率低,飼養周期長,耗料多。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仿野生土雞快速養成方法。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仿野生土雞快速養成方法,具體管理方法為:(1)密度管理:選擇地勢平坦、光照充足的平地,搭設籠狀雞舍,每籠底面積為60x60cm,1-3周齡,每籠飼養9只;4-6周齡,每籠飼養5-6只;7-14周齡,每籠飼養3只,15-16周齡雞,每籠飼養2只;(2)食飼管理:1-3周齡雞,在全價基礎飼料中添加2%膨化虻蟲;4-6周齡雞,在全價基礎飼料中添加5%褪黑素;7-14周齡雞,在全價飼料中添加1%草兔屎水提液;15-16周齡雞,在全價飼料中添加3%辣椒素;土雞飼養期間,每天聚集喂食,1-3周齡雞、4-6周齡雞、15-16周齡雞早中晚均喂食一次,7-14周齡雞早中晚均喂食一次,并在夜間10-12點間補飼一次;(3)水飼管理:土雞速成飼養期間,以四季青水煮液為飼水,每天早晨開食前飼水一次,夏、秋季中午9點-12點間飼水2次,春、冬季中午僅飼水一次,夏、秋季下午3-6點間飼水2次,春、冬季下午僅飼水一次,并在飼養期,避免土雞接觸其他水源;(4)活動管理:土雞速養期間,每天將土雞趕至凹槽型活動區內,所述凹槽型活動區內填充由粗砂、細沙、小米、麥籽按50:3:1: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填充料,填充料厚度為30-40cm,每隔1天更換一次填充料,更換掉的填充料經暴曬、除雜、高溫消毒后可再次使用;(5)舍內管理:每個籠狀雞舍頂部均設置一光源,光源光照強度為2500-3000LUX,光源由太陽能光伏發電供電,1-3周齡雞生長期間,每天夜間9-12點間,開啟光源。其中,虻蟲通入氣流罐內膨化進行膨化,氣流罐經抽真空后注入氮氣,膨化溫度為150-180℃,罐中正負壓差為20-30MP,膨化時間為15-18分鐘;其中,草兔屎水提液由草兔與水以1:5-6的質量比充分混合,調節pH至13-14,于80-90℃下提取4-5小時;其中,四季青水煮液由四季青與水按1:50的質量比充分混合,在96-98℃下保溫處理12-15小時得到。本發明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仿野生土雞快速養成方法簡單,養成成本低,雛雞經16周速成管理,16周齡公雞體重在2.1-2.3kg,16周齡母雞體重在1.8-2.0kg,1-16周育成期間死亡率低于1.3‰,平均單只飼料消耗6.3-6.5kg,飼養期間不進行疫苗預防或化學預防防病處理,除按照本發明食飼管理外,食飼中不額外添加促生長或增強抵抗力的藥劑、激素或食物,最終得到的速成土雞符合綠色無公害食品要求,皮膚緊致、毛孔細小,皮色呈淡黃色,按常規方式煮湯,得到的湯頭透明澄清、表層漂浮一層鮮黃色雞油,香味與口感與散養2年以上的土雞無差異;其中,本發明飼養期間采用分籠合理密度管理,能有效避免病害傳染;食飼管理期間,在1-3周齡雞全價基礎飼料中添加2%膨化虻蟲,有助于促進雛雞骨骼發育,虻蟲經充氮氣流膨化后,香味得到明顯提升,具有誘食作用;在4-6周齡雞全價基礎飼料中添加5%褪黑素,能促使土雞在此生長階段快速建立免疫機能;在7-14周齡雞全價飼料中添加1%草兔屎水提液,能有效提高7-14周齡雞消化吸收性能,避免窩食現象,促進土雞在此生長階段快速育肥;在15-16周齡雞全價飼料中添加3%辣椒素,可有效加深土雞皮膚色澤,提高土雞體內核黃素的含量;水飼管理期間,土雞除以四季青水煮液為飼水外,不接觸任何其他水源,能有效預防疾病傳染,四季青水煮液對降低土雞速成養殖期間病害發生有顯著意義;活動管理期間,每天將土雞趕至凹槽型活動區內,并在活動區內填充由粗砂、細沙、小米、麥籽按50:3:1: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填充料,有助于提高土雞活動機能,進而提高土雞肉質緊致性;舍內管理期間:每個籠狀雞舍頂部均設置一光源,光源光照強度為2500-3000LUX,光源由太陽能光伏發電供電,對環境又好而且節約能源,1-3周齡雞生長期間,每天夜間9-12點間,開啟光源,可提高雛雞的抗病能力。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一種仿野生土雞快速養成方法,具體管理方法為:(1)密度管理:選擇地勢平坦、光照充足的平地,搭設籠狀雞舍,每籠底面積為60x60cm,1-3周齡,每籠飼養9只;4-6周齡,每籠飼養5只;7-14周齡,每籠飼養3只,15-16周齡雞,每籠飼養2只;(2)食飼管理:1-3周齡雞,在全價基礎飼料中添加2%膨化虻蟲;4-6周齡雞,在全價基礎飼料中添加5%褪黑素;7-14周齡雞,在全價飼料中添加1%草兔屎水提液;15-16周齡雞,在全價飼料中添加3%辣椒素;土雞飼養期間,每天聚集喂食,1-3周齡雞、4-6周齡雞、15-16周齡雞早中晚均喂食一次,7-14周齡雞早中晚均喂食一次,并在夜間10-12點間補飼一次;(3)水飼管理:土雞速成飼養期間,以四季青水煮液為飼水,每天早晨開食前飼水一次,夏、秋季中午9點-12點間飼水2次,春、冬季中午僅飼水一次,夏、秋季下午3-6點間飼水2次,春、冬季下午僅飼水一次,并在飼養期,避免土雞接觸其他水源;(4)活動管理:土雞速養期間,每天將土雞趕至凹槽型活動區內,所述凹槽型活動區內填充由粗砂、細沙、小米、麥籽按50:3:1: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填充料,填充料厚度為35cm,每隔1天更換一次填充料,更換掉的填充料經暴曬、除雜、高溫消毒后可再次使用;(5)舍內管理:每個籠狀雞舍頂部均設置一光源,光源光照強度為2800LUX,光源由太陽能光伏發電供電,1-3周齡雞生長期間,每天夜間9-12點間,開啟光源。其中,虻蟲通入氣流罐內膨化進行膨化,氣流罐經抽真空后注入氮氣,膨化溫度為160℃,罐中正負壓差為25MP,膨化時間為17分鐘;其中,草兔屎水提液由草兔與水以1:5.3的質量比充分混合,調節pH至13.5,于85℃下提取4.2小時;其中,四季青水煮液由四季青與水按1:50的質量比充分混合,在97℃下保溫處理13小時得到。以下結合具體養殖試驗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試驗分為3組,試驗雞種為蘇北土雞,選擇同一孵化方式處理得到的土雞雞苗300只,隨機分為A、B、C三組,每組100只;A組采用實施例1方式進行管理;B組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在食飼管理僅飼喂全價基礎飼料,水飼管理飼喂常規水,活動管理凹槽型活動區內僅填充粗砂,舍內管理取消1-3周齡雞生長期間,每天夜間9-12點間,開啟光源;C按常規散養方法飼養土雞;其中,A、B兩組土雞全價基礎飼料相同;飼喂至16周齡,統計各組土雞重,飼養期間病害發生率,死亡率,平均單只飼料消耗;結果見表1:組別土雞重(kg)病害發生率(%)死亡率(%)平均單只飼料消耗(kg)A1.8-2.30.220.16.33B1.3-1.535186.28C1.02-1.06125-由上表1可知,采用實施例1方式管理土雞,在較少的耗料前提下增重較快,并顯著降低飼養期間病害發生和死亡率。隨機從實施例1、實施例2飼養得到土雞中分別抽取一只,并以常規散養方法飼養3年齡蘇北土雞作為對照,按相同工藝煮湯,人工感官測評土雞品質,包括,土雞肉感、皮膚情況、煮湯后香味、鮮味、湯頭色澤分級;其中,土雞肉感分為,緊致、一般、松弛三個等級;皮膚狀況分為毛孔細小、毛孔中大、毛孔粗大三個等級;煮湯后香味、鮮味分為,濃香較鮮、香鮮、一般香、一般鮮三個等級;湯頭色澤分為橙黃、淺黃、黃三個等級;結果見下表:組別土雞肉感皮膚狀況煮湯后香味、鮮味湯頭色澤A緊致毛孔細小濃香較鮮橙黃B一般毛孔中大一般香、一般鮮淺黃對照緊致毛孔細小濃香較鮮黃由上表可知,采用實施例1方式管理飼養得到的土雞肉感皮膚情況、煮湯后香味、鮮味與散養3年的土雞無差異,但湯色重于散養土雞。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