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培育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掛式培育裝置。
背景技術:
根據生態特點,水生植物分為以下4類:(1) 挺水植物:根生長于泥土中,莖葉挺出水面,絕大多數有莖、葉之分,直立挺拔,花色艷麗,花開時離開水面,如蘆葦、菖蒲等;(2)浮葉植物:也稱浮水植物,根生于泥土中,莖細弱不能直立,葉片漂浮于水面或略高于水面,開放時近水面,如莼菜、荸薺等;(3)漂浮植物:根不生于泥中,植株漂浮于水面之上,可隨水漂移,在水面的位置不易控制,以觀葉為主,如大薸、浮萍等;(4)沉水植物:整個植物沉入水中,通氣組織特別發達,葉多為狹長或絲狀,以觀葉為主,如:網草、金魚藻等。
網箱是現有的用于培育水生植物的一種裝置,而且該裝置主要應用于養殖沉水植物,這些網箱為箱狀單一空間的結構,不能同時培育多種類型的水生植物,植物生長的環境和空間未能充分利用,水體凈化成本高效果差。又有些網箱的設計復雜,用繁復的空間分隔結構來將不同種類植物分隔,但結構都過于復雜,制作成本高,空間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不利于植物生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掛式培育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網箱空間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技術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基礎方案為:掛式培育裝置,包括營養管道和掛環,所述營養管道為一中空螺旋形狀的營養管道,所述營養管道上設置有多個通孔,所述通孔周側上設置有密封圈,所述營養管道上端設置有加水口,所述營養管道與所述掛環相連接,所述掛環內設有環形腔,所述環形腔與所述營養道相通,所述掛環上設置有電機,所述電機上的輸出軸伸入所述營養管道,所述營養管道內設置有保護膜。
說明:電機為雙向電機。
本基礎方案的原理在于:事先可在掛環內加入營養液,使用時,將水生植物的根部插入到營養管道上的通孔,再對營養管道的加水口加入足夠的水與營養物質相配的營養液,將營養液充滿整個營養管道,由于營養管道是循環的圓形,因此營養液流速比較緩慢,進而讓水生植物有足夠的時間吸收營養液,在需要增加營養時,人為通過電機的電源開關來啟動電機,電機帶動輸出軸轉動,并向前運動,刺破保護膜,使營養液流入到營養管道內。
本基礎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現有技術中常采用的是將水生植物養殖在水槽中,在有限的養殖水生植物的空間里,其只能養殖一種植物;如果要增加養殖的植物,其必須要擴大養殖的水槽,成本大,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方案采取將多種水生植物插入到營養管道內,營養管道內的空間充分得到了利用,而且通孔周側的密封圈是為了防止營養液漏出。
方案二:此為基礎方案的優選,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為一水平L形狀的底座,所述營養管道下端設置有廢水口,所述廢水口內設置有閥門,所述廢水口對應位置設置有槽板,所述底座兩端夾持所述槽板。
本方案二的原理在于:在替換營養液時,打開閥門,將營養管道的廢水口引導流入到槽板內。
本方案二的有益效果在于: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方案的引導營養管道內的廢水流入到槽板內,操作簡單,而且底座設置為水平L形狀,是為了固定槽板,不會因為營養管道內水的沖擊,移動槽板。
方案三:此為方案二的優選,所述槽板中間設置有pH檢測器,所述底座上設置有小型無線發射器,所述小型無線發射器電連接所述pH檢測器。
本方案三的原理在于:當營養管道內的水通過廢水口流到槽板內時,槽板上的pH檢測器檢測水內的pH值,將pH值信息傳遞給小型無線發射器。
本方案三的有益效果在于: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方案設置的pH檢測器是為了隨時監控營養管道內的水的pH值,保證營養管道內的營養能夠充分為水生植物提供足夠的營養。
方案四:此為方案三的優選,還包括小型無線接收器,所述掛環設置有溫濕控制開關,所述溫濕控制開關內設置有微處理器,所述微處理器一側電連接所述小型無線接收器,所述微處理器另一側內安裝有內置電池,在所述溫濕控制開關上安裝有報警器,所述報警器電連接所述微處理器。
關,微處理器內的內置電池是對整個微處理器提供電源,小型無線接受器是為了接收pH檢測器的pH值信息,并傳遞給微處理器,當pH值超過微處理器內的定值時,微處理器將會把信息傳遞給報警器,報警器是為了提醒操作者應少加或多加營養液。
方案五:此為方案四的優選,所述營養管道內均勻設置有多個溫濕傳感器,所述溫濕傳感器相離10厘米處設置有加濕器和加溫器,所述溫濕傳感器、所述加濕器和所述加溫器分別電連接所述微處理器。
本方案五的原理在于:在營養管道內設置的溫濕傳感器,將檢測到的信息傳遞給微處理器,當溫度的值未達到微處理器的定值,微處理器將信息傳遞給加溫器,加溫器對整個營養管道進行加溫,當在放水之后,溫濕傳感器檢測到營養管道內的濕度,濕度未達到微處理器的定值時,微處理器將信息傳遞給加濕器,加濕器對整個營養管道加濕,保證水生植物的環境。
本方案五德有益效果在于: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方案操作簡單,而且還能對營養管道進行實時監控。
方案六:此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所述掛環為可拆卸掛環。由于掛環可拆卸,因此,操作者可方便的拆卸掛環。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掛式培育裝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掛式培育裝置實施例的后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掛環1、溫濕控制開關11、電機12、加水口2、營養管道3、通孔31、廢水口4、底座5、槽板6、pH檢測器7。
本實施例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掛環1,掛環1為一中空圓環,可從營養管道3上拆卸下來,在掛環1內可加入需要的植物營養液,掛環1兩端安裝有溫濕控制開關11和電機12,溫濕控制開關11內設置有微處理器,微處理器一側設置有小型無線接受器,采用雷凌RT5370網卡,微處理器另一側安裝有內置電池,小型無線接受器和內置電池分別連接微處理器,溫濕控制開關11上設置有報警器,電機12的輸出軸伸入營養管道3內,營養管道3內設置有保護膜。營養管道3為一中空的螺旋形狀,營養管道3內側均勻分布了溫濕傳感器,且與溫濕傳感器相鄰距離為10厘米處安裝有加濕器和加溫器,同時,采用軟性材料覆蓋在溫濕傳感器、加濕器和加溫器上,溫濕傳感器、加濕器和加溫器通過導線連接微處理器,溫濕傳感器采用華運安特品牌中的DWHC2,加濕器采用正島電器生產的ZS系列的加濕器,加溫器采用北京若水合科技有限公司的型號為BGM11-CBW686。
在營養管道3上均勻分布設置有多個通孔31,每一通孔31周側設置有密封線圈,在營養管道3下端設置有廢水口4,廢水口4內設置有閥門,該廢水口4對應槽板6,槽板6為一長方體,且在槽板6中間設置有pH檢測器7,槽板6固定在底座5上,底座5為一水平L型,底座5兩端夾持槽板6的豎直平面和橫向平面,在底座5上設置有小型無線發射器,采用MICRF102無線發射芯片。小型無線發射器與pH檢測器7通過導線相連接。槽板6的高度高于底座5高度的2厘米,方便廢水口4對應槽板6。
具體操作如下:對水生植物進行培育時,事先在掛環1內加入營養液,在插入到營養管道3上,再將各種類型的水生植物插入到通孔31內,通孔31周側的密封圈防止水漏出。前序做好之后,在加水口2內加入足夠的水,讓水能夠將水生植物的根部整個浸泡,事先在微處理器內設置了水生植物適應的溫度和濕度,這時,按下溫濕控制開關11,溫濕控制開關11啟動了微處理器,微處理器將信息傳遞給溫濕傳感器,溫濕傳感器將信息反饋到微處理器,微處理器進行一個信息分析,如是溫度沒達到指定的溫度值,這時,微處理器將信息傳遞到加溫器,啟動加溫器加溫,如是通過廢水口4將水放出時,溫濕傳感器監控整個營養管道3內的濕度,如是濕度沒達到指定的濕度值,微處理器將信息傳遞到加濕器,加濕器對沒有水環境的水生植物加濕,保持水生植物的濕度,在這個過程中,溫濕傳感器一直在監控營養管道3的情況。
一段時間之后,要對水生植物換水時,將廢水口4內的閥門打開,廢水流入到槽板6內,槽板6內的pH檢測器7檢測到廢水內的pH值,將信息通過無線發射器發射出去,在掛環1上的無線接收器將信息接收,并傳遞到微處理器,事先是在微處理器上設置有pH值定值,當pH檢測器7檢測出的pH值高于微處理器內pH值定值,這時,微處理器將信息傳遞到報警器,操作者可根據報警器的提醒,知道應添加營養液,按下電機12,掛環1內的營養液流入到營養管道3內。
本發明的掛環1可掛在墻上,利用了空間,操作簡單。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