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醫用水蛭高密度養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生態養殖池建立:建設水泥養殖池,在池底鋪一層30-40cm厚的水塘淤泥,將馬鈴薯淀粉生產廢水稀釋至50倍,通入養殖池內,通入深度為60-70cm,在養殖池內放養浮游生物和浮游植物,使養殖池內浮游生物密度達到10-20個/ml,浮游植物細胞平均密度達到120-150個/ml,30-35天后,向養殖池內通水至1.5-1.7m深;
(2)放養水蛭:放養水蛭苗,水蛭放養后,每隔20-25天,向養殖池內按5‰的比例添加一次馬鈴薯淀粉生產廢水;
(3)水蛭食飼管理:水蛭放養后,每隔6-7天投喂一次人工飼料,所述人工飼料由增腥豬血、豆粕、脫乙酰殼多糖為原料制作得到;
所述增腥豬血在制作時,將豬血滅菌后接種酵母,接種比例為2%,在0-12小時通風比為2-2.5VVM,12-15小時0.1-0.13VVM下培養15小時,得到增腥豬血;
向增腥豬血中加入豆粕至豆粕濕度在90-92%,按1-1.5%的重量比例向混合料中加入脫乙酰殼多糖,在80-90℃下攪拌50-60分鐘,經造粒、干燥后,得到人工飼料;
(4)水蛭長至45-50g時,進行收獲。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醫用水蛭高密度養殖方法,
每平方米放養3800-4000條幼蛭。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醫用水蛭高密度養殖方法,
每輪收獲結束,按步驟(1)生態養殖池建立方法重新建立養殖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