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水蛭養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蛭孵化方法。
背景技術:
:水蛭,俗名螞蟥,在《神農本草經》中已有記載,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在內陸淡水水域內生長繁殖,是中國傳統的特種藥用水生動物,其干制品泡制后中醫入藥,具有治療中風、高血壓、清瘀、閉經、跌打損傷等功效。近年新發現水蛭制劑在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它在歷史上以自然捕撈為主,因近年農藥、化肥等濫用,及工農業“三廢”對環境的污染,野生自然資源銳減,隨著水蛭藥用價值的深度開發,其市場需求潛力巨大。雖然水蛭自然環境下可產卵孵化,獲得幼苗,但是由于天氣的多變性和天敵的影響,導致水蛭的孵化率較低,僅為15%左右,且孵化出來的水蛭體質較差,很容易死亡,極大地限制了水蛭養殖業的發展,因此急需一種科學合理的人工水蛭孵化方法。技術實現要素: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水蛭孵化方法。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水蛭孵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收集的卵繭洗去泥土,然后將有小孔的一端朝上放置在孵化盤內,每盤放120-140個卵繭;(2)在卵繭上均勻的覆上1-2cm厚孵化土,其中孵化土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殼聚糖微球80-90份、禹余糧20-30份、硅藻土40-50份、鈣長石10-15份;(3)在孵化土上每隔3天噴灑孵化液,每個孵化盤噴灑200-300g孵化液,其中孵化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酵母核酸NA1001-3份、甘谷二肽9-13份、木瓜20-22份、蓮子16-19份、玉竹16-20份、珊瑚菜23-25份、雞頭黃精21-24份、益智仁15-17份、水180-200份;(4)孵化第1-8天,控制孵化室溫度為23-25℃,第9-17天,控制孵化室溫度為26-27℃,之后控制孵化室溫度為28-30℃,孵化期間控制孵化室的空氣相對濕度為68-75%,控制孵化室內二氧化碳的濃度為480-550ppm,每天采用紫光照射孵化盤40-60min,紫光的光照強度為120-140勒克斯。具體地,上述步驟(2)中的孵化土采用以下方法制成:將禹余糧、硅藻土、鈣長石混合后,粉碎至60-80目,然后向其中加入殼聚糖微球,攪拌均勻,制得孵化土。具體地,上述步驟(3)中的孵化液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玉竹、珊瑚菜、雞頭黃精、益智仁放入水中,大火熬制2-3小時后,過濾得濾液,將濾液降至室溫備用;(b)將蓮子和木瓜混合,研碎,放入其重量1.4倍重的無水乙醇中,加熱回流提取2-3小時得提取液,將提取液過濾,所得的濾過液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g/cm3,濃縮液的溫度為55℃,等到濃縮液降至室溫,得到木瓜蓮子提取液;(c)將木瓜蓮子提取液加入到步驟(a)所得濾液中,再向其中加入酵母核酸NA100、甘谷二肽,攪拌均勻,制得孵化液。由以上的技術方案可知,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發明提供的方法,能使得水蛭卵繭具有較高的孵化率和出苗集中度,可縮短水蛭的出苗周期,并且孵化出來的水蛭苗具有較強的免疫力,提高了水蛭幼苗的存活率。其中,殼聚糖微球和硅藻土混合后,能提高水蛭卵繭對孵化土的粘附力,并且其混合后物質的表面修飾作用能提高卵繭細胞的活性,提高卵繭的孵化率;禹余糧和鈣長石中的有效成分協同作用后,能提高卵繭表面的膜的通透性,增加卵繭細胞的呼吸作用,加快出苗速度;孵化液中的酵母核酸NA100和甘谷二肽協同作用,能極大的提高卵繭細胞的活性,提升卵繭的孵化率并加快出苗速度;木瓜和蓮子中的含有卵繭孵化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能源源不斷的為卵繭孵化提供營養,并且玉竹和珊瑚菜中的有效成分協同作用,能增加卵繭對養分的吸收能力,進一步提高了卵繭的孵化率;雞頭黃精和益智仁中的有效成分協同作用后,能極大的提升孵化出來的水蛭幼苗的免疫力,降低水蛭育苗的死亡率;孵化過程中,嚴格的控制孵化室的溫濕度以及二氧化碳濃度,能為卵繭孵化提供穩定的環境,并且這些環境因素與紫光照射協同作用,能進一步激活卵繭細胞的活性,提高孵化率和孵化速度。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但不能用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實施例中采用的實施條件可以根據廠家的條件作進一步調整,未說明的實施條件通常為常規實驗條件。實施例1一種水蛭孵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收集的卵繭洗去泥土,然后將有小孔的一端朝上放置在孵化盤內,每盤放120個卵繭;(2)在卵繭上均勻的覆上1cm厚孵化土,其中孵化土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殼聚糖微球80份、禹余糧20份、硅藻土40份、鈣長石10份;(3)在孵化土上每隔3天噴灑孵化液,每個孵化盤噴灑200g孵化液,其中孵化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酵母核酸NA1001份、甘谷二肽9份、木瓜20份、蓮子16份、玉竹16份、珊瑚菜23份、雞頭黃精21份、益智仁15份、水180份;(4)孵化第1-8天,控制孵化室溫度為23℃,第9-17天,控制孵化室溫度為26℃,之后控制孵化室溫度為28℃,孵化期間控制孵化室的空氣相對濕度為68%,控制孵化室內二氧化碳的濃度為480ppm,每天采用紫光照射孵化盤40min,紫光的光照強度為120勒克斯。具體地,上述步驟(2)中的孵化土采用以下方法制成:將禹余糧、硅藻土、鈣長石混合后,粉碎至60目,然后向其中加入殼聚糖微球,攪拌均勻,制得孵化土。具體地,上述步驟(3)中的孵化液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玉竹、珊瑚菜、雞頭黃精、益智仁放入水中,大火熬制2小時后,過濾得濾液,將濾液降至室溫備用;(b)將蓮子和木瓜混合,研碎,放入其重量1.4倍重的無水乙醇中,加熱回流提取2小時得提取液,將提取液過濾,所得的濾過液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g/cm3,濃縮液的溫度為55℃,等到濃縮液降至室溫,得到木瓜蓮子提取液;(c)將木瓜蓮子提取液加入到步驟(a)所得濾液中,再向其中加入酵母核酸NA100、甘谷二肽,攪拌均勻,制得孵化液。對比例1對比例1中,步驟(2)的孵化土為普通的消毒后土壤,其余步驟與實施例1完全相同。實施例2一種水蛭孵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收集的卵繭洗去泥土,然后將有小孔的一端朝上放置在孵化盤內,每盤放130個卵繭;(2)在卵繭上均勻的覆上1cm厚孵化土,其中孵化土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殼聚糖微球85份、禹余糧25份、硅藻土45份、鈣長石13份;(3)在孵化土上每隔3天噴灑孵化液,每個孵化盤噴灑250g孵化液,其中孵化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酵母核酸NA1002份、甘谷二肽11份、木瓜21份、蓮子18份、玉竹18份、珊瑚菜24份、雞頭黃精23份、益智仁16份、水190份;(4)孵化第1-8天,控制孵化室溫度為24℃,第9-17天,控制孵化室溫度為26℃,之后控制孵化室溫度為29℃,孵化期間控制孵化室的空氣相對濕度為72%,控制孵化室內二氧化碳的濃度為520ppm,每天采用紫光照射孵化盤50min,紫光的光照強度為130勒克斯。具體地,上述步驟(2)中的孵化土采用以下方法制成:將禹余糧、硅藻土、鈣長石混合后,粉碎至70目,然后向其中加入殼聚糖微球,攪拌均勻,制得孵化土。具體地,上述步驟(3)中的孵化液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玉竹、珊瑚菜、雞頭黃精、益智仁放入水中,大火熬制2.5小時后,過濾得濾液,將濾液降至室溫備用;(b)將蓮子和木瓜混合,研碎,放入其重量1.4倍重的無水乙醇中,加熱回流提取2.5小時得提取液,將提取液過濾,所得的濾過液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g/cm3,濃縮液的溫度為55℃,等到濃縮液降至室溫,得到木瓜蓮子提取液;(c)將木瓜蓮子提取液加入到步驟(a)所得濾液中,再向其中加入酵母核酸NA100、甘谷二肽,攪拌均勻,制得孵化液。對比例2對比例2中,步驟(3)的孵化液為消毒后的蒸餾水,其余步驟與實施例2完全相同。實施例3一種水蛭孵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收集的卵繭洗去泥土,然后將有小孔的一端朝上放置在孵化盤內,每盤放120-140個卵繭;(2)在卵繭上均勻的覆上2cm厚孵化土,其中孵化土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殼聚糖微球90份、禹余糧30份、硅藻土50份、鈣長石15份;(3)在孵化土上每隔3天噴灑孵化液,每個孵化盤噴灑300g孵化液,其中孵化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酵母核酸NA1003份、甘谷二肽13份、木瓜22份、蓮子19份、玉竹20份、珊瑚菜25份、雞頭黃精24份、益智仁17份、水200份;(4)孵化第1-8天,控制孵化室溫度為25℃,第9-17天,控制孵化室溫度為27℃,之后控制孵化室溫度為30℃,孵化期間控制孵化室的空氣相對濕度為75%,控制孵化室內二氧化碳的濃度為550ppm,每天采用紫光照射孵化盤60min,紫光的光照強度為140勒克斯。具體地,上述步驟(2)中的孵化土采用以下方法制成:將禹余糧、硅藻土、鈣長石混合后,粉碎至80目,然后向其中加入殼聚糖微球,攪拌均勻,制得孵化土。具體地,上述步驟(3)中的孵化液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將玉竹、珊瑚菜、雞頭黃精、益智仁放入水中,大火熬制3小時后,過濾得濾液,將濾液降至室溫備用;(b)將蓮子和木瓜混合,研碎,放入其重量1.4倍重的無水乙醇中,加熱回流提取3小時得提取液,將提取液過濾,所得的濾過液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g/cm3,濃縮液的溫度為55℃,等到濃縮液降至室溫,得到木瓜蓮子提取液;(c)將木瓜蓮子提取液加入到步驟(a)所得濾液中,再向其中加入酵母核酸NA100、甘谷二肽,攪拌均勻,制得孵化液。對比例3對比例3中,對孵化室的溫濕度、二氧化碳濃度不進行控制,并且不采用紫光照射,其余步驟與實施例3完全相同。試驗:分別用各實施例和對比例中的方法孵化同一批親蛭產下的卵繭,共6萬個,隨機平均分為六組,試驗組1、3、5采用實施例1、2、3的方法孵化,試驗組2、5、6采用對比例1、2、3的方法孵化,其余的孵化管理方法均采用常規的技術手段,試驗結果如表1所示:表1水蛭卵繭孵化情況項目孵化率/%出苗周期/天水蛭幼苗5天后的存活率/%試驗組196.11996.2試驗組270.22482.4試驗組395.71894.5試驗組468.92284.0試驗組597.11993.8試驗組682.52186.6由表1可知,本發明提供的方法,能使得水蛭卵繭具有較高的孵化率,并且孵化周期較短,孵化后幼苗的存活率較高,極大的提高了養殖戶的經濟效益和養殖熱情。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的權利要求范圍中。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