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坡面綠化方法,尤其涉及一種由可儲水植草格組成的坡面綠化方法,屬于防護、綠化、景觀工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目前由混凝土、石料、鋼材等剛性材料所組成的建筑環境越來越為人們所詬病,綠色、環保成為建筑工程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采用綠色材料用于邊坡防護,或用于針對生態惡化所加劇的“沙漠化”、 “石漠化”土地的治理,已成為一種趨勢,例如,公開號為105544466 A的專利文件披露的“一種用于生態護坡的箱型生態砌塊”、公開號為101418540的專利文件披露的“聚乙烯植草地坪施工工法”、公開號為101253836的專利文件披露的“鋪放式網狀固沙草格”、公開號為101509257的專利文件披露的“種植香根草固土護坡的方法”等。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儲水植草格及一種坡面綠化方法,以解決現有的建筑材料不夠綠色環保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首先,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可儲水植草格,該可儲水植草格由并列連接多個植草格單元組成,植草格單元包括位于上部的種植單元和位于下部的儲水單元。植草格單元為格網結構,其中種植單元由呈網片狀的格柵圍合而成,且其頂部開敞,形成箱形空間;儲水單元由呈網格狀的格網和包裹并充填格網的海綿組成。
優選的,由格柵圍合而成的種植單元其平面上形狀為規則的六邊形或四邊形。
其中,格柵和格網均由筋條縱橫交叉所組成,且筋條及其構成的空間結構可以為規則的形狀,也可以為不規則的形狀。
優選的,筋條的材料采用不易降解的塑料。
本發明還提出了一種坡面綠化方法,該方法是通過排列上述的可儲水植草格、并在多個種植單元的箱形空間中配置種植基而實現的。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
(a)可對坡面形成有效的防護和綠化,達到良好的生態修復及景觀效果。
(b)可儲水構造有利于植物的生長,且提高了雨水利用率,節能環保。
(c)施工簡便、造價低廉。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可儲水植草格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植草格單元(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植草格單元(仰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植草格單元結構組合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的植草格單元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用于坡面綠化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用于屋面綠化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植草格單元,2-種植單元,3-儲水單元,4-格柵,5-格網,6-海綿,7-筋條,8-種植基,9-植物,10-坡面, 11-防水層,12-保溫層,13-隔汽層,14-結構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描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但要求保護的范圍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一種可儲水植草格,由并列連接多個植草格單元1組成,植草格單元1包括位于上部的種植單元2和位于下部的儲水單元3。
如圖2、圖3、圖4所示,植草格單元1為格網結構。由圖2(俯視圖)可看出,種植單元2由呈網片狀的格柵4圍合而成,且其頂部開敞,形成箱形空間,該空間用于配置種植基8;由圖3(仰視圖)可看出,儲水單元3由呈網格狀的格網5和包裹并充填格網5的海綿6組成,海綿6用于儲水,而格網5則作為支撐海綿6的骨架。此外,海綿6還可以起到過濾層的作用。
如圖4所示,由格柵4圍合而成的種植單元2其平面上形狀為規則的六邊形或四邊形。
如圖4、圖5所示,在植草格單元1中,格柵4和格網5均由筋條7縱橫交叉所組成,且筋條7及其構成的空間結構可以為規則的形狀,也可以為不規則的形狀。優選的,筋條7的材料采用不易降解的塑料。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坡面綠化方法,是將多個上述可儲水植草格按縱向、或橫向、或縱向與橫向排列,并在多個種植單元2的箱形空間中配置種植基8而成的。種植基8是指適合植物生長的基材、或基材和植物種子的混合物。例如,可以是先填入種植土、秸稈、肥料、水的混合物,再栽植植物;也可以是填入種植土、肥料、植物種子、水、保水劑的混合物,再經過養護生長出植物等。
實施例1:
本發明的坡面綠化方法可以按以下步驟實施:
第一步,對坡面進行清理和平整;
第二步,鋪設可儲水植草格。如果需要,可以采用土釘等將植草格固定在坡面上;
第三步,在種植單元中配置種植基,并進行養護。
實施例2:
如圖6所示,是采用本發明的一種可儲水植草格及其坡面綠化方法在邊坡上實施的綠化坡面,由上而下依次由植物9、植草格單元1以及種植基8、坡面10組成。根據需要,在坡面與植草格單元1之間可以設置防水層以防止地表水對坡面10的危害,例如土工膜等。
實施例3:
如圖7所示,是本發明的一種可儲水植草格及其坡面綠化方法用于屋面綠化的實施例,該綠化屋面的結構自上而下依次為:植物9、植草格單元1以及種植基8、防水層11、保溫層12、隔汽層13、結構層14。
當然,以上只是本發明的具體應用范例,本發明還有其他的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所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