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農業種植
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魔芋在高溫高濕平原地域抗病高產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魔芋,為天南星科磨芋屬多年生草本植物,魔芋生長在疏林下,是有益的堿性食品,對食用動物性酸性食品過多的人,搭配吃魔芋,可以達到食品酸、堿平衡。此外,魔芋還具有水平降血糖、降血脂、降壓、散毒、養顏、通脈、減肥、通便、開胃等多功能。魔芋地下塊莖扁圓形,宛如大個兒荸薺,直徑可達25厘魔芋米以上,營養十分豐富,含淀粉35%,蛋白質3%,以及多種維生素和鉀、磷、硒等礦物質元素,還含有人類所需要的魔芋多糖,即葡萄甘露聚糖達45%以上,并具有低熱量、低脂肪和高纖維素的特點。魔芋地下塊莖可加工成魔芋粉供食用,并可制成魔芋豆腐、魔芋掛面、魔芋面包、魔芋肉片、果汁魔芋絲等多種食品。魔芋食品不僅味道鮮美,口感宜人,而且有減肥健身、治病抗癌等功效,所以近年來風靡全球,并被人們譽為“魔力食品”、“神奇食品”、“健康食品”等。魔芋生長需要一些特殊、苛刻的自然條件,比如海拔在600米以上,陽光、雨水充足,氣候不宜太熱、太冷,對土質都有一定的要求,專家有這樣的說法,“喜溫怕高溫,喜濕怕水漬,喜風怕強風,甚至對肥料要求都很嚴格”,特殊的生長條件,決定很多地方無法生長。技術實現要素:為解決魔芋自身對環境高度要求導致魔芋種植地域受到嚴重限制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魔芋在高溫高濕平原地域抗病高產種植方法。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魔芋在高溫高濕平原地域抗病高產種植方法,具體步驟如下:(1)魔芋保種:魔芋采收后,選擇個體重量在0.2-0.5公斤的小球莖作為種球,保種期間,保持環境溫度在8-13℃,環境濕度在60-65%,光照在1000-1200Lx,保種期間,每隔5天,在魔芋芽眼處噴灑哈爾堿溶液,所述哈爾堿溶液在制作時,將哈爾堿與15%乙醇胺2-3:1000的質量比混合得到;(2)催芽播種:每年3月初,將魔芋種球采用穴播方式播種于大田中,播種前,將魔芋種球置于環境溫度為25-28℃、環境濕度在90-92%,光照在2800-3000Lx下打破休眠處理,打破休眠處理期間每隔2小時,在魔芋芽眼處噴灑氯胺酮3000倍液,打破休眠處理時間為10-12小時;(3)幼苗期管理:魔芋種球播種后,在穴內填充由膨化茶葉渣、火山石、炭化蘆葦桿按1:5:2的重量比混合得到的幼苗期填充基質,填充至與原地面平齊;(4)換頭期管理:魔芋處于換頭期時,更換穴內填充基質,換頭期填充基質由膨化茶葉渣、干燥醋糟、炭化蘆葦桿按1:3:3的重量比混合得到;(5)塊莖膨大期管理:魔芋處于塊莖膨大期時,每隔3天,在穴內澆灌一次促膨大調和物,促膨大調和物在制作時,將錳泥與水按1:15的比例混合,調節pH為7-7.3,送入缺氧攪拌池進行攪拌,攪拌溫度為48-52℃,攪拌速率為30-40r/min,攪拌時間5-7天,過濾得到促膨大調和物;(6)塊莖成熟期管理:塊莖成熟后,在穴內及穴周均勻施撒一次嗜酸菌菌液,15天后,采收魔芋,其中,每ml嗜酸菌菌液中含3-3.5億個嗜酸菌。其中,膨化茶葉渣按常規工藝膨化得到;炭化蘆葦按常規工藝炭化得到。本發明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在高溫高濕平原地帶條件下,魔芋仍可以較正常生長,且能保證高產低病害的種植方法,依照該種植方法種植魔芋,不僅產量高,而且成熟的魔芋塊莖均勻,表皮光滑,成熟魔芋中葡甘露聚糖含量較高,種植期間不易發病;其中,本發明魔芋保種期間,將魔芋置于環境溫度在8-13℃、環境濕度在60-65%、光照在1000-1200Lx,并在保種期間,每隔5天,在魔芋芽眼處噴灑哈爾堿溶液,能使留種魔芋長期處于休眠狀態,在最低呼吸狀態下保持不腐爛,留種時間長達5-6個月;其中,本發明魔芋催芽時,將魔芋種球置于環境溫度為25-28℃、環境濕度在90-92%,光照在2800-3000Lx下打破休眠處理,打破休眠處理期間每隔2小時,在魔芋芽眼處噴灑氯胺酮3000倍液,能在較短時間打破魔芋休眠,使魔芋快速發芽;其中,本發明在魔芋種球播種后,在穴內填充由膨化茶葉渣、火山石、炭化蘆葦桿按1:5:2的重量比混合得到的幼苗期填充基質,能夠促使魔芋盡快發芽生長,其中,茶葉渣經膨化后,具有較好的吸濕、排濕作用,蘆葦炭化后具有較強的抗菌驅蟲作用,火山石釋放的有效成分能夠提高芋尖的強度,使芋尖在幼苗期始終呈直立成長,保證后期魔芋莖葉呈高“T”字形展開,并有較強的抗倒伏性能,三種基質混合可顯著降低幼苗期魔芋病害發生率,并促使魔芋幼苗期正常生長;其中,本發明魔芋處于換頭期時,將火山石替換成干燥醋糟,能夠促進魔芋新塊莖形成,快速完成換頭;其中,魔芋處于塊莖膨大期時,每隔3天,在穴內澆灌一次錳泥厭氧發酵液,能夠活化土壤中的鉀、磷、鎂、鐵等元素,易于被魔芋吸收利用,能夠使新芋塊莖快速膨大,并能顯著提高魔芋中葡甘露聚糖積累量;其中,魔芋塊莖成熟后,在穴內及穴周均勻施撒一次嗜酸菌菌液,能夠有效改善土質,使土壤容易松動,降低魔芋因采挖導致的損傷率。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一種魔芋在高溫高濕平原地域抗病高產種植方法,具體步驟如下:(1)魔芋保種:魔芋采收后,選擇個體重量在0.2-0.3公斤的小球莖作為種球,保種期間,保持環境溫度在10℃,環境濕度在62%,光照在1100Lx,保種期間,每隔5天,在魔芋芽眼處噴灑哈爾堿溶液,所述哈爾堿溶液在制作時,將哈爾堿與15%乙醇胺2:1000的質量比混合得到;(2)催芽播種:每年3月初,將魔芋種球采用穴播方式播種于大田中,播種前,將魔芋種球置于環境溫度為26℃、環境濕度在91%,光照在2900Lx下打破休眠處理,打破休眠處理期間每隔2小時,在魔芋芽眼處噴灑氯胺酮3000倍液,打破休眠處理時間為11小時;(3)幼苗期管理:魔芋種球播種后,在穴內填充由膨化茶葉渣、火山石、炭化蘆葦桿按1:5:2的重量比混合得到的幼苗期填充基質,填充至與原地面平齊;(4)換頭期管理:魔芋處于換頭期時,更換穴內填充基質,換頭期填充基質由膨化茶葉渣、干燥醋糟、炭化蘆葦桿按1:3:3的重量比混合得到;(5)塊莖膨大期管理:魔芋處于塊莖膨大期時,每隔3天,在穴內澆灌一次促膨大調和物,促膨大調和物在制作時,將錳泥與水按1:15的比例混合,調節pH為7.2,送入缺氧攪拌池進行攪拌,攪拌溫度為50℃,攪拌速率為35r/min,攪拌時間6天,過濾得到促膨大調和物;(6)塊莖成熟期管理:塊莖成熟后,在穴內及穴周均勻施撒一次嗜酸菌菌液,15天后,采收魔芋,其中,每ml嗜酸菌菌液中含3.2億個嗜酸菌。以下結合具體種植對比試驗對本發明進行說明:試驗材料:試供魔芋種為楚魔花1號,新鮮采收,個體重量在0.2-0.3公斤;試驗地:廣州市天河區沙河鎮,該地區屬高溫高濕氣候,日照多,雨量豐富,濕度大,試驗土壤為黃壤土;試驗組數:實驗組、對照組、常規組三組;試驗面積:共3畝,每組一畝,3畝地塊相鄰,3畝地塊地勢、肥力無明顯差異;試驗方法:實驗組試驗期間采用實施例1方式進行管理;對照組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魔芋保種期將哈爾堿溶液替換成15%乙醇;催芽播種期將氯胺酮3000倍液替換成水;幼苗期管理期將幼苗期填充基質替換成原土;換頭期管理將換頭期填充基質替換成原土;塊莖膨大期管理將促膨大調和物替換成水;塊莖成熟期管理將嗜酸菌菌液替換成水;常規組按常規方式進行管理;其中,各組試驗期間畝播種量、播種方法、肥水管理均相同,常規組試驗期間進行防病管理,實驗組和對照組2組試驗期間不進行防病管理;各組種芋于2014年10月份采收于同一種植場種植的同一品產得的芋種,分為等量3份,按各組方式進行存種,存種至2015年3月5日,存種期間,統計各組種芋腐爛率,結果見下表1:組別腐爛率(%)實驗組1.3對照組29.5常規組18.2由表1可知,采用實施例1保種方法能顯著降低保種期間魔芋種腐爛率;將各組保種得到的魔芋種于3月5日播種于大田種,于12月10日開挖,播種后,記錄各組魔芋播種后出芽所需時間、生長期植生長情況、生長期間發病率、收獲后統計每組魔芋畝產量、統計魔芋球莖膨大倍數,并檢測每組魔芋中葡甘露聚糖含量,結果見下表2:組別播種后出芽所需時間(d)魔芋生長期植生長情況生長期間發病率(%)魔芋畝產量(t)魔芋球莖膨大倍數魔芋中葡甘露聚糖含量(%)魔芋品質實驗組3-4整個生長期魔芋植株呈高“T”字形展開,除成熟期外,葉色均呈翠綠色0.2718.3515.2-17.863.3-68.5塊莖均勻,表皮光滑對照組10-15整個生長期魔芋植株呈萎縮展開,塊莖膨大期葉色呈黃綠色48.50.425.0-9.447.1-48.6塊莖多樣,表皮粗糙常規組6-8整個生長期魔芋植株呈漏斗型展開,生長期葉色淺于實驗組20.13.946.6-14.950.5-50.8塊莖多樣,表皮粗糙由上表2可知采用實施例1方式管理魔芋,能顯著提高魔芋畝產量、魔芋球莖膨大倍數、魔芋中葡甘露聚糖含量和魔芋外在品質,并且在生長期間不進行病蟲害管理的前提下,生長期間發病率也處于極低狀態。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