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富硒小麥苗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基地選擇:選擇湖北省恩施市海拔900米以上的富硒地為種植基地;
(2)基地準備:對選擇好的富硒地進行深耕,耕深26-28cm,再施基肥680-820kg/畝,精細整地,耕平;所述的基肥按照質量份數計,由尿素100份、草木灰165-182份、過磷酸鈣35-42份、豆渣18-24份和魚鱗2-3份組成;
(3)種子處理:在播種前12-14天,選擇晴朗天氣連續曬種2-3天后,篩選,備用;
(4)播種:在公歷12月中旬開始播種,播深為2-3cm,平均行距為18-20cm,播種量為每畝25kg;
(5)管理:播種一個月后,追施復合肥,施肥量為每畝6-8kg;所述的復合肥按照質量份數計,由以下原料組成:鈣鎂磷肥100份、草木灰34-40份、紫蘇餅渣25-30份、橘子皮5-8份;
(6)收割:播種后45-55天,進行人工收割,得到富硒小麥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富硒小麥苗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肥的制備步驟為:將魚鱗與其質量的0.5倍量的殼聚糖、1.5倍量的質量濃度為8-10%的醋酸鈉水溶液混合,加熱至58℃,在該溫度條件下,以功率為420-450W、頻率為28-30kHz的超聲波處理40-50min,接著以5000r/min的速度離心5min,取下層沉淀物,備用;將下層沉淀物與豆渣混合,加入其質量之和的0.4倍量的水混合,常溫靜置8-12h,得到混合物;將該混合物與尿素、草木灰和過磷酸鈣混合均勻,得到所述的基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富硒小麥苗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肥按照質量份數計,由尿素100份、草木灰174份、過磷酸鈣38份、豆渣20份和魚鱗2.4份組成。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富硒小麥苗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5)中,施用復合肥時,每隔一行小麥開挖深度為12cm的條溝,將小麥復合肥置于溝內,然后蓋上濕土。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富硒小麥苗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復合肥按照質量份數計,由以下原料組成:鈣鎂磷肥100份、草木灰36份、紫蘇餅渣28份、橘子皮6份。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富硒小麥苗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6)還包括:在收割后24h內,將富硒小麥苗放置在-18℃溫度下進行凍干處理,以保證小麥苗的鮮活度;凍干處理后的富硒小麥苗經粉碎成200目粉狀,得到富硒小麥苗粉。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富硒小麥苗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6)中,在播種后50天,進行人工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