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養殖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功能海洋生態養殖網箱。
背景技術:
隨著水產養殖技術的提高以及人類對水產品需求量的增加,水產養殖業在世界范圍內迅速發展。2010年,我國水產養殖產量超過3673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61.4%。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對于解決貧窮、保障食品安全、促進海洋經濟發展以及增加漁民就業和增收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近幾年,隨著養殖密度的增加和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養殖海域生態環境的惡化也越來越嚴重。養殖廢物排泄、化學藥品使用等進一步加劇了近岸海域環境富營養化程度,海域環境惡化也成為養殖疾病暴發的直接誘因之一。海域生態系統的失衡、養殖病害的頻繁發生及蔓延已成為當前許多近岸海水養殖區所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之一,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反過來直接影響了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與其他養殖模式不同,網箱養殖是一種典型的投餌式養殖模式,餌料投喂量大且利用率低,大量殘餌和養殖排泄廢物隨著水流擴散到附近或沉降到海底,對水體和沉積環境帶來直接影響。近岸海域網箱養殖區的環境問題近年來一直是眾多學者關注的焦點。網箱養殖廢物對環境污染的“貢獻”直接限制了養殖業在周圍海域的繼續發展。海水網箱養殖業如何突破現狀,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而其關鍵在于如何減少養殖廢物的產生和排放。
現有技術如授權公告號CN 102388821 B中國發明授權專利文獻,一種自平衡沉浮生態養殖網箱涉及海水養殖設備之養殖網箱。包括由浮力立管、頂部連接管、底部上連接管、底部下連接管、內拉筋管、地錨構成的網箱框架,由聯通氣管、總氣管、進排氣口和進排水口構成的網箱沉浮系統,由頂網、底網、側網和網筋構成的網衣。沉浮系統為由浮力立管和其內進排氣閥及進排水閥構成的自平衡網箱沉浮系統,可實現網箱的自平衡沉浮,升降平穩,可避免沉浮過程中網箱傾翻事故的發生。網衣內設置有海參抗風浪附著基,遇到大風浪大海流時,海參可進入附著基網巢內棲息。內層黑色、外層淡綠色的雙層網衣,網內光線暗綠,特別符合海參的生長習性。該網箱養殖海參生長健壯、產量高,漁民經濟收益好,社會效益顯著,但該網箱僅用于養殖海參,功能單一,可有待開發更多的用途來提高網箱利用率,且網箱的浮力和抗海水腐蝕性能還具有提升空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多功能海洋生態養殖網
箱,可同時養殖魚類和底棲性濾食性生物,在錨繩上養殖藻類來吸收魚類養殖排泄廢物和殘余餌料,構建魚-藻兩層次生態養殖模式,網箱的浮力和抗海水腐蝕性能優越,使用壽命長,安全性高。
本發明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方案為:一種多功能海洋生態養殖網箱,包括網架、圍網、浮板,網架上端外部連接有浮板,網架頂端設有浮球,網架內部連接有圍網,圍網底部連接有沉塊,圍網底端內部設有隔板,網箱之間通過錨繩相互連接。
作為優選,浮板表面設有凸點,浮板為橡膠浮板,橡膠浮板內部為中空結構,為網箱提供浮力,效果優異,有效防止網箱傾翻,養殖人員還可站在浮板上投喂飼料或其他活動,浮板表面的凸點可增大摩擦阻力減小摔倒的幾率,橡膠浮板具有優越的浮力。
作為優選,浮板為環形,網架為圓柱形,浮板的直徑是網架直徑的1.2~1.6倍,浮板低于網架頂端30~50cm,采用圓柱形網架配合環形浮板不易在惡劣的環境下傾翻,浮板低于網架頂端可減小養殖人員在投喂飼料的過程中跌入網箱中的幾率,還可防止養殖物從網箱表面逃跑的現象發生,提高養殖安全性。
作為優選,網架頂端設有的浮球為夜光浮球,在夜間可清楚的顯示網箱位置,夜間投喂飼料時可根據夜光浮球確定網箱位置,避免飼料投放到網箱外部造成浪費。
作為優選,圍網底部連接的沉塊為石塊或金屬塊塊或陶瓷塊,沉塊均布在圍網底部,可有效的提高圍網底部的穩定性、形狀和空間,保證圍底部養殖物的活動空間。
作為優選,圍網為圓柱形,圍網頂端高于浮板15~30cm,有效的避免養殖物從網箱頂部逃跑的情況發生,提高養殖安全性。
作為優選,網箱之間通過錨繩相互連接,錨繩連接在浮板底部,可有效提高網箱的穩定性,避免網箱傾翻造成養殖損失,還可在錨繩上養殖一些經濟藻類,例如,羊棲菜,可吸收魚類養殖排泄廢棄物及殘余飼料,還可提高養殖效益,環保經濟。
作為優選,圍網底端內部設有2~3塊間隔的隔板,間距為10~30cm,隔板表面設有圓孔,隔板為橡膠板,橡膠板由以下成分及重量份組成:氯丁橡膠90~120份、硬脂酸1.5~3份、樹脂3~6份、加工助劑1~2份、半補強炭15~30份、三羥基異黃酮0.02~0.3份、熱裂法炭黑30~45份、柚皮甙二氫查爾酮0.1~0.5份、滑石粉20~40份、減三線油8~15份、氧化鉛15~25份、促進劑DM 0.5~2份。隔板可用于養殖鮑魚、海參或者其他底棲性濾食性生物,提高養殖效益,養魚的殘余飼料和魚類排泄物可以被養殖的濾食性生物利用,提高網箱的利用率及養殖效益,隔板具有優異的抗腐蝕、殺菌效果,不易分解,還具有一定的抗病毒功能,防止微生物和病毒附著。
作為優選,網架表面設有耐腐蝕涂層,耐腐蝕涂層由以下成分及重量份組成:氧化鎂15~30份、氧化鋁50~70份、3-咖啡酰奎尼酸0.2~0.5份、聚乙烯蠟0.2~0.3份、二氧化硅5~20份、氧化鋅2~20份。提高網架抗海生物腐蝕性能,還具有耐溫、耐磨、耐氧化、抑菌的效果,對大腸桿菌、金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病毒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延長網架的使用壽命及安全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可同時養殖魚類和底棲性濾食性生物,在錨繩上養殖藻類來吸收魚類養殖排泄廢物和殘余餌料,減少網箱養殖產生的廢物對環境帶來的污染,改善的養殖環境促進了魚類的健康生長,提高了魚類品質,提高了經濟效益,通過收獲藻類,增加了藻類養殖產量,提高了單位海域面積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構建魚-藻兩層次生態養殖模式。網箱之間通過錨繩相互連接,配合浮環,可有效提高網箱的穩定性,避免網箱傾翻造成養殖損失,網箱的浮力和抗海水腐蝕性能優越,使用壽命長,安全性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多功能海洋生態養殖網箱相互連接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種多功能海洋生態養殖網箱相互連接狀態下的側視圖;
圖3為本發明一種多功能海洋生態養殖網箱相互連接狀態下的俯視圖;
圖4為本發明一種多功能海洋生態養殖網箱相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一種多功能海洋生態養殖網箱側視圖;
圖6為本發明一種多功能海洋生態養殖網箱俯視圖;
圖7為本發明一種多功能海洋生態養殖網箱中的隔板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錨繩;2圍網;3浮球;4浮板;5隔板;6網架;7沉塊。
具體實施例
以下結合實施例和附圖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7所示,一種多功能海洋生態養殖網箱,包括網架6、圍網2、浮板4,網架6上端外部連接有浮板4,網架6頂端設有浮球3,網架6內部連接有圍網2,圍網2底部連接有沉塊7,圍網2底端內部設有隔板5,網箱之間通過錨繩1相互連接。
浮板4表面設有凸點,浮板4為橡膠浮板,橡膠浮板內部為中空結構,為網箱提供浮力,效果優異,有效防止網箱傾翻,養殖人員還可站在浮板上投喂飼料或其他活動,浮板4表面的凸點可增大摩擦阻力減小摔倒的幾率,橡膠浮板具有優越的浮力。
浮板4為環形,網架6為圓柱形,浮板4的直徑是網架6直徑的1.2~1.6倍,浮板4低于網架6頂端30~50cm,采用圓柱形網架配合環形浮板4不易在惡劣的環境下傾翻,浮板4低于網架6頂端可減小養殖人員在投喂飼料的過程中跌入網箱中的幾率,還可防止養殖物從網箱表面逃跑的現象發生,提高養殖安全性。
網架6頂端設有的浮球3為夜光浮球,在夜間可清楚的顯示網箱位置,夜間投喂飼料時可根據夜光浮球確定網箱位置,避免飼料投放到網箱外部造成浪費。
圍網2底部連接的沉塊7為石塊或金屬塊塊或陶瓷塊,沉塊7均布在圍網2底部,可有效的提高圍網2底部的穩定性、形狀和空間,保證圍網2底部養殖物的活動空間。
圍網2為圓柱形,圍網2頂端高于浮板4 15~30cm,有效的避免養殖物從網箱頂部逃跑的情況發生,提高養殖安全性。
網箱之間通過錨繩1相互連接,錨繩1連接在浮板4底部,可有效提高網箱的穩定性,避免網箱傾翻造成養殖損失,還可在錨繩1上養殖一些經濟藻類,例如,羊棲菜,可吸收魚類養殖排泄廢棄物及殘余飼料,還可提高養殖效益,環保經濟。
圍網2底端內部設有2~3塊間隔的隔板5,間距為10~30cm,隔板5表面設有圓孔,隔板5為橡膠板,橡膠板由以下成分及重量份組成:氯丁橡膠90~120份、硬脂酸1.5~3份、樹脂3~6份、加工助劑1~2份、半補強炭15~30份、三羥基異黃酮0.02~0.3份、熱裂法炭黑30~45份、柚皮甙二氫查爾酮0.1~0.5份、滑石粉20~40份、減三線油8~15份、氧化鉛15~25份、促進劑DM 0.5~2份。隔板5可用于養殖鮑魚、海參或者其他底棲性濾食性生物,防止養殖相互吃掉底棲性濾食性生物,提高養殖效益,養魚的殘余飼料和魚類排泄物可以被養殖的濾食性生物利用,提高網箱的利用率及養殖效益,隔板5具有優異的抗腐蝕、殺菌效果,不易分解,還具有一定的抗病毒功能,防止微生物和病毒附著。
網架6表面設有耐腐蝕涂層,耐腐蝕涂層由以下成分及重量份組成:氧化鎂15~30份、氧化鋁50~70份、3-咖啡酰奎尼酸0.2~0.5份、聚乙烯蠟0.2~0.3份、二氧化硅5~20份、氧化鋅2~20份。提高網架6抗海生物腐蝕性能,還具有耐溫、耐磨、耐氧化、抑菌的效果,對大腸桿菌、金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病毒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延長網架6的使用壽命及安全性。
實施例2:
如圖1~7所示,一種多功能海洋生態養殖網箱,包括網架6、圍網2、浮板4,網架6上端外部連接有浮板4,網架6頂端設有浮球3,網架6內部連接有圍網2,圍網2底部連接有沉塊7,圍網2底端內部設有隔板5,網箱之間通過錨繩1相互連接,上述連接為常規技術連接在此不作詳細敘述。
浮板4表面設有凸點,浮板4為橡膠浮板,橡膠浮板內部為中空結構,為網箱提供浮力,效果優異,有效防止網箱傾翻,養殖人員還可站在浮板上投喂飼料或其他活動,浮板4表面的凸點可增大摩擦阻力減小摔倒的幾率,橡膠浮板具有優越的浮力。
浮板4為環形,網架6為圓柱形,浮板4的直徑是網架6直徑優選的1.5倍,浮板4低于網架6頂端優選40cm,采用圓柱形網架配合環形浮板4不易在惡劣的環境下傾翻,浮板4低于網架6頂端可減小養殖人員在投喂飼料的過程中跌入網箱中的幾率,還可防止養殖物從網箱表面逃跑的現象發生,提高養殖安全性。
網架6頂端設有的浮球3為夜光浮球,在夜間可清楚的顯示網箱位置,夜間投喂飼料時可根據夜光浮球確定網箱位置,避免飼料投放到網箱外部造成浪費。
圍網2底部連接的沉塊7為石塊或金屬塊塊或陶瓷塊,沉塊7均布在圍網2底部,可有效的提高圍網2底部的穩定性、形狀和空間,保證圍網2底部養殖物的活動空間。
圍網2為圓柱形,圍網2頂端高于浮板4優選20cm,有效的避免養殖物從網箱頂部逃跑的情況發生,提高養殖安全性。
網箱之間通過錨繩1相互連接,錨繩1連接在浮板4底部,可有效提高網箱的穩定性,避免網箱傾翻造成養殖損失,還可在錨繩1上養殖一些經濟藻類,例如,羊棲菜,可吸收魚類養殖排泄廢棄物及殘余飼料,還可提高養殖效益,環保經濟。
圍網2底端內部設有2塊間隔的隔板5,間距優選為20m,隔板5表面設有圓孔,隔板5為橡膠板,橡膠板由以下成分及優選的重量份組成:氯丁橡膠100份、硬脂酸2份、樹脂4份、加工助劑1.5份、半補強炭18份、三羥基異黃酮0.028份、熱裂法炭黑40份、柚皮甙二氫查爾酮0.4份、滑石粉30份、減三線油10份、氧化鉛18份、促進劑DM 1份。加工助劑為消泡劑或均勻增粘劑,隔板5可用于養殖鮑魚、海參或者其他底棲性濾食性生物,防止養殖相互吃掉底棲性濾食性生物,提高養殖效益,養魚的殘余飼料和魚類排泄物可以被養殖的濾食性生物利用,提高網箱的利用率及養殖效益,隔板5具有優異的抗腐蝕、殺菌效果,不易分解,還具有一定的抗病毒功能,防止微生物和病毒附著。
網架6表面設有耐腐蝕涂層,耐腐蝕涂層由以下成分及優選重量份組成:氧化鎂20份、氧化鋁60份、3-咖啡酰奎尼酸0.4份、聚乙烯蠟0.25份、二氧化硅15份、氧化鋅18份。提高網架6抗海生物腐蝕性能,還具有耐溫、耐磨、耐氧化、抑菌的效果,對大腸桿菌、金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病毒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延長網架6的使用壽命及安全性。
實施例3:
本發明的養殖網箱具體使用方案為:
1)鑒于養殖品種、養殖密度、養殖規模、投喂餌料的類型、投喂頻率、投喂方式、養殖年限等海水養殖要素的差異直接影響網箱養殖生態系統的物質投入、利用、代謝和廢棄物的產生、排放。首先選取浙江舟山代表性經濟魚種如大黃魚及其深水網箱養殖系統為基礎研究對象,選擇經濟藻類品種如羊棲菜為吸收利用魚類養殖排泄廢棄物的多營養層次養殖對象。構建魚-藻兩層次生態養殖模式。
2)以魚類和藻類生理生態學理論作為養殖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研究的理論基礎,分別建立大黃魚養殖生態動力學模型和藻類養殖生態動力學模型,以Vensim軟件為物質循環研究技術的研發平臺。根據具體餌料類型、投喂方式以及養殖規模等,掌握大黃魚網箱養殖生態系統餌料物質利用和廢棄物排放規律,以及藻類生長過程對于魚類網箱養殖所產生的溶解態物質的吸收利用特征與利用量。掌握魚-藻典型海水多營養層次養殖系統內部的物質產生、代謝、吸收及利用特點,為基于物質循環的多營養層次養殖模式構建提供理論基礎。
3)以浙江朱家尖西岙海域網箱養殖區為魚-藻生態養殖模式構建基地,在局部15個網箱布置區為實驗區。根據當年大黃魚的養殖密度和養殖規模,估算養殖排泄物的產生量,以海域生態環境條件為約束,在潮流主流向下游距離布置藻類養殖區,養殖面積將根據大黃魚養殖規模確定。
4)羊棲菜養殖繩筏布置從主流方向下游大黃魚養殖網箱20米處開始,苗種投放密度為2500kg/hm2,收獲時可留3000kg/hm2作為下一季藻種。
5)整個養殖期間,每個月實施一次現場調查和測量,對養殖系統內的魚類和藻類的生長狀態進行測量,記錄,并取藻體樣本,對藻體內營養物質成分及含量進行實驗室分析。結合網箱養殖區中心、上游、下游以及藻類養殖區下游環境指標監測、分析,評估藻類養殖對溶解態營養物質的吸收利用率及吸收效果。
6)將實測生長率、吸收率等數據結果反饋至所建物質循環模型,重新進行養殖系統物質循環計算并優化養殖結構配比,進一步優化和設計更加科學合理的養殖規模和養殖密度配比,構建理論和實踐均可行的魚-藻生態養殖模式,從而達到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互利雙贏。
7)最后,總結和評估浙江舟山施諾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朱家尖養殖基地實施的大黃魚-羊棲菜生態養殖模式應用效果,為多營養層次生態養殖模式實現商業化大規模推廣和應用,提供參考和借鑒。
深水網箱魚類——藻類多營養層次生態養殖一方面能夠通過物質吸收利用減少網箱養殖產生的廢物對環境帶來的污染;另一方面改善的養殖環境促進了魚類的健康生長,提高了魚類品質,提高了經濟效益;同時,通過收獲藻類,增加了藻類養殖產量,大大提高了單位海域面積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這種多營養層次生態養殖模式是能夠同時實現經濟價值和環境價值的健康養殖模式。是一種健康的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具有廣闊的市場發展前景的養殖模式。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發明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變化,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