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養雞的方法,具體為一種生態養肉雞的方法。
背景技術:
由于環境污染,疫情嚴重,相關標準獸藥,飼料和食品不健全,檢測手段和設備落后,監管不嚴以及生產和流通過程中的經濟利益驅動等重要原因,畜產品安全已成為危及人民健康和畜牧業生存,影響出口創匯的嚴重問題,除疫病外,各類藥物、化學物 質、重金屬、生物激素殘留和污染對畜產品衛生質量的危害也日益加重,特別是通過瘋牛病、禽流感、瘦肉精事件,政府把制定行業規范重點將放在食品安全的監控上,隨著生活水 平的提高,雞蛋、雞肉走進了日常老百姓的餐桌上,其中飼料肉雞是不可避免的話題。
現有的生態養雞,由于地區局限以及山區交通問題和養殖規模等問題,不能使生態養雞得到大量的展開,生態養雞更多的是家庭養雞模式,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的需要,養雞模式急需得到進一步地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的生態養雞規模受到限制樣的缺陷,提供一種一種生態養肉雞的方法。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生態養肉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通風良好、向陽、的高洼地帶種植香椿樹、楝樹和畜牧草;
2)、一年后,放入幼雞,每天飼料喂養兩次。
進一步的,所述的飼料為玉米30~50重量份、豆粕10~20重量份、米糠10~20重量份、食鹽0.3~0.4重量份、復合維生素0.01-0.05重量份、魚骨粉10~14重量份、蚯蚓糞5~8重量份、板藍根2~3重量份、小蘇打0.4~0.5重量份和黃芪1~3重量份。
優選的,所述的飼料為玉米42重量份、豆粕15重量份、米糠15重量份、食鹽0.35重量份、復合維生素0.03重量份、魚骨粉12重量份、蚯蚓糞6重量份、板藍根2.5重量份、小蘇打0.45重量份和黃芪2重量份。
進一步的,香椿樹和楝樹隔行交替種植,每畝共種植140~160株,畜牧草種植在行間距內。
進一步的,雞的養殖密度為每畝40~60只。幼雞的年齡為45~60天齡。
進一步的,畜牧草為紫花苜蓿、狗尾草、巢菜和雞眼草。
進一步的,畜牧草為紫花苜蓿、狗尾草、巢菜和雞眼草種植時種子的質量比為2:4:1:3。
本發明的生態養肉雞的方法,在種植香椿樹、楝樹和畜牧草的地帶生態飼養肉雞,擴大了生態養雞的地區,可在養殖業大規模推廣,在椿樹和楝樹林里養殖肉雞,肉雞不易滋生寄生蟲,同時可以減少甚至不注射疫苗,肉雞健壯不易生病。同時本申請的飼料配方及在椿樹和楝樹林里種植的畜牧草的配比,可以產出天然養殖的而又具本地特色的綠色散養高品質的雞,使盈利成倍增長,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實現循環利用、高效產出,保護生態可持續發展,節約了土地資源,使之得到高效合理利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1
一種生態養肉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通風良好、向陽、的高洼地帶種植香椿樹、楝樹和畜牧草;香椿樹和楝樹隔行交替種植,每畝共種植140株,畜牧草種植在行間距內,畜牧草為紫花苜蓿、狗尾草、巢菜和雞眼草;
2)、一年后,放入幼雞,每天飼料喂養兩次,雞的養殖密度為每畝40只,幼雞的年齡為45天齡。
實施例2
一種生態養肉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通風良好、向陽、的高洼地帶種植香椿樹、楝樹和畜牧草;椿樹和楝樹隔行交替種植,每畝共種植160株,畜牧草種植在行間距內;畜牧草為紫花苜蓿、狗尾草、巢菜和雞眼草種植時種子的質量比為2:4:1:3;
2)、一年后,放入幼雞,每天飼料喂養兩次;雞的養殖密度為每畝60只;幼雞的年齡為60天齡;飼料為玉米50重量份、豆粕20重量份、米糠20重量份、食鹽0.4重量份、復合維生素0.05重量份、魚骨粉14重量份、蚯蚓糞8重量份、板藍根3重量份、小蘇打0.5重量份和黃芪3重量份。
實施例3
一種生態養肉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在通風良好、向陽、的高洼地帶種植香椿樹、楝樹和畜牧草;椿樹和楝樹隔行交替種植,每畝共種植150株,畜牧草種植在行間距內;畜牧草為紫花苜蓿、狗尾草、巢菜和雞眼草種植時種子的質量比為2:4:1:3;
2)、一年后,放入幼雞,每天飼料喂養兩次;雞的養殖密度為每畝50只;幼雞的年齡為52天齡;飼料為玉米42重量份、豆粕15重量份、米糠15重量份、食鹽0.35重量份、復合維生素0.03重量份、魚骨粉12重量份、蚯蚓糞6重量份、板藍根2.5重量份、小蘇打0.45重量份和黃芪2重量份。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