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具體涉及一種蘆柑黃龍病防護網罩,屬于果樹種植病害防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黃龍病是世界柑橘生產上的毀滅性病害,是由一種限于韌皮部內寄生的革蘭氏陰性細菌引起,能夠侵染包括柑橘屬、枳屬、金柑屬和九里香等多種蕓香科植物。目前,該病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和北美洲的近50個國家和地區,中國19個柑橘生產省(市、自治區)中已有11個受到該病危害,嚴重制約柑橘產業的健康發展,黃龍病的主要由柑橘木虱成蟲通過轉移為害新植株而傳播,防止柑橘木虱接觸果樹是防治黃龍病的最主要手段,因此,我們提出一種蘆柑黃龍病防護網罩。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一種蘆柑黃龍病防護網罩,通過在頂架內側和底部設置頂網和側網,且頂網和側網為可透光網,開口直徑為2mm-3mm,配合側網底部的收緊帶,可防止柑橘木虱進入,避免成蟲通過轉移為害新植株而傳播黃龍病,進而防止黃龍病的發生,通過設置藥劑管,配合頂架底部設置的噴頭,可將藥劑通過頂架噴灑,起到防治黃龍病的效果,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蘆柑黃龍病防護網罩,包括左桿、右桿和頂架,所述左桿和右桿分別設置于頂架兩側,所述頂架內部設有頂網,所述頂架底部連接側網,所述側網底部設有收緊圈,所述收緊圈一側設有開口,所述收緊圈被收緊帶經由開口貫穿連接,所述左桿和右桿底部均設有插桿,所述插桿穿入左桿和右桿內部且通過卡扣固定。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左桿一側連接藥劑管,所述藥劑管底部設有連接口。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頂架為圓環形中空結構,所述頂架底部設有噴頭。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左桿通向頂架的部分中空,且與頂架貫穿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頂網和側網為可透光網,開口直徑為2mm-3mm。
本實用新型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一種蘆柑黃龍病防護網罩,通過在頂架內側和底部設置頂網和側網,且頂網和側網為可透光網,開口直徑為2mm-3mm,配合側網底部的收緊帶,可防止柑橘木虱進入,避免成蟲通過轉移為害新植株而傳播黃龍病,進而防止黃龍病的發生,通過設置藥劑管,配合頂架底部設置的噴頭,可將藥劑通過頂架噴灑,起到防治黃龍病的效果。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蘆柑黃龍病防護網罩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蘆柑黃龍病防護網罩細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1、左桿;2、右桿;3、頂架;4、頂網;5、側網;6、插桿;7、藥劑管;8、連接頭;9、收緊圈;10、開口;11、收緊帶;12、卡扣;13、噴頭。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一種蘆柑黃龍病防護網罩,包括左桿1、右桿2和頂架3,所述左桿1和右桿2分別設置于頂架3兩側,所述頂架3內部設有頂網4,所述頂架3底部連接側網5,所述側網5底部設有收緊圈9,所述收緊圈9一側設有開口10,所述收緊圈9被收緊帶11經由開口10貫穿連接,所述左桿1和右桿2底部均設有插桿6,所述插桿6穿入左桿1和右桿2內部且通過卡扣12固定。
所述左桿1一側連接藥劑管7,所述藥劑管7底部設有連接口8,所述頂架3為圓環形中空結構,所述頂架3底部設有噴頭13,所述左桿1通向頂架3的部分中空,且與頂架3貫穿連接,所述頂網4和側網5為可透光網,開口直徑為2mm-3mm。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為一種蘆柑黃龍病防護網罩,工作時,通過在頂架內側和底部設置頂網和側網,且頂網和側網為可透光網,開口直徑為2mm-3mm,配合側網底部的收緊帶,可防止柑橘木虱進入,避免成蟲通過轉移為害新植株而傳播黃龍病,進而防止黃龍病的發生,通過設置藥劑管,配合頂架底部設置的噴頭,可將藥劑通過頂架噴灑,起到防治黃龍病的效果,通過設置插桿,配合左桿和右桿的設置,方便固定結構本體,通過設置卡扣,可調節插桿高度,使用簡便,適合黃龍病防治。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
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