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制茶設備,具體是一種一心兩葉采茶裝置。
背景技術:
五千年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有著豐富的傳統文化積淀;中國是世界茶葉的故鄉,是最早種茶、制茶和飲茶的國家;對于茶文化的研究不僅包括對制作工藝、茶具、歷史沿革的研究,還包括對有關茶的道德、美學等的研究;只有茶藝與茶道相結合才能構成中國茶文化的核心。
制茶的第一步就是采茶,如何采茶也是一門學問,采茶采的好壞直接影響了茶葉的品質,一些高品質的茶葉所選取的茶葉非常講究,要取一心兩葉,現有的采茶設備并不能完成這項工作,因此此類的茶葉必須是人工采摘,但是人工采摘速度慢,長時間工作手指會非常疲勞,工作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一心兩葉采茶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一心兩葉采茶裝置,包括裝置本體,所述裝置本體主要是由采茶器、連接件、手柄、凸塊、減震墊、罩殼、刀口、收集裝置構成;所述裝置本體設置采茶器和手柄,所述采茶器分為兩個模塊,兩個模塊之間設置連接件,通過連接器將兩個模塊連接起來,所述手柄上設置一個凸塊,手柄的凸塊對應位置設置減震墊,所述減震墊具有彈性,使用時為工作人員省力;所述采茶器的端部設置刀口,通過刀口的作用將茶葉采下,所述采茶器上設置收集裝置,所述收集裝置的上部設有罩殼,通過罩殼作用防止茶葉掉落。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收集裝置主要是由支桿、外袋、內袋構成;所述收集裝置上設置支桿,所述支桿是弧形結構,支桿固定設置在采茶器上,收集裝置上設有兩個收集袋,所述收集袋分為外袋和內袋,通過收集袋收集少量采摘的茶葉,當收集到一定量的時候轉移到背簍里。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收集袋的外袋是金屬材質,由金屬編織成的網狀袋子;所述內袋是柔軟的材質制成的網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實用性強,而且本實用新型能夠快捷方便地采取一心兩葉,且有效的保護采茶工作人員的手,減緩疲勞,極大的提高了采茶的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一心兩葉采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裝置本體、2-采茶器、3-連接件、4-手柄、5-凸塊、6-減震墊、7-罩殼、8-刀口、9-收集裝置、10-支桿、11-外袋、12-內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一種一心兩葉采茶裝置,包括裝置本體1,所述裝置本體1主要是由采茶器2、連接件3、手柄4、凸塊5、減震墊6、罩殼7、刀口8、收集裝置9構成;所述裝置本體1設置采茶器2和手柄4,所述采茶器2分為兩個模塊,兩個模塊之間設置連接件3,通過連接器3將兩個模塊連接起來,所述手柄4上設置一個凸塊5,手柄4的凸塊5對應位置設置減震墊6,所述減震墊6具有彈性,使用時為工作人員省力;所述采茶器2的端部設置刀口8,通過刀口8的作用將茶葉采下,所述采茶器2上設置收集裝置9,所述收集裝置9的上部設有罩殼7,通過罩殼7作用防止茶葉掉落。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所述收集裝置9主要是由支桿10、外袋11、內袋12構成;所述收集裝置9上設置支桿10,所述支桿10是弧形結構,支桿10固定設置在采茶器2上,收集裝置9上設有兩個收集袋,所述收集袋分為外袋11和內袋12,通過收集袋收集少量采摘的茶葉,當收集到一定量的時候轉移到背簍里。
所述收集袋的外袋11是金屬材質,由金屬編織成的網狀袋子;所述內袋12是柔軟的材質制成的網袋。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