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機械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自走式花生點播機。
背景技術:
在目前,常用的花生點播機的工作過程是靠人力手工推動點播機工作,人機不能分離,不能及時調整點播機的工作姿態。另外點播機依靠人力推動,造成勞動強度大,造成播種效率低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自走式花生點播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自走式花生點播機,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前端設有花生排種器,支架后端設有鎮壓輪,所述花生排種器包括花生排種器I和花生排種器II,花生排種器I和花生排種器II并排通過軸固定在支架上,支架中部設有車輪,車輪包括金屬輪I1和金屬輪II,金屬輪I和金屬輪II分別設置在支架的兩側,金屬輪I和金屬輪II通過傳動系統連接于電動機I和電動機II,電動機I和電動機II上連接有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電動機I和電動機II的轉速,電動機I、電動機II、控制器通過固定座固定安裝在支架中部。
所述花生排種器I和花生排種器II與支架之間設有深度調節機構,在運動的過程中花生排種器I和花生排種器II與地面接觸,花生排種器I和花生排種器II獨立旋轉播種,同時完成兩列花生播種任務。
所述鎮壓輪兩端通過軸承安裝固定在支架的后端,鎮壓輪使泥土能覆蓋花生種子并壓緊。
所述金屬輪I和金屬輪II上的輪輻外端延伸到金屬輪I和金屬輪II外側,提高金屬輪I和金屬輪II的抓地能力。
與已公開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存在以下優點:本實用新型采用兩個獨立花生排種器并排的方法,一次行走完成兩列播種,效率高。兩個花生排種器在裝置運動的同時能夠根據地形及時調整播種深度,沿地面滾動連續進行播種,最后經過鎮壓輪使泥土覆蓋花生種子、壓緊,這時完成花生播種;同時,本實用新型采用兩個電動機驅動分別驅動兩個金屬輪轉動使得裝置運動;另外,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體積小、工作可靠,適合于狹窄的山地丘陵地區播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工作流程、使用方法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4所示,一種自走式花生點播機,包括:支架11,所述支架11前端設有花生排種器,支架11后端設有鎮壓輪10,所述花生排種器包括花生排種器I3和花生排種器II4,花生排種器I3和花生排種器II4并排通過軸固定在支架11上,支架11中部設有車輪,車輪包括金屬輪I1和金屬輪II8,金屬輪I1和金屬輪II8分別設置在支架11的兩側,金屬輪I1和金屬輪II8通過傳動系統12連接于電動機I5和電動機II9,電動機I5和電動機II9上連接有控制器6,控制器6控制電動機I5和電動機II8的轉速,電動機I5、電動機II9、控制器6通過固定座固定安裝在支架11中部。
所述花生排種器I3和花生排種器II4與支架11之間設有深度調節機構2,在運動的過程中花生排種器I3和花生排種器II4與地面接觸,花生排種器I3和花生排種器II4獨立旋轉播種,同時完成兩列花生播種任務。
所述鎮壓輪10兩端通過軸承安裝固定在支架11的后端,鎮壓輪10使泥土能覆蓋花生種子并壓緊。
所述金屬輪I1和金屬輪II8上的輪輻外端延伸到金屬輪I1和金屬輪II8外側,提高金屬輪I1和金屬輪II8的抓地能力。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
控制器6在接收外部遙控器的相關信號后,控制電動機I5和電動機II9的工作狀態,再通過傳動系統12帶動金屬輪I1和金屬輪II8轉動,使得自走式花生點播機向前運動,控制器6控制電動機I5和電動機II8的轉速,若存在轉速差就能實現自走式花生點播機的轉向運動。
花生排種器I3和花生排種器II4并排通過軸固定在支架11上,在自走式花生點播機運動的過程中花生排種器I3和花生排種器II4與地面接觸,它們能夠獨立旋轉播種,可同時完成兩列花生播種任務。因為花生排種器I3和花生排種器II4會接觸到不同地形之后反饋到深度調節機構2上來調節花生排種器I3和花生排種器II4與地面的接觸深度,達到最合適的播種深度。最后再經過鎮壓輪10的壓土能力,使泥土能覆蓋花生種子并壓緊,至此自走式花生播種機完成播種任務。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的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