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種子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水稻種子殺菌裝置。
背景技術:
水稻種子在生長期間和收獲期間常感染、攜帶各種病原菌,如惡苗病、稻瘟病、細菌性條斑病、稻曲病等真菌性病害。種子帶菌是許多水稻病害發生的初期侵染源,通過田間調查顯示水稻的種子表面和內部帶有病菌,帶菌的種子常常會傳染給秧苗和稻株,從而導致病害的發生。因此,在播種前需要對種子進行消毒滅菌,可以達到明顯減輕病害的發生,促使種子發芽快、整齊且生長健壯,減少田間病害的發生。
傳統的水稻種子消毒滅菌方法主要采用藥劑浸種,但浸種藥劑往往單一,只能殺死一種主要的水稻種傳病害,且效益低,效果差,易導致種子發芽率低;同時容易造成環境的污染。而且,現在正在開展的有機稻種植不能使用藥劑,給生產的發展帶來了制約。目前在生產上使用的專用種子消毒裝置,一般是殺菌的成本較高,機器結構復雜,不便于普及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水稻種子殺菌裝置,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滅菌裝置結構簡單,方便易用。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水稻種子的滅菌裝置,包括:
用于盛放水稻種子的不銹鋼籃;
溫水發生裝置;
熱水發生裝置和冷卻裝置;
盛放有水稻種子的不銹鋼籃通過傳送裝置依次在溫水發生裝置、熱水發生裝置和冷卻裝置中進行處理。
參見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水稻種子滅菌裝置結構示意圖,其中,1為不銹鋼籃,2為溫水發生裝置,3為熱水發生裝置,4為冷卻裝置,5為傳送裝置。
本實用新型以不銹鋼籃1作為盛放水稻種子的裝置,在傳送裝置的作用下依次將水稻種子在溫水發生裝置、熱水發生裝置和冷卻裝置中進行處理。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不銹鋼籃為由不銹鋼條經焊接成長方形的框體結構,長約80cm,寬60cm,高度50cm,可以承重約50kg。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滅菌裝置包括溫水發生裝置2,作用在于提供溫水,用于對水稻種子的預熱。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溫水發生裝置包括:開設有入水口和排水口的溫水存儲裝置;通過混水閥分別與所述溫熱水存儲裝置的入水口相連的自來水存儲裝置和蒸汽存儲裝置。本實用新型通過自來水和蒸汽混合提供溫度穩定的溫水,如42℃,用于對水稻種子的預熱,便于后續充分滅菌。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溫水存儲裝置為池體,長300cm,寬200cm,深度150cm,下部接有入水口和排水口。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滅菌裝置包括熱水發生裝置3,作用在于提供熱水,用于對預熱后的水稻進行消毒滅菌。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熱水發生裝置包括:開設有入水口和排水口的熱水存儲裝置;通過混水閥分別與所述熱水存儲裝置的入水口相連的自來水存儲裝置和蒸汽存儲裝置。本實用新型通過自來水和蒸汽混合提供溫度穩定的熱水,如60℃,用于對水稻種子的滅菌,能夠充分殺滅水稻種傳病害中的大部分病菌。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熱水存儲裝置為池體,長300cm,寬200cm,深度150cm,下部接有入水口和排水口。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滅菌裝置包括冷卻裝置4,用于對滅菌后的水稻種子進行冷卻。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冷卻裝置為常溫蒸餾水儲存裝置。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常溫蒸餾水儲存裝置為池體,長300cm,寬200cm,深度150cm,下部接有入水口和排水口。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滅菌裝置包括傳送裝置5,用于傳送不銹鋼籃1,使其依次在溫水發生裝置2、熱水發生裝置3和冷卻裝置4中進行處理。在一個實施例中,傳送裝置5包括滑輪、鋼索和傳送履帶,實現不銹鋼籃在各裝置中的運行。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滅菌裝置實現了機械滅菌,能夠大幅提高滅菌效率。同時,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滅菌裝置結構簡單,方便易用。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水稻種子的滅菌方法,包括:
將水稻種子在42℃溫水中預熱后在60℃熱水中浸泡,降溫。
本實用新型首先將水稻種子在42℃溫水中預熱,預熱時間為10min。然后在60℃熱水中浸泡滅菌,本實用新型優選將預熱的水稻種子在60℃熱水中浸泡2min后冷卻30s,重復5次。在熱水中浸泡完畢后進行降溫,優選在常溫蒸餾水中降溫10min,即可按照普通浸種方法對水稻種子進行浸種催芽。
本實用新型首先對水稻種子在42℃溫水中預熱,然后在60℃熱水中浸泡滅菌,最后冷卻,整個滅菌過程未使用化學藥劑,為有機水稻栽培提供了技術支撐。另外,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滅菌方法能夠有效殺滅水稻種傳病害中的大部分病菌,而且不影響水稻種子的發芽率,也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水稻種子滅菌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滅菌裝置,包括:
三個消毒池,每個約長300cm,寬200cm,深度150cm,下部接有入水口和排水口。第一個消毒池通過智能數字混水閥連接自來水和蒸汽使池內水溫為42℃溫水,第二個消毒池通過智能數字混水閥連接自來水和蒸汽使池內水溫為60℃熱水,第三個消毒池內存儲常溫蒸餾水;
5只不銹鋼籃,各不銹鋼籃由不銹鋼條經焊接成長方形的框體結構,長約80cm,寬60cm,高度50cm,可以承重約50kg。
傳送裝置:通過滑輪、鋼索和傳輸履帶,將不銹鋼籃依次運送至第一個消毒池、第二個消毒池和第三個消毒池。
實施例2
利用實施例1提供的滅菌裝置對水稻種子進行滅菌:
(1)將水稻種子經過風選去雜,進行分裝浸種,將種子放入40目尼龍網袋中,每袋裝種子的重量為5kg,每個不銹鋼籃放置6小袋;
(2)把裝有種子的尼龍袋放入不銹鋼籃中,啟動傳送裝置將不銹鋼籃首先置于儲存42℃溫水的第一個消毒池,在其中浸泡約10分鐘以保證待消毒的種子充分預熱;
(3)帶種子充分預熱完畢后,啟動傳送裝置將不銹鋼籃提起,瀝水約5分鐘,然后將裝有種子的不銹鋼籃浸入儲存60℃熱水的第二個消毒池持續消毒2分鐘,然后將不銹鋼籃提起離開溫水30秒,再將不銹鋼籃浸入熱水中消毒2分鐘,一共持續5次,確保帶消毒的種子充分受熱均勻。
(4)啟動傳送裝置將充分消毒完畢的種子迅速浸入儲存有常溫蒸餾水的第三個消毒池,進行降溫,大約10分鐘以保證消毒的種子充分降溫。
(5)待種子降溫后,將種子從不銹鋼籃中取出,放入浸種池,按照普通浸種催芽進行。
應用例
在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省富陽基地溫室進行水稻對比試驗,所選用的土壤為水稻專用育秧基質,品種為中早39,分別進行自來水,藥劑25%氰烯菌酯和25%咪鮮胺浸種以及實施例2的方法浸種催芽,然后播種到育秧基質中,分別測定種子的發芽率,秧苗的地上部生物量和惡苗病株率,結果參見表1。
表1不同滅菌處理對水稻秧苗生長以及惡苗病發病率的影響
由表1可知,本發明提供的方法能夠有效抑制水稻惡苗病等病害的發生,是替代藥劑浸種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實現種子的工廠化浸種。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