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用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玉米收獲機。
背景技術:
玉米的收獲包括摘下玉米穗、玉米穗去皮、玉米秸稈回收等不同環節,工作量大、勞動強度大。現有的玉米收獲機大都只有單一的功能,無法一次性完成多環節的工作,造成設備重復投資、農民重復勞動,投資大、效率低;或者玉米收獲機的結構不夠合理,在收獲玉米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堵塞、相應機構無法運轉的現象。
基于以上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玉米收獲機,結構緊湊,綜合性能良好,能夠用于大面積規模作業。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種一種玉米收獲機,結構緊湊,綜合性能良好,能夠用于大面積規模作業。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玉米收獲機,包括駕駛室、割臺、摘棒輥機構、放堆打捆裝置、扒皮機、儲糧倉和升運裝置,所述割臺位于所述玉米收獲機的前端,用于收割玉米秸稈,所述割臺的后方設有摘棒輥機構,用于摘下玉米秸稈上的玉米棒,并將所述玉米棒置于升運裝置上、將秸稈傳輸到放堆打捆裝置上,所述升運裝置的較低的一端位于所述摘棒輥機構的下方,所述放堆打捆裝置位于所述摘棒輥機構的后方,玉米棒經過升運裝置后進入到扒皮機,所述扒皮機位于升運裝置較高的一端的下方,所述扒皮機和所述放堆打捆裝置后方設置有儲糧倉,所述玉米棒經過扒皮后進入所述儲糧倉內。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割臺包括割刀和撥禾鏈條,所述撥禾鏈條將秸稈收集后經割臺上的割刀割下,并通過割臺上的夾持鏈條輸送到摘棒輥機構中。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夾持鏈條上設有壓緊機構和導向機構,用于使夾持鏈條能夠夾持不同粗細的玉米秸稈。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割臺通過液壓系統控制所述割臺上的割刀與地面之間的距離。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摘棒輥機構上設有摘棒輥和摘棒切斷刀,所述摘棒輥包括兩個等長平行的連接軸桿,所述連接軸桿上設有雙頭螺旋線,分別為第一螺旋線和第二螺旋線,所述第一螺旋線和第二螺旋線的螺距不同,兩個所述連接軸桿上的螺旋線相互對稱設置;所述摘棒切斷刀設在所述連接軸桿上。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摘棒輥機構設有微調間隙和卡緊裝置。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放堆打捆裝置包括放堆機構和打捆機構,所述放堆機構包括放堆框,所述玉米秸稈經過摘棒輥機構后掉落到所述放堆框上,所述放堆框上設有電磁離合器以及與所述電磁離合器配合的鏈輪,所述鏈輪通過鏈條與所述放堆框中部的撥柱配合。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扒皮機包括由扒皮箱帶動的主動輥棒和由所述主動輥棒帶動的從動輥棒,還包括與所述主動輥棒或從動輥棒相互接觸的橡膠滾軸,所述橡膠滾軸的中心線與主動輥棒、從動輥棒中心線所在平面平行,所述主動輥棒上設有雙螺旋線結構,每條螺旋線包括鋼絲螺旋線和橡膠螺旋線,所述從動輥棒和主動輥棒的結構相同。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主動輥棒和從動輥棒的個數均為兩個,相應的所述橡膠滾軸的個數為四個。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扒皮機上還設有絞龍軸,所述絞龍軸位于所述主動輥棒的下方,所述絞龍軸上設有切斷刀。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玉米收獲機,包括駕駛室、割臺、摘棒輥機構、扒皮機、放堆打捆裝置、儲糧倉和升運裝置,經過各部分的合理配合,使得收獲機的整體結構緊湊,該收獲機能夠實現摘下玉米穗、玉米穗去皮、玉米秸稈放堆打捆等步驟,最后得到玉米棒存儲在儲糧倉中,減少了勞動量,將各部件加長,能夠適應大面積規模作業。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玉米收獲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割臺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摘棒輥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放堆打捆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扒皮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中A-A向的剖視圖。
其中,1、駕駛室;2、割臺;3、摘棒輥機構;4、放堆打捆裝置;5、扒皮機;6、儲糧倉;7、升運裝置;
21、割刀;22、撥禾鏈條;23、夾持鏈條;24、壓緊機構;25、導向機構;
31、摘棒輥;32、摘棒切斷刀;311、連接軸桿;3111、第一螺旋線;3112、第二螺旋線;33、微調間隙;34、卡緊裝置;
41、放堆機構;42、打捆機構;411、放堆框;4111、電磁離合器;4112、鏈輪;4113、撥柱;
51、扒皮箱;52、主動輥棒;53、從動輥棒;54、橡膠滾軸;55、絞龍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如圖1所示,一種玉米收獲機,包括駕駛室1、割臺2、摘棒輥機構3、放堆打捆裝置4、扒皮機5、儲糧倉6和升運裝置7,割臺2位于玉米收獲機的前端,用于收割玉米秸稈,割臺2的后方設有摘棒輥機構3,用于摘下玉米秸稈上的玉米棒,并將玉米棒置于升運裝置7上、將秸稈傳輸到放堆打捆裝置4上,升運裝置7的較低的一端位于摘棒輥機構3的下方,放堆打捆裝置4位于摘棒輥機構3的后方,玉米棒經過升運裝置7后進入到扒皮機5,扒皮機5位于升運裝置7較高的一端的下方,扒皮機5和放堆打捆裝置4后方設置有儲糧倉6,玉米棒經過扒皮后進入儲糧倉6內。上述的玉米收獲機的結構緊湊,傳動效率高,綜合性能良好,能夠用于大面積規模作業。
如圖2所示,割臺2包括割刀21和撥禾鏈條22,撥禾鏈條22將秸稈收集后經割臺2上的割刀21割下,并通過割臺2上的夾持鏈條23輸送到摘棒輥機構3中,具體的,夾持鏈條23采用輸送心型鏈條,將玉米秸稈快速的輸送到摘棒輥機構3中。
夾持鏈條23上設有壓緊機構24和導向機構25,用于使夾持鏈條23能夠夾持不同粗細的玉米秸稈。壓緊機構24力度可以調整,以適應不同粗細的玉米秸稈,夾持鏈條23的增長以利于玉米秸稈走向順序排列。
割臺2通過液壓系統控制割臺2上的割刀21與地面之間的距離。可在收獲機運動中實現調整割臺2與地面、割臺2與秸稈的距離,不受載荷變化而變化,可精準的割下秸稈,同時確保割臺2在運動和停止時不會下滑,保證行走停止或檢修中的安全性能。割臺2機構長度1500-2500毫米,為加長型,適用于大面積作業。
如圖3所示,摘棒輥機構3上設有摘棒輥31和摘棒切斷刀32,摘棒輥31包括兩個等長平行的連接軸桿311,連接軸桿311上設有雙頭螺旋線,分別為第一螺旋線3111和第二螺旋線3112,第一螺旋線3111和第二螺旋線3112的螺距不同,第一螺旋線3111的螺距小于第二螺旋線3112的螺距,第二螺旋線3112靠近微調間隙33和卡緊裝置34,兩個連接軸桿311上的螺旋線相互對稱設置;摘棒切斷刀32設在連接軸桿311上。在兩個摘棒輥31及其上的對稱螺旋線高速轉動下,玉米秸稈被拋向放堆打捆機構42上面。摘棒輥機構3設有微調間隙33和卡緊裝置34,以適應不同粗細的玉米秸稈作業,秸稈通過時不致壓斷,遇到有極個別細小的玉米用強制切斷刀切斷摘下玉米棒。
采用加長式的上述摘棒輥機構3,長度為800-1500毫米,可保證摘棒不積壓、高效可靠,摘棒順利,玉米秸稈通過順暢,秸稈完整。
如圖4所示,放堆打捆裝置4包括放堆機構41和打捆機構42,放堆機構41包括放堆框411,玉米秸稈經過摘棒輥機構3后掉落到放堆框411上,放堆框411上設有電磁離合器4111以及與電磁離合器4111配合的鏈輪4112,鏈輪4112通過鏈條與放堆框411中部的撥柱4113配合。放堆框411上的皮帶帶動鏈輪4112,鏈輪4112通過鏈條帶動撥柱4113將玉米秸稈向同一側面撥向打捆機構42中,打捆機構42集中預壓集中打捆后,玉米秸稈隨重力滑下掉落到地面上,確保秸稈集中高效運輸回收與二次利用。
如圖5所示,扒皮機5包括由扒皮箱51帶動的主動輥棒52和由主動輥棒52帶動的從動輥棒53,還包括與主動輥棒52或從動輥棒53相互接觸的橡膠滾軸54,橡膠滾軸54的中心線與主動輥棒52、從動輥棒53中心線所在平面平行,主動輥棒52上設有雙螺旋線結構,每條螺旋線包括鋼絲螺旋線和橡膠螺旋線,從動輥棒53和主動輥棒52的結構相同。
主動輥棒52和從動輥棒53的個數均為兩個,相應的橡膠滾軸54的個數為四個。
如圖6所示,扒皮機5上還設有絞龍軸55,絞龍軸55位于主動輥棒52的下方,絞龍軸55上設有切斷刀。
兩根主動輥棒52采用一根為鋼絲、另一根為橡膠制作的雙左螺旋線結構方式,帶動兩根與主動輥棒52結構相同的被動輥棒和相緊接觸的四根通過橡膠制造成的滾軸,高速相互轉動摩擦紋咬,硬軟結合。以上八根輥棒間距和相互接觸的松緊度可以調節,采用中心高低設計來實現玉米棒外皮的全部脫下,無損傷玉米粒,玉米粒不會掉下。扒皮機5絞龍軸55裝有切斷刀,葉子和雜物纏繞時會被切斷,使推皮順利。扒皮機5傳動方式為:扒皮箱51通過鏈條將動力傳給主動輥棒52軸,被動輥棒軸由齒輪相互傳遞,運轉順利可靠。
扒皮機5的長度800-1500毫米,不會擁堵,能夠順利作業。
顯然,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僅是為了清楚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