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溫室大棚裝置,尤其是一種太陽能溫室大棚。
背景技術:
溫室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使得人們的飲食品種不再受四季的限制,也為使用溫室的人們帶來極大的經濟效益,如今溫室的種類和功能也在不斷地擴展和延伸,溫室的種類很多,按使用目的、建筑形式、保溫程度和建筑材料等的不同而有各種各樣的溫室,種類從最初的塑料大棚到現在的現代化智能陽光房,功能也從單一的種植到現在的生態休閑應有盡有,特別是隨著綠色節能理念的深入人心,綠色節能溫室也大量涌現,太陽能與溫室相結合,更是成為綠色節能溫室的一大亮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缺點,提供了一種太陽能溫室大棚。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太陽能溫室大棚,包括立頂柱、太陽能板、電機箱、大棚斜頂、龍門橫架、電熱器、散熱板、第一植物架、第二植物架、泥土層和根部保溫管,在大棚的頂端設置有由兩側大棚斜頂和龍門橫架組成的尖頂結構,在兩側大棚斜頂上分別鋪設有太陽能板,在龍門橫架上設置有電機箱,在尖頂結構的頂端向下垂直設置有立頂柱,立頂柱與龍門橫架相連固定,立頂柱底端連接電熱器,電熱器上設置有散熱板,在電熱器兩側設置有第一植物架和第二植物架,電熱器底部伸入地面與泥土層下方的根部保溫管相連通。
而且,所述的立頂柱上設置有凹槽,大棚斜頂上的太陽能板與電機箱通過線路相連,線路填入于凹槽內以使線路得到保護。
而且,所述的大棚斜頂之間形成的角度為100-130度。
而且,所述的電機箱內設置有太陽能電池。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斜頂式的大棚屋頂與太能能板結合可接收太陽能,并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利用電能加熱電熱器上,電熱器通過散熱板向兩側的第一植物架和第二植物架釋放熱量,同時與泥土層底部的根部保溫管相連,為土壤提供保暖。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其中,1為立頂柱,2為太陽能板,3為電機箱,4為大棚斜頂,5為龍門橫架,6為電熱器,7為散熱板,8為第一植物架,9為第二植物架,10為泥土層,11為根部保溫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如圖中所示,一種太陽能溫室大棚,包括立頂柱1、太陽能板2、電機箱3、大棚斜頂4、龍門橫架5、電熱器6、散熱板7、第一植物架8、第二植物架9、泥土層10和根部保溫管11,在大棚的頂端設置有由兩側大棚斜頂和龍門橫架組成的尖頂結構,在兩側大棚斜頂上分別鋪設有太陽能板,在龍門橫架上設置有電機箱,在尖頂結構的頂端向下垂直設置有立頂柱,立頂柱與龍門橫架相連固定,立頂柱底端連接電熱器,電熱器上設置有散熱板,在電熱器兩側設置有第一植物架和第二植物架,電熱器底部伸入地面與泥土層下方的根部保溫管相連通。
而且,所述的立頂柱上設置有凹槽,大棚斜頂上的太陽能板與電機箱通過線路相連,線路填入于凹槽內以使線路得到保護。
而且,所述的大棚斜頂之間形成的角度為130度。
而且,所述的電機箱內設置有太陽能電池。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斜頂式的大棚屋頂與太能能板結合可接收太陽能,并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利用電能加熱電熱器上,電熱器通過散熱板向兩側的第一植物架和第二植物架釋放熱量,同時與泥土層底部的根部保溫管相連,為土壤提供保暖。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