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利用高溫期進行巖牡蠣生態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親貝培育的時間和地點:首先在北方夏季高溫期開始的7月初,選適宜的池塘;
(2)親貝生態促熟培育:根據巖牡蠣生物學特點,挑選巖牡蠣做親貝,置于(1)中的池塘中進行生態促熟培育,利用夏季高溫期池塘豐富的單細胞藻類促進其性腺發育成熟;
(3)生殖巢指數測定:檢測生殖巢指數,當巖牡蠣親貝的生殖巢指數達到40%以上,且15℃以上的有效積溫達到300℃時,即可準備產卵、排精;
(4)陰干誘導:經池塘生態促熟培育,將達到性腺成熟的巖牡蠣親貝轉移到室內培育池,洗刷干凈,暫養后,取出親貝進行陰干,再放入產卵池中進行產卵、排精;
(5)產卵、排精:將步驟(4)中陰干親貝,立即放入產卵池中進行產卵、排精;適應后,巖牡蠣開始排精、產卵;
(6)分池洗卵、孵化:采用分池加新鮮海水進行洗卵孵化,用以降低夏季高溫期因精子過多腐敗造成的水質敗壞,提高孵化率;
(7)選優:受精卵發育至D型幼蟲,立即選優,將D型幼蟲選到培育池中繼續培育;
(8)幼蟲培育:按照貝類常規育苗方法進行培育管理;
(9)采苗:經過培育,當幼蟲生長至殼高350-380um,70-80%的幼蟲出現眼點時開始投放附著基,直至幼蟲全部附著;
(10)稚貝生態培育:將附著基上的稚貝苗,在室內培育后,移到室外池塘,利用池塘豐富的單胞藻餌料和適宜生長的高溫,培育至殼高3-5mm時,就可以出售或夾苗進行海上吊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巖牡蠣生態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1)中,適宜池塘為20-30畝,水深1.5米的養蝦或養參的池塘,池水溫度在25℃-33℃,鹽度30-33,水質肥沃。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巖牡蠣生態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2)中,選擇殼高在12-16cm、2-3齡的巖牡蠣做親貝。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巖牡蠣生態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4)中親貝陰干的具體操作為:將巖牡蠣親貝放在溫度為6-8℃的冷庫中陰干5-6小時。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巖牡蠣生態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5)中產卵池中的水溫為26-32℃。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巖牡蠣生態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6)中控制受精卵孵化密度為50-60個/mL, 孵化水溫26-32℃,孵化期間保持微量充氣,撈出泡沫和排泄物。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巖牡蠣生態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7)中采用300目篩絹網箱虹吸法進行選優。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巖牡蠣生態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8)中貝類常規育苗具體為:D型幼蟲培育密度為8-10個/ml,隨著幼蟲生長逐漸降低密度,至匍匐幼蟲密度降至2-3個/ml;日換水2-3次,每次換水30%-50%;D型幼蟲開始投喂金藻,日投餌量從初期的1.0-2.0萬細胞/ml逐漸增至中期3.0-4.0萬細胞/ml,后期5.0-6.0萬細胞/ml,幼蟲發育至殼頂中期后添加扁藻,日投餌量為1-2萬細胞/ml;幼蟲培育期間水溫25-33℃,鹽度30-32,pH值8.0-8.2,單胞藻要求新鮮、無污染、無老化。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巖牡蠣生態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9)中附著基采用蝦夷扇貝殼,投放量4000片/m3,每片采苗量平均為20-30個,即達到采苗要求;另外,投附著基后的日換水量為120%-150%,日投喂量為金藻6-8萬細胞/ml,扁藻為1-2萬細胞/ml,并混投小球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