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與殺菌劑有關,具體而言,屬于含有機化合物的殺菌劑,進一步來說,屬于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殺菌劑。該復配藥劑除防治稻瘟病有特效外,還能抑制煙草赤星病的孢子萌發和附著孢的形成,從而阻止病菌的侵入和減少孢子的形成,達到預防的作用。
技術背景
水稻稻瘟病(Pyriculariaoryzae)是水稻種植過程中的重大病害,在水稻的整個生長過程中都能危害。其分布極為廣泛,我國各主要稻區均有分布。發病后一般會減產3%~50%,特別嚴重的田塊甚至顆粒無收。稻瘟病是由半知菌亞門真菌無性態灰梨孢Pyricularia grisea(Cooke)Sacc、有性態稻梨孢Pyricularia oryzae Cav引起的。目前生產上逐漸以抗病品種的利用和遺傳背景不同的品種多樣性間栽進行綜合控治稻瘟病的發生與危害。但由于病菌生理小種復雜且變異性大,品種抗病性難以持久,因此各水稻種植地區仍然依賴化學藥劑防治來控制病害的發生程度。
丙硫唑即丙硫苯咪唑(Albendazole),是一種高效、安全、廣譜性咪唑類殺菌劑,也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用殺菌劑,對多種植物病害有顯著的防效,并有一定的增產作用;但在使用多年之后,病菌逐漸產生了抗藥性,致使藥效降低。三環唑(tricyclazole)是防治稻瘟病專用殺菌劑,殺菌作用機理主要是抑制附著孢黑色素的形成,從而抑制孢子萌發和附著孢形成,阻止病菌侵人和減少稻瘟病菌孢子的產生。
近年來申請防治水稻稻瘟病藥物中國專利的有:2004100143497號《一種防治稻瘟病的復配劑》、2007101868948號《一種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殺菌組合物》、2007100215094號《短短小芽孢桿菌TW及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活菌制劑》、200710034388.7號《一種防治水稻稻瘟病、紋枯病的殺菌復配劑》,ZL201010028131.2號《防治水稻紋枯病和稻瘟病的鏈霉菌菌株》,201010028132.7號《一種防治水稻稻瘟病和紋枯病的芽胞桿菌菌株》,2011100704006號《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殺菌劑配方及其使用方法》和201510332882.6號《一種防治水稻稻瘟病的復合殺菌劑》。目前尚無用丙硫唑與三環唑復配防治水稻稻瘟病的相關申請件。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提供由丙硫唑與三環唑復配防治稻瘟病的殺菌劑,以減緩病原菌對傳統化學藥丙硫唑長期單一施用產生抗藥性潛在風險,增強新藥劑的殺菌活性,提高防治效果和降低用藥成本。
發明人對具有殺滅稻瘟病病菌活性的農藥進行反復篩選,并對混配藥劑的原料藥質量配比進行反復試驗,對試驗結果進行對比,找到一種復合殺菌劑,對稻瘟病病菌具備較強的毒殺能力。
發明人提供的由丙硫唑與三環唑復配的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殺菌劑是以丙硫唑與三環唑為基料,按照丙硫唑和三環唑的質量配比1∶15~1∶35復配而成的復配殺菌劑。
優選地,由丙硫唑與三環唑復配的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殺菌劑是按照丙硫唑和三環唑的質量配比1∶35復配而成的復配殺菌劑。
上述丙硫唑為質量分數98%的原藥,由貴州道元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上述三環唑為質量分數95%的原藥,由江蘇南方農藥研究中心提供。
上述由丙硫唑與三環唑復配的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殺菌劑原料配比的篩選試驗如下:
1試驗目的
采用室內活體盆栽法,測試丙硫唑、三環唑單劑對水稻稻瘟病菌的室內抑菌活性,并設計和篩選5個配比組合的聯合作用類型,擬發現具有相加或增效作用的配比,為田間應用提供依據。
2試驗條件
2.1供試藥劑與試驗劑量設計
98%丙硫唑原藥由貴州道元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95%三環唑原藥由江蘇南方農藥研究中心提供。根據應用要求,設計1∶15、1∶20、1∶25、1∶30和1∶35五個組合。經試驗后劑量設計如表1。
表1試驗劑量設計
2.2供試靶標
水稻稻瘟病(Pyricularia oryae Cav.),室內離體保存和培養。
水稻品種:蘇御懦,水稻稻瘟病高感品種,種植于盆中,基質為泥碳土:蛭石(3∶1),生長至3片真葉備用。
3試驗方法
3.1藥劑配制
處理藥劑用丙酮溶解,配制成母液,根據試驗設計用0.1%的吐溫-80逐級稀釋。
3.2藥劑處理
設只噴清水為空白對照。噴霧采用ACO系列電磁式空氣壓縮機帶動10ml玻璃噴霧器,將藥液均勻施于水稻苗全株,每盆噴3ml藥液。每處理3次重復。
3.3接種與培養
稻瘟病菌提前轉接至產孢培養基上產孢,用L型玻璃棒刮取孢子,用兩層紗布過濾孢子懸浮液;0.05%吐溫80乳化水調節濃度到lxlO8個孢子/ml。
噴藥24h后,將配制好的新鮮孢子懸浮液均勻接種于葉片背面,接種采用ACO系列電磁式空氣壓縮機帶動10ml玻璃噴霧器,每盆用2ml孢子懸浮液。接種后的水稻苗及時移至保濕罩內,用加濕器定時加濕,防止孢子懸浮液千掉,遮光,溫度控制在25℃。24h后水稻苗移入人工氣候箱,保持溫度28℃,RH85%,30000LUX光照16h,黑暗8h交替。
3.4調査方法
待空白對照病葉率達50%以上時,分級調査第2、3葉發病情況,分級標準為(以葉為單位,參考有關水稻稻瘟病分級標準和分級圖譜)。
0級:無病斑;1級:出現褐點病斑;
3級:出現典型紡錘形病斑,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5%以下;
5級:典型病斑,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6%~25%;
7級:典型病斑,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26%~50%;
9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51%以上。
3.5計算方法
根據調査數據,計算各處理的病指和防治效果。
3.6評價方法:共毒系數法
理論毒力指數TTI=A的毒力指數×A在混劑中的含量(%)
+B的毒力指數×B在混劑中的含量(%)
共毒系數大于120,表明有增效作用;小于80表明有拮抗作用;80~120之間表明有相加作用。
4試驗結果
4.1單劑的毒力測定
從表1看出,丙硫唑對水稻稻瘟病菌的EC50為1741.877mg/L,本試驗中未做出90%的防效,其EC90值大于2000mg/L,三環唑對水稻稻瘟病菌的EC5G、EC9(95%CL)值分別為1.2284mg/L、17.6383mg/L。
4.25個配比對水稻稻瘟病的毒力測定
配比1∶25、1∶30和1∶35的EC50值為0.9193~1.1573mg/L,活性高于兩個單劑;配比1∶15和1∶20的EC50值分別為1.6293mg/L和1.5197mg/L,活性介于兩個單劑之間;配比1∶15、1∶20和1∶30的EC90值為17.6437~27.1839mg/L,活性介于兩個單劑之間,配比1∶25和1∶35的EC90值分別為13.6504mg/L、12.8628mg/L,活性高于兩個單劑。
表3五個復配比對水稻稻瘟病菌的毒力測定結果
配比對水稻稻瘟病菌
4.3聯合作用評價
表4丙硫咪唑與三環唑的5個復配配比對水稻稻瘟病的聯合作用評價
從表4可見,配比1∶35的共毒系數為137.44,大于120,表現為增效作用;其他4個配比的毒系數為80.42~110.39,表現為相加作用。
5結論
丙硫唑對水稻稻瘟病菌有效,三環唑對水稻稻瘟病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兩者復配后具有相加或增效作用。結合EC50、EC90、共毒系數3個指標,5個配比均可選擇,優選質量配比丙硫咪唑∶三環唑為1∶35,復配的殺菌劑具有較為理想的抑菌效果。
本發明的由丙硫唑與三環唑復配的防治稻瘟病的殺菌劑兩種基料不發生化學反應,具有明顯的增效或者相加效果,使用安全,對于目前水稻稻瘟病有很好的毒殺活性,且明顯高于丙硫唑或三環唑單劑。適用于廣大農村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取貴州道元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質量分數為97%的丙硫唑原藥1.0kg,再取江蘇南方農藥研究中心提供的為質量分數95%的殺菌劑三環唑原藥15.0kg為基料,復配成16.0kg防治稻瘟病的復合殺菌劑。
實施例2
取貴州道元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質量分數為98%的丙硫唑原藥1.0kg,再取江蘇南方農藥研究中心提供的為質量分數95%的殺菌劑三環唑原藥20.0kg為基料,復配成21.0kg防治稻瘟病的復合殺菌劑。
實施例3
取貴州道元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質量分數為98%的丙硫唑原藥1.0kg,再取江蘇南方農藥研究中心提供的為質量分數95%的殺菌劑三環唑原藥25.0kg為基料,復配成26.0kg防治稻瘟病的復合殺菌劑。
實施例4
取貴州道元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質量分數為98%的丙硫唑原藥1.0kg,再取江蘇南方農藥研究中心提供的為質量分數95%的殺菌劑三環唑原藥30.0kg為基料,復配成31.0kg防治稻瘟病的復合殺菌劑。
實施例5
取貴州道元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質量分數為98%的丙硫唑原藥1.0kg,再取江蘇南方農藥研究中心提供的為質量分數95%的殺菌劑三環唑原藥35.0kg為基料,復配成36.0kg防治稻瘟病的復合殺菌劑。
上述復合殺菌劑貴州某地使用,均取得防治稻瘟病的良好效果,其中質量配比丙硫咪唑∶三環唑為1∶35的防治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