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甘草組織培養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甘草子葉誘導培養基篩選方法。
背景技術:
甘草,(學名: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別名:國老、甜草、烏拉爾甘草、甜根子。豆科、甘草屬多年生草本,根與根狀莖粗壯,是一種補益中草藥。對人體很好的一種藥,藥用部位是根及根莖,藥材性狀根呈圓柱形,長25~100厘米,直徑0.6~3.5厘米。外皮松緊不一,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根莖呈圓柱形,表面有芽痕,斷面中部有髓。氣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陰暗潮濕,日照長氣溫低的干燥氣候。甘草多生長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邊緣和黃土丘陵地帶。根和根狀莖供藥用。傳統的甘草獲取方法是采挖葉生植物資源,造成水土流失和嚴重土壤沙漠化。另外,甘草種子主要來自野生甘草,其品種混雜,種子稀缺,發芽率極低,野生資源不適應規模化和標準化生產的需要。同時由于人們破壞性地對葉生甘草采挖,使野生植物幾乎滅絕,對甘草的保護性利用迫在眉睫,但由于甘草種植發芽率不高和人們對其此生代謝物的需求,從而使甘草的組織培養對研究和生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的培養基篩選方法都是以科研為目的的篩選方法,不能商業工廠化生產的需求。
稀土元素是17種特殊的元素的統稱,它的得名是因為瑞典科學家在提取稀土元素時應用了稀土化合物,所以得名稀土元素。然而稀土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名稱,稀土是從18世紀末開始陸續發現,當時人們常把不溶于水的固體氧化物稱為土,例如,將氧化鋁稱為“陶土”,氧化鈣稱為”堿土“等。稀土一般是以氧化物狀態分離出來的,當時比較稀少,因而得名為稀土(rareearth,簡稱re或r),然而經過大量的科學研究,在組織培養當中添加了稀土元素會大大地提高組織培養的質量。
鈰是周期系第ιιι族副族鑭系元素,一種稀土元素。原子序數58。穩定同位素:136、138、140、142。灰色金屬,有展性。密度:正方晶體6.9,立方晶體6.7。熔點799℃,沸點3426℃。鈰是一種銀灰色的活潑金屬,粉末在空氣中易自燃,易溶于酸。鈰的名稱來源于小行星谷神星的英文名。鈰在地殼中的含量約0.0046%,是稀土元素中豐度最高的。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現有技術中甘草的組培誘導培養基的篩選方法中偏向于科研,不適合商業工廠化生產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甘草子葉誘導培養基篩選方法,其通過單一變量法對甘草子葉進行誘導培養,分析統計誘導率、褐化率和生長量,在評價當中不僅僅以成功誘導作為唯一評價標準,結合生長量作為評價標注更加符合商業工廠化的生產。
一種甘草子葉誘導培養基篩選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0確定初步篩選范圍,檢索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對比其他植物物種組培誘導過程中添加稀土元素的量并確定稀土元素初步篩選范圍;
步驟s20選擇外植體,選擇健康、生長環境一致并且生長狀態相似的甘草子葉作為外植體,對外植體進行同一的消毒滅菌處理;
步驟s30對照培養,使用單一變量法配制不同濃度稀土元素添加量的培養基,分別接種相同量的甘草子葉,并進行常規誘導組織培養;
步驟s40記錄檢測參數,培養20天后統計每個稀土元素濃度梯度中誘導出愈傷組織的數量和褐化的數量,并計算誘導率和褐化率;
步驟s50生長量計算,分別將相同濃度梯度的每個平行實驗組中的愈傷組織取出,用清水沖洗干凈,擦干表面水分并對愈傷組織進行稱重,記錄重量;
步驟s60計算評估因數,將重量數值縮小10倍,再加上萌發率減去褐化率計算出評估因數,對比不同濃度梯度的評估因數,挑選出數值最大的評估因數對應的稀土元素濃度梯度;
步驟s70縮小篩選范圍,使用步驟s60中挑選出的濃度梯度范圍重復進行步驟s10-s60縮小篩選范圍或者確定最適濃度;
步驟s80反向篩選基礎培養基,使用步驟s70確定的最適濃度搭配不同基礎培養基,重復步驟s40和步驟s50,并使用步驟s60的計算方法計算評估因數,確定最適基礎培養基。
優選地,所述的步驟s30中配制不同濃度是設置5-15個濃度梯度。
優選地,所述的步驟s30中接種的甘草子葉的培養基的數量為每個濃度梯度的培養基設置10-20組平行實驗組。
優選地,所述的稀土元素是鈰元素。
優選地,所述的步驟s70中重復的次數是2-3次。
優選地,所述的步驟s80中不同的基礎培養基包括ms培養基、n6培養基、b5培養基、nitsh培養基、white培養基和miller培養基。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一種甘草子葉誘導培養基篩選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0確定初步篩選范圍,檢索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對比其他植物物種組培誘導過程中添加稀土元素的量并確定稀土元素初步篩選范圍;
步驟s20選擇外植體,選擇健康、生長環境一致并且生長狀態相似的甘草子葉作為外植體,對外植體進行同一的消毒滅菌處理;
步驟s30對照培養,使用單一變量法配制不同濃度稀土元素添加量的培養基,分別接種相同量的甘草子葉,并進行常規誘導組織培養;
步驟s40記錄檢測參數,培養20天后統計每個稀土元素濃度梯度中誘導出愈傷組織的數量和褐化的數量,并計算誘導率和褐化率;
步驟s50生長量計算,分別將相同濃度梯度的每個平行實驗組中的愈傷組織取出,用清水沖洗干凈,擦干表面水分并對愈傷組織進行稱重,記錄重量;
步驟s60計算評估因數,將重量數值縮小10倍,再加上萌發率減去褐化率計算出評估因數,對比不同濃度梯度的評估因數,挑選出數值最大的評估因數對應的稀土元素濃度梯度;
步驟s70縮小篩選范圍,使用步驟s60中挑選出的濃度梯度范圍重復進行步驟s10-s60縮小篩選范圍或者確定最適濃度;
步驟s80反向篩選基礎培養基,使用步驟s70確定的最適濃度搭配不同基礎培養基,重復步驟s40和步驟s50,并使用步驟s60的計算方法計算評估因數,確定最適基礎培養基。
作為優選實施例,所述的步驟s30中配制不同濃度是設置10個濃度梯度。
作為優選實施例,所述的步驟s30中接種的甘草子葉的培養基的數量為每個濃度梯度的培養基設置10組平行實驗組。
作為優選實施例,所述的步驟s70中重復的次數是2次。
作為優選實施例,所述的步驟s80中不同的基礎培養基包括ms培養基、n6培養基、b5培養基、nitsh培養基、white培養基和miller培養基。
經過篩選出以ms培養基為基礎培養基,添加6-ba(6-芐氨基腺嘌呤)的濃度為0.6mg/l、2,4-d(2,4-二氯苯氧乙酸)的濃度為3mg/l、活性炭的濃度為0.1mg/l、硝酸鈰的濃度為3g/l,維生素的濃度為0.3mg/l,瓊脂粉的濃度為10g/l、白砂糖的濃度為30g/l,最適合甘草子葉工廠化誘導生產。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