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草莓保鮮技術,尤其是涉及一種大棚草莓采前噴灑保鮮劑及其保鮮方法。
背景技術:
草莓是一種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的水果,深受人們喜愛。但因為其皮薄肉嫩,很容易受到機械損傷,微生物侵染而導致腐敗變質。灰霉(b.cinerea)、青霉(p.expansum)、根霉(r.stolonifer))是三種主要引起草莓腐敗的真菌。其中b.cinerea是主要的引起草莓采后腐爛的真菌。草莓的保鮮方法主要有采后氣調保鮮、熱處理、輻照貯藏、化學保鮮劑等。化學保鮮劑效果好,但其對食品安全、抗藥性以及環境污染等方面的影響受消費者關注,因此開發新的安全的草莓生物保鮮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植物精油是一種具有較強揮發特性的植物次生代謝產物,不僅能夠矯正食品的異味,賦予香氣,還具有抑制細菌、真菌,抗病毒、抗氧化等作用,可作為食品天然防腐劑。在草莓保鮮上,采用植物精油熏蒸后可以降低草莓采后腐爛,維持更好的貨架品質。但是,草莓質地嬌嫩,不適合采后過多的操作,易引發機械損傷,導致大范圍的腐爛發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降低草莓采后腐爛,同時避免采后處理所引發的機械損傷的大棚草莓采前噴灑保鮮劑及其噴灑方法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大棚草莓采前噴灑保鮮劑,具體配方如下:將茶樹精油和加拿大一枝黃花精油按體積比(5-7):(5-3)混合后,添加混合物質量1%的吐溫得到精油乳濁液,即草莓采前噴灑保鮮劑。
所述的加拿大一枝黃花精油提取過程為:采收每年9月底到10月初的加拿大一枝黃花,將葉片和花干燥后,采用水蒸氣蒸餾得到加拿大一枝黃花精油。
上述大棚草莓采前噴灑保鮮劑的噴灑方法,步驟如下:噴灑周期為一批草莓上市期前的6、3、0天,分3次噴灑,每次噴灑以葉面均勻布滿霧狀水滴;每次噴灑時間為清晨5-6點,噴灑完大棚密閉2小時,再打開大棚兩側進行通風半小時。
采收期前6天,噴施5ml/l的草莓采前噴灑保鮮劑溶液,該草莓采前噴灑保鮮劑中茶樹精油和加拿大一枝黃花精油的體積比為5:5;
采收前3天,噴施2.5ml/l的草莓采前噴灑保鮮劑溶液,該草莓采前噴灑保鮮劑中茶樹精油和加拿大一枝黃花精油的體積比為6:4;
采收當日,噴施1.5ml/l的草莓采前噴灑保鮮劑溶液,該草莓采前噴灑保鮮劑中茶樹精油和加拿大一枝黃花精油的體積比為7:3。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本發明首次公開了一種大棚草莓采前噴灑保鮮劑及其噴灑方法,其采用采前噴施的方法,降低采后的操作,更好的易于草莓采后貯運和防腐保鮮。其中噴灑周期為一批草莓上市期前的6、3、0天,分3次噴灑,隨著果實成熟度的提高,其果皮表面越發嬌嫩,容易受到高濃度精油造成的藥傷,因此不斷降低精油的使用濃度。同時,在采收前期,通過高濃度的復配精油(5-5混合)可以更有效的控制葉片和果實表面的多種微生物,減少后期田間傳染導致的各種腐爛病害;到采收當日,茶樹精油的使用比例升高,這與茶樹精油可以更有效的控制主要采后腐爛病害-灰霉病有關。通過這個濃度、組成的調整,可以更好的控制采前病害侵染和采后腐爛發生,并且避免藥傷的產生。
附圖說明
圖1為經本發明保鮮技術處理的草莓和未經保鮮處理的草莓貯藏天數與腐爛發生率之間的關系,其中c為未經保鮮處理的草莓,t指經本發明保鮮技術處理的草莓。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一種大棚草莓采前噴灑保鮮劑,具體配方如下:將茶樹精油和加拿大一枝黃花精油按體積比(5-7):(5-3)混合后,添加混合物質量1%的吐溫得到精油乳濁液,即草莓采前噴灑保鮮劑。該加拿大一枝黃花精油提取過程為:采收每年9月底到10月初的加拿大一枝黃花,將葉片和花干燥后,采用水蒸氣蒸餾得到加拿大一枝黃花精油。
實施例2
上述實施例1所述的大棚草莓采前噴灑保鮮劑的噴灑方法,具體步驟如下:噴灑周期為一批草莓上市期前的6、3、0天,分3次噴灑,每次噴灑以葉面均勻布滿霧狀水滴(溶劑為水);每次噴灑時間為清晨5-6點,噴灑完大棚密閉2小時,再打開大棚兩側進行通風半小時。
其中采收期前6天,噴施5ml/l的草莓采前噴灑保鮮劑溶液,該保鮮劑中茶樹精油和加拿大一枝黃花精油的體積比為5:5;
采收前3天,噴施2.5ml/l的草莓采前噴灑保鮮劑溶液,該保鮮劑中茶樹精油和加拿大一枝黃花精油的體積比為6:4;
采收當日,噴施1.5ml/l的草莓采前噴灑保鮮劑溶液,該保鮮劑中茶樹精油和加拿大一枝黃花精油的體積比為7:3。
將采收后的草莓保存在20℃模擬貨架期4天,測定其腐爛發生情況、品質變化情況。由圖1可知,本發明的保鮮技術相較于未采用保鮮技術的草莓,不僅沒有影響采收時果實的成熟及品質,還極大的抑制了貯藏期間腐爛的發生。
當然,上述說明并非對本發明的限制,本發明也并不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實質范圍內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于本發明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