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作物種植領域,具體涉及豇豆壓苗增產技術的方法。
背景技術:
豇豆分為長豇豆和普通豇豆,本發明所述的豇豆屬菜用型的長豇豆,廣西年種植面積達3萬多公頃,是廣西南菜北運的主要蔬菜品種之一。豇豆生長適溫為20~25℃,在夏季35℃以上高溫仍能正常開花結莢,但不耐霜凍,發芽的最低溫度為10-12℃。豇豆在廣西以春、夏、秋播為主,一般采用直播方式栽培,春播豇豆露地直播栽培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日均溫穩定在10℃以上時方可播種,4月下旬到5月上旬開始收獲上市。近年來廣西早春豇豆生產采用小拱棚避寒技術,使早春豇豆比露地直播提早20-25天播種,采收期可提前15天左右,比露地種植提早上市、填補了全國豇豆市場的空白期,搶占市場先機,促進了當地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近年來,由于溫度、濕度、光照、偏施氮肥等因素,導致豇豆徒長瘋長(飆苗)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豇豆高產。生產上導致豇豆徒長不作莢的主要原因有:1、溫度高,植株營養生長發育快。2、濕度大,土壤含水量大,能增加莖葉的生長速度。3、光照弱,促進營養生長,抑制生殖器官的形成和發育。4、偏施氮肥,直接引起莖葉的旺長,生殖生長受抑制。豇豆的徒長問題已成為豇豆種植戶的煩惱,急需解決。30%苯甲?丙環唑乳油是一種廣譜內吸性殺菌劑,在豇豆上使用具有殺菌和調節生長雙重活性。通過實踐探索發現,生產上巧用30%苯甲?丙環唑乳油5次進行“壓苗”,可以使豇豆增產15%以上。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豇豆壓苗增產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步驟a:于種植田整地:深翻耙田,畦寬1.7m~1.8m,其中畦面寬1.4m~1.5m,畦溝寬30cm,畦溝深15cm~20cm;
步驟b:對種植田施基肥,每667m2施入農家肥2000kg~3000kg、過磷酸鈣50kg~100拌勻且充分腐熟的肥料作基肥;
步驟c:選擇種子:要求純度≥97%、凈度≥98%、發芽率≥90%、水分≤12%;
步驟d:播種:當土壤5cm~10cm深地溫穩定在12℃以上時即可開始播種豇豆;
步驟e:苗期管理:利用竹片搭小拱棚覆蓋薄膜進行40d~50d的苗期管理;
步驟f:煉苗:豇豆早春小拱棚栽培要注意煉苗,以提高豇豆幼苗對早春倒春寒等不良環境的抵抗能力;豇豆幼苗一般在2月底至3月上中旬進行低溫煉苗:撤棚前5d~7d采取小拱棚兩頭通風,逐漸過渡到白天和全天揭膜曬苗,增強豇豆幼苗對外界的完全適應能力。
低溫練苗:是指豇豆小拱棚栽培時在2月底至3月上中旬拆棚時,棚內與棚外溫度有一定的差距,棚內溫度在30℃左右,而棚外溫度可能是十幾、二十℃左右,需要一定的適應性,需要煉苗后才能拆棚。具體的溫度控制為:棚溫白天在18-20℃,夜間控制在12-15℃以增強幼苗的抗逆性,提高成活率。
步驟g:拆棚:撤棚時達到的壯苗標準為:長有3.5~5片真葉,株高25cm~50cm,葉片深綠,莖干粗壯,根系發達,無病蟲害,植株開始抽蔓;
步驟h:壓苗:采用用組合物進行噴霧;
步驟i:搭架引蔓:豇豆苗在株高25cm~50cm開始抽蔓時撤去小拱棚;此時要及時用長2.5m以上竹桿搭人字架進行引蔓;
步驟j:追肥:豇豆開花初期每667m2施入硫酸鉀型三元復合肥(15:15:15)20kg~25kg;豇豆結莢盛期結合中耕培土再進行3~5次施肥,以保證充足的營養份供應,每7d~10d每667m2再追施硫酸鉀型三元復合肥(15:15:15)25kg~30kg,以保證充足的營養供應,利于植株形成較多的側蔓花序和主蔓上原有的花序繼續開花座莢,延長采收期至6月中、下旬左右,進一步提高產量。
其中,硫酸鉀型三元復合肥(15:15:15)的意思是硫酸鉀元素質量比為15:15:15。
本發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其優點在于,可以控制豇豆藤蔓頂端生長優勢,防治豇豆藤蔓徒長,使節間縮短,促進花芽分化,同時防治銹病、葉斑病等多種病害,提高抗病能力,提高成莢率,延遲采摘期,增加豇豆產量。
優選的,所述步驟c中,播種前豇豆種子要在30℃的環境條件下晾曬1d~2d,并用質量濃度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進行消毒處理。
優選的,步驟d中,采用直播方式,行距為70cm,株距為25cm,雙行雙粒種植,每畝667m2種量1.25kg~1.5kg,出苗后通過間苗定苗,每667m2保苗7000~8000株。播種后施入蓋種肥并回土,再用體積深度96%精-異丙甲草胺乳油除草劑每667m2用量60ml兌水50kg,噴畦面防草。
優選的,所述步驟e包括:
步驟e1:溫度管理:出苗前小拱棚保持溫度25℃~35℃,出苗后溫度控制為白天保持20℃~30℃,晚上15℃~25℃,保持土壤濕潤,控溫防高腳苗。溫度低于15℃時,3d~5d通風換氣1次,以關閉棚膜保溫為主。
步驟e2:水份管理:苗期要勤通風,少淋水,降低棚內相對濕度,增加薄膜的透光率,減少病蟲害發生;隨著第一片真葉到第三片真葉的出現,視豇豆苗的干濕程度適量淋水;淋水通常在晴天的上午進行,水溫應達15℃以上,淋水要均勻,中間少,兩頭足,促進豇豆苗生長整齊健壯。淋水后待植株表面和土表水干后再蓋膜。
優選的,所述步驟e中,小拱棚的竹片長度1.7m,薄膜寬1.8m;每隔1.3m長度插1竹片做拱,拱棚寬1m,高0.5m。
優選的,所述步驟h中,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待豇豆苗高30cm~50cm時,用第一組合物進行葉面均勻噴霧;
步驟(2):待豇豆苗高80cm~100cm時,用第二組合物進行葉面均勻噴霧;
步驟(3):待豇豆苗高130cm~150cm時,用第三組合物進行葉面均勻噴霧;步驟(4):待豇豆苗高180cm~200cm時,采用第四組合物進行葉面均勻噴霧;
步驟(5):待豇豆苗高230cm~250cm時,采用第四組合物葉面均勻噴霧。
優選的,所述第一組合物采用體積濃度30%苯甲?丙環唑乳油2400-3600倍液混合質量濃度29%吡萘?密菌脂懸浮劑1200-1800倍液及質量濃度27.12%堿式硫酸銅懸浮劑800-1200倍液;第二組合物采用體積濃度30%苯甲?丙環唑乳油1200-1800倍液混合質量濃度5%啶蟲脒可濕性粉劑1600-2400倍液和質量濃度2.5%菜喜懸浮劑1200-1800倍液混合;第三組合物采用體積濃度30%苯甲?丙環唑乳油1200-1800倍液混合質量濃度42.5%氟菌?肟菌脂懸浮劑1200-1800倍液;第四組合物采用體積濃度30%苯甲?丙環唑乳油800-1200倍液混合質量濃度5%啶蟲脒可濕性粉劑1600-2400倍液和質量濃度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2000-3000倍液;第五組合物采用體積濃度30%苯甲?丙環唑乳800-1200倍液混合體積濃度29%吡萘?密菌脂1200-1800倍液和質量濃度80%代森錳鋅粉劑800-1200倍液。
本發明進一步采用以上技術特征,其優點在于,
(1)針對肥水和長勢好的豇豆田塊,在豇豆苗高30cm~50cm,用30%苯甲?丙環唑乳油3000倍液混合29%吡萘?密菌脂懸浮劑1500倍液及27.12%堿式硫酸銅懸浮劑1000倍液進行葉面均勻噴霧,預防白粉病,細菌性疫病等多種苗期易發生的病害。施藥后3-7天植株葉片呈輕度皺縮,葉片濃綠、亮和增厚;
(2)在豇豆苗高80cm~100cm,用30%苯甲?丙環唑乳油1500倍液混合5%啶蟲脒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和2.5%菜喜懸浮劑1500倍液混合進行葉面均勻噴霧,能兼顧防治薊馬,蚜蟲,鱗翅目類等病蟲害,施藥后3-7天葉片更濃綠、增厚、整株莖蔓粗壯、節間距短;
(3)在豇豆苗高130cm~150cm,用30%苯甲?丙環唑乳油1500倍液混合42.5%氟菌?肟菌脂懸浮劑1500倍液進行葉面均勻噴霧,防治白粉病,葉斑病,蔓枯等多種病害,施藥后3-7天豇豆整株莖蔓明顯粗壯、節間距短、花芽多;
(4)豇豆苗高180cm~200cm,此階段正逢薊馬,豆莢螟多發時期,用30%苯甲?丙環唑乳油1000倍液混合5%啶蟲脒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和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2500倍液混合進行葉面均勻噴霧,整株莖蔓明顯粗壯、節間距短、花芽多、結莢率高,病害發生少。
(5)豇豆苗高230cm~250cm,此時期,氣溫升高,豇豆已進入盛花盛果期,白粉病,銹病,疫病等病害較易發生,用30%苯甲?丙環唑乳1000倍液混合29%吡萘?密菌脂1500倍液和80%代森錳鋅粉劑1000倍液葉面均勻噴霧,可控制頂端優勢,促進花芽分化,豆莢多,延晚衰老,耐摘。
本發明提供的豇豆壓苗增產技術的方法帶來了以下效果:
1、能夠預防和控制真菌性病害的危害。
2、能夠明顯增強豇豆的抗逆性,田間病蟲害發生少,耐旱等。
3、防治豇豆藤蔓徒長,節間明顯縮短,提高成莢率。
4、明顯改良豇豆產品外觀品質。
5、能夠延遲豇豆采摘期。
6、有明顯的增產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的較優的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實施例1
(1)品種選擇:選用抗病、優質、豐產、耐貯運、商品性好、適應市場的品種。播種前要做好種子的純度、凈度、千粒重、發芽率、水分和病蟲害等檢驗。
(2)整地:要求深翻耙田,做到精細整地,增加土壤疏松透氣,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以利于豇豆根系的發育。
(3)起畦標準:畦寬(包溝)1.7m~1.8m,畦面寬1.5m左右,畦溝寬30cm,畦溝深15cm~20cm,以利灌排水和搭小拱棚覆蓋薄膜。畦的長度(小拱棚長度)一般以25m以內為宜,太長不利于管理。
(3)基肥:種植田應結合整地做畦,施足基肥,尤其要增施磷鉀肥。為了提高小拱棚溫度,增強豆角幼苗抗寒防凍能力,一般每667m2施入充分腐熟的暖性農家肥2000kg、過磷酸鈣50kg作基肥(整地時撒施3/4,留下1/4做蓋種肥)。
(4)種子處理
種子質量:種子質量應符合ny/t5079的標準規定。要求純度≥97%、凈度≥98%、發芽率≥90%、水分≤12%的要求。
種子處理:播種前豇豆種子要在30℃的環境條件下晾曬1d~2d,并用2.5%適樂時(咯菌腈)懸浮種衣劑進行消毒處理,1包種衣劑10ml可拌1kg~3kg種子。
(5)播種
播種時間:當土壤5cm~10cm深地溫穩定在12℃以上時即可開始播種豇豆。廣西豇豆早春小拱棚播種時間在1月中下旬左右是種植的安全期。播種時間一般在整地后1d~3d,此時土壤的濕度適宜。
種植密度:采用直播方式,行距為70cm,株距為25cm,雙行雙粒種植,每畝用種量1.25kg~1.5kg,出苗后通過間苗定苗,每667m2保苗7000~8000株。
芽前除草:播種后施入蓋種肥并回土,再用96%精-異丙甲草胺乳油(金都爾)除草劑每667m2用量60ml對水50kg噴畦面防草,然后利用竹片搭小拱棚覆蓋薄膜進行40d~50d的苗期管理。
小拱棚規格
每畦包溝寬1.7m~1.8m,竹片長度1.7m,薄膜寬1.8m。每隔1.3m左右長度插1竹片做拱,拱棚寬1m,高0.5m。
(6)苗期管理
溫度管理:出苗前小拱棚保持溫度25℃~35℃,出苗后溫度控制為白天保持20℃~30℃,晚上15℃~25℃,保持土壤濕潤,控溫防高腳苗。低溫陰雨天氣或夜間溫度低于15℃時,3d~5d通風換氣1次,以關閉棚膜保溫為主。
水份管理:苗期要勤通風,少淋水,降低棚內相對濕度,增加薄膜的透光率,減少病蟲害發生。隨著第一片真葉到第三片真葉的出現,視豇豆苗的干濕程度適量淋水。淋水通常在晴天的上午進行,水溫應達15℃以上,淋水要均勻,中間少,兩頭足,促進豇豆苗生長整齊健壯。淋水后待植株表面和土表水干后再蓋膜。
(7)煉苗
豇豆早春小拱棚栽培要注意煉苗,以提高豇豆幼苗對早春倒春寒等不良環境的抵抗能力。豇豆幼苗一般在2月底至3月上中旬進行低溫煉苗:撤棚前5d~7d采取小拱棚兩頭通風,逐漸過渡到白天和全天揭膜曬苗,增強豇豆幼苗對外界的完全適應能力。
(8)拆棚
經過50多天的生長管理(驚蟄至春分時節),豇豆苗進入抽蔓期,如氣溫開始回曖,此時可以撤去小拱棚。撤棚時達到的壯苗標準為:長有3.5~5片真葉,株高25cm~50cm,葉片深綠,莖干粗壯,根系發達,無病蟲害,植株開始抽蔓。
(9)中后期田間管理
壓苗
生產上用30%苯甲·丙環唑乳油進行噴霧,3~4次進行“壓苗”,可以使豇豆增產15%以上。第1次豇豆苗高60cm,第2次豇豆苗高110cm,第3次豇豆苗高160cm,第4次豇豆苗高200cm。
搭架引蔓
豇豆苗在株高25cm~50cm開始抽蔓時撤去小拱棚。此時要及時用長2.5m以上竹桿搭人字架進行引蔓。
水份管理
豇豆前期要盡量控制水分,到開花結莢時澆足第一次水,以后看土壤墑情,適時灌水,既要保持土壤濕潤,又要注意控制田間濕度,以避免發生病害。
(10)追肥
開花初期看田間豇豆生長情況,每667m2施入硫酸鉀型三元復合肥(15:15:15)20kg;豇豆結莢盛期結合中耕培土再進行3~5次施肥,以保證充足的營養份供應,每10d每667m2再追施硫酸鉀型三元復合肥(15:15:15)25kg~30kg,使植株形成較多的側蔓花序,并使主蔓上原有的花序繼續開花座莢,延長采收期至6月中、下旬左右,進一步提高產量。
對栽培豇豆有5年以上的田塊,要注意用地與養地相結合,適當追施中微量元素肥料,調節豇豆植株營養平衡,提高抗逆性,促進生長、結莢健壯,提高豇豆的質量和產量。
(11)采收
豇豆是陸續采收的作物,一般在開花后10d~13d采收。盛莢期每天采收一次,后期可隔2d~3d采收一次。采收時在豆莢基部1cm處折斷采下,保證不傷花序,以利再開花結莢。采收的豇豆必須符合無公害農產品質量的要求。
(12)整理
對已收購的豇豆,按凈菜的要求進行整理,及時去除短、小、有斑點等不合格豇豆。
(13)冷藏運輸
對整理好的豇豆放入冰水里10min~15min進行清洗和低溫處理,然后按銷售要求對豇豆進行包裝,再裝上大貨車進行外運銷售。
實施例2
對廣西春播豇豆進行壓苗技術研究
2015年在合浦縣石灣鎮開展早春豇豆壓苗技術試驗,以不施30%苯甲?丙環唑乳油處理為對照。試驗品種:春寶3號,播種時期:1月15日,每處理2個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34m2,留苗密度7800株。采用小拱棚栽培技術。1月21日出苗,2月24日拆棚。3月7日開始施藥,之后每隔7天噴一次藥,共噴藥5次。其它條件與實施例1相同。
3月7日(苗高30cm左右)第一次施藥:用30%苯甲?丙環唑乳油3000倍液混合29%吡萘?密菌脂懸浮劑1500倍液及27.12%堿式硫酸銅懸浮劑1000倍液進行葉面均勻噴霧;噴施后3-7天觀察,與對照區相比,豇豆葉片出現輕度皺縮、葉色濃綠、葉片增厚。
3月15日(苗高70cm左右)第二次施藥:用30%苯甲?丙環唑乳油1500倍液混合5%啶蟲脒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和2.5%菜喜懸浮劑1500倍液混合進行葉面均勻噴霧;噴施后3-7天觀察,與對照小區相比,葉片變濃綠、增厚、整株莖蔓較粗壯、節間距較短,花芽增多。
3月23日(苗高130cm左右)第三次施藥:用30%苯甲?丙環唑乳油1500倍液混合42.5%氟菌?肟菌脂懸浮劑1500倍液進行葉面均勻噴霧;噴施后3-7天觀察,與對照小區相比,植株莖蔓明顯粗壯、節間距短、花芽明顯多于對照。
3月31日(苗高180cm左右)第四次施藥:用30%苯甲?丙環唑乳油1000倍液混合5%啶蟲脒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和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2500倍液混合進行葉面均勻噴霧;噴施后3-7天觀察,與對照小區相比,整株莖蔓明顯粗壯、節間距短、花芽多、結莢率高,病害少。
4月8日(苗高230cm左右)第五次施藥:用30%苯甲丙環唑乳1000倍液混合29%吡萘?密菌脂1500倍液和80%代森錳鋅粉劑1000倍液葉;噴施后3-7天觀察,與對照小區相比,整株莖蔓明顯粗壯、節間距短、花芽多、結莢率高,病害少。
每次施藥時要求葉面見濕為止,一次施過,不重復用藥。
施藥處理于4月4日開始收豆,6月11日采收結束,播種期到初收期79天,采收期歷時68天。對照小區于4月6日開始采收豆,6月7日采收結束,播種期到初收期81天,采收期歷時62天;施藥小區比對照提前2天采摘,施藥處理比對照收藤晚,耐摘,可多采收6天。合計畝產:3254.6kg,比對照(2691.5kg)增產20.9%,按平均價4元/公斤,可增加效益(3254.6-2691.5)x4.0=2252.4元。
實施例1和實施例2均采用壓苗技術,得到的豇豆的每個節間長可以縮短5-10cm(縮短20%左右),節數不變,壓苗后節間長一般不超過20cm,沒有壓苗時節間在25cm左右,甚至更長。壓苗后成莢率可提高20%左右。
實施例1和2得到的豇豆,對田間不良的生長條件的反應,如對抗低溫、高溫,耐旱,耐澇,病蟲害少。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發明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