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農作物培育領域,特別是指一種養殖系統。
背景技術:
養殖池內需要及時跟換新水來保證養殖生物的正常生長,且大多養殖池都是密封狀態,池內氧氣需要給予及時的供應,同時池內的排泄物需要及時進行清理才可。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出一種養殖系統,通過使用加氧裝置為養殖槽提供足夠的氧氣、使用分離器對廢水及固體排泄物進行分離分置處理及使用水流凈化裝置對廢水進行處理后再利用,能夠為養殖槽提供充足的氧氣、保證養殖槽內空氣機環境的清新度,更加有利于生物的生長。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養殖系統,包括:養殖槽,所述養殖槽連接有第一水流凈化裝置及第二水流凈化裝置,所述第一水流凈化裝置及第二水流凈化裝置同時連接有儲水槽;
所述儲水槽通過所述第一水流凈化裝置為所述養殖槽供水;
所述第二水流凈化裝置將所述養殖槽內流出的臟水進行處理后輸送到所述儲水槽以進行循環利用。
進一步,所述養殖槽連接有增壓裝置;所述增壓裝置為養殖槽提供足夠的空氣壓力。
進一步,所述養殖槽與所述第一水流凈化裝置連接的管路連接有第一加氧裝置,所述養殖槽與所述增壓裝置連接的管路上連接有第二加氧裝置,所述第一加氧裝置及第二加氧裝置為所述養殖槽內提供充足的氧氣。
進一步,所述第二水流凈化裝置還連接有用于收集固體廢料的固體物收集裝置。
進一步,所述增壓裝置為自動增壓機,所述養殖槽內安裝有空氣壓力傳感器,所述空氣壓力傳感器與所述自動增壓機連接。
進一步,所述第一水流凈化裝置內設置有第一水流凈化器,所述第二水流凈化裝置內設置有分離器及第二水流凈化器,所述分離器同時與所述第二水流凈化器及固體物收集裝置連接。
更進一步,所述分離器用于將廢水中的固體分離后將廢水排入所述第二水流凈化器,同時將固體廢物排入所述固體物收集裝置。
本發明通過使用加氧裝置為養殖槽提供足夠的氧氣、使用分離器對廢水及固體排泄物進行分離分置處理及使用水流凈化裝置對廢水進行處理后再利用,能夠為養殖槽提供充足的氧氣、保證養殖槽內空氣機環境的清新度,更加有利于生物的生長。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具體實施例中一種養殖系統的結構連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中,見圖1,一種養殖系統,包括:養殖槽3,養殖槽3連接有第一水流凈化裝置6及第二水流凈化裝置4,第一水流凈化裝置6及第二水流凈化裝置4同時連接有儲水槽8;
儲水槽8通過所述第一水流凈化裝置6為養殖槽3供水;
第二水流凈化裝置4將養殖槽3內流出的臟水進行處理后輸送到儲水槽8以進行循環利用。
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中,見圖1,養殖槽3連接有增壓裝置1;增壓裝置1為養殖槽3提供足夠的空氣壓力。
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中,見圖1,養殖槽3與第一水流凈化裝置6連接的管路連接有第一加氧裝置7,養殖槽3與增壓裝置1連接的管路上連接有第二加氧裝置2,第一加氧裝置7及第二加氧裝置2為養殖槽3內提供充足的氧氣。
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中,見圖1,第二水流凈化裝置4還連接有用于收集固體廢料的固體物收集裝置5。
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中,見圖1,增壓裝置1為自動增壓機1,養殖槽3內安裝有空氣壓力傳感器31,空氣壓力傳感器31與自動增壓機1連接。
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中,見圖1,第一水流凈化裝置6內設置有第一水流凈化器61,第二水流凈化裝置4內設置有分離器41及第二水流凈化器42,分離器41同時與第二水流凈化器42及固體物收集裝置5連接。
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中,見圖1,分離器41用于將廢水中的固體分離后將廢水排入第二水流凈化器42,同時將固體廢物排入固體物收集裝置5。
本發明通過使用第一加氧裝置7及第二加氧裝置2為養殖槽3提供足夠的氧氣、使用分離器41對廢水及固體排泄物進行分離分置處理及使用第一水流凈化器61和第二水流凈化器42對廢水進行處理后再利用,能夠為養殖槽3提供充足的氧氣、保證養殖槽3內空氣機環境的清新度,更加有利于生物的生長。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