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業機械,主要涉及一種水稻插秧機。
背景技術:
在水稻插秧機作業的同時,把肥料施入到秧苗側部一定深度的水田泥土中,以達到省肥、省工、減少環境污染及增產的效果。為了達到插秧、施肥同機完成的目的,目前均采用在水稻插秧機上配置由開溝器、排肥槽及覆泥部件等構成的施肥機構。由于水田地中存有一定量的沒有腐爛的稻根和稻草,因此所述的開溝器、排肥槽及覆泥部件在作業時,經常出現掛草、壅泥現象,發生推秧苗、堵塞排肥管等技術性問題,造成施肥工作不能正常進行,影響插秧及施肥工作效率和作業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發明一種配裝彈射施肥機構的水稻插秧機,達到結構簡單、施肥質量好、施肥作業效率高、使用故障少的目的。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在機架總成上分別安裝肥箱、秧箱總成、栽植臂總成和船板,在所述肥箱底部上通過排肥器連接安裝輸肥管,在所述機架總成上還配裝吹風機和槽式箱體,所述槽式箱體呈槽口朝下的倒扣配置,所述吹風機的出風口與輸肥管連通,所述輸肥管下側部呈水平配置的插配在槽式箱體前側壁上,所述輸肥管與槽式箱體連通,在所述槽式箱體相對的左、右側壁上、位于槽式箱體腔內可轉動的支撐安裝驅動軸,所述驅動軸的軸心線與輸肥管水平部位的軸心線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輪轂固裝在驅動軸上,n個片褲固裝在輪轂上,彈性片安裝在片褲上,在所述槽式箱體相對的左、右側壁上、位于驅動軸外側部位處分別開設弧形滑道孔,阻撥軸的兩端可移動調節的分別插配在左、右側的弧形滑道孔內,在阻撥軸的兩端部上分別配裝調節定位鎖緊螺母,所述調節定位鎖緊螺母將阻撥軸在槽式箱體相對的左、右側壁上定位鎖定,所述彈性片與阻撥軸呈接觸或非接觸配合,至此構成配裝彈擊施肥機構的水稻插秧機。
本發明采用彈擊結構將肥料直接彈射擊打施入到一定深度的水田泥土中,省略了傳統水田施肥機構中的開溝器、覆泥部件等結構和自由落體式的施肥方式,在施肥時無需在水田泥土中開出肥溝和覆土作業,避免了掛草、壅泥現象發生,具有結構新穎、合理、簡單、作業故障少、作業效率高、作業質量好的特點。
附圖說明
圖1是配裝彈擊施肥機構的水稻插秧機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右向視圖。
圖中件號說明:
1、肥箱、2、機架總成、3、阻撥軸、4、槽式箱體、5、調節定位鎖緊螺母、6、弧形滑道孔、7、彈性片、8、片褲、9、排肥器、10、輪轂、11、驅動軸、12、船板、13、栽植臂總成、14、秧箱總成、15、輸肥管、16、吹風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方案進行詳細描述。一種配裝彈擊施肥機構的水稻插秧機,在機架總成2上分別安裝肥箱1、秧箱總成14、栽植臂總成13和船板12,在所述肥箱1底部上通過排肥器9連接安裝輸肥管15,在所述機架總成2上還配裝吹風機16和槽式箱體4,所述槽式箱體4呈槽口朝下的倒扣配置,所述吹風機16的出風口與輸肥管15連通,所述輸肥管15下側部呈水平配置的插配在槽式箱體4前側壁上,所述輸肥管15與槽式箱體4連通,在所述槽式箱體4相對的左、右側壁上、位于槽式箱體4腔內可轉動的支撐安裝驅動軸11,所述驅動軸11的軸心線與輸肥管15水平部位的軸心線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輪轂10固裝在驅動軸11上,n個片褲8固裝在輪轂10上,彈性片7安裝在片褲8上,在所述槽式箱體4相對的左、右側壁上、位于驅動軸11外側部位處分別開設弧形滑道孔6,阻撥軸3的兩端可移動調節的分別插配在左、右側的弧形滑道孔6內,在阻撥軸3的兩端部上分別配裝調節定位鎖緊螺母5,所述調節定位鎖緊螺母5將阻撥軸3在槽式箱體4相對的左、右側壁上定位鎖定,所述彈性片7與阻撥軸3呈接觸或非接觸配合。
作業時,水稻插秧機在船板12支撐下整體向前方運動,秧箱總成14在向下方輸送秧苗過程中,栽植臂總成13完成取秧和插秧作業后,在肥箱1內的肥料經排肥器9輸送到輸肥管15內時,吹風機16的風力將肥料水平方向吹入到槽式箱體4內,旋轉的驅動軸11經輪轂10、片褲8帶動彈性片7旋轉,在阻撥軸3阻擋下使彈性片7發生彈性彎曲變形儲備能量,當彈性彎曲變形后的彈性片7脫離阻撥軸3的阻擋時,彈性片7自身恢復狀態的彈性力與圓周切向旋轉組合疊加形成的彈射力擊打在水平方向進入槽式箱體4內的肥料上,呈垂直向下的擊打施入到水田土壤一定深度中,完成施肥作業。根據施肥深度要求,調節阻撥軸3在弧形滑道孔6的位置,即可實現阻撥軸3對彈性片7彈力大小的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