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生姜種植技術領域,涉及一種在南疆干旱區種植生姜的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生姜種植主要采取裸地種植生姜,裸地種植田間灌水量多蒸發量大,生長期耗水多,干旱區種植產量低,雜草多,勞動力投入多,適宜生姜生長的時間短,肥料易損失,成本投入大。
技術實現要素: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在南疆干旱區種植生姜的方法,出苗快,不易缺株,肥料損失少,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在南疆干旱區種植生姜的方法,具體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步驟1,
選擇老姜作種;
步驟2,
將選出的老姜在晴天15-25℃溫度條件下曬2~3天,剔除不正常的生姜,選擇飽滿發亮的健姜作種;
步驟3,
對健姜進行消毒;
步驟4,
健姜消完毒后晾干,放在溫室堆燜催芽,當芽長至1-2厘米時播種;
步驟5,
播種時土壤適墑,撒施有機肥3000公斤~5000公斤/畝,再加過磷酸鈣10-15公斤/畝,翻耕耙耱平整后即可播種;按行距45厘米,溝深20cm,株距18cm-20cm播種,種芽向上,每個姜塊上只留一個或兩個壯芽;覆土起壟覆膜,地膜選用寬度40cm,厚度0.008mm或0.01mm地膜,膜邊地頭壓實,每隔5米在壟上放土壓膜,出苗時及時對不易出苗的植株放苗;在播種后出苗前維持干燥,氣溫維持在20℃,膜下5cm處地溫維持到25℃,加速出苗;苗期土壤不宜過干,保持土壤濕潤,每10天灌溉一次,灌溉時間應掌握在早晨或下午時進行,在水量上以澆深澆透不積水為原則,壟溝中耕除草1-2次,追肥3~4次。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1中,生姜選顏色鮮黃,有光澤,組織致密,芽口多而完整,無傷痕、無腐爛、無凍害的老姜作種,同時對腐爛、發霉或體積過小的姜塊剔除。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3中,用質量濃度20%草木灰液浸種30分鐘,其中溶液的重量相當于種姜重量的2倍。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3中,用質量濃度50%多菌靈500倍液浸泡消毒1-2小時,其中溶液的重量相當于種姜重量的2倍。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4中,溫室溫度為20-25℃。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出苗快,不易缺株,節約灌水,肥料損失少,保水保肥,水肥利用率高,田間雜草少,不需人工培土,成本投入低,產量高品質好,簡便易操作。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一種在南疆干旱區種植生姜的方法,經選姜、曬姜、消毒處理,然后再催芽,接著施肥再播種。具體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步驟1,
生姜應選顏色鮮黃,有光澤,組織致密,芽口多而完整,無傷痕、無腐爛、無凍害的老姜作種;對腐爛、發霉或體積過小的姜塊應予剔除;
步驟2,
將選出的種姜在晴天15-25℃溫度條件下曬2~3天,剔除不正常的生姜,選擇飽滿發亮的健姜作種;
步驟3,
為防止病菌感染,選用質量濃度20%草木灰液浸種30分鐘或用質量濃度50%多菌靈500倍液浸泡消毒1-2小時;其中溶液的重量相當于種姜重量的2倍進行消毒;
步驟4,
種姜消完毒后晾干,放在20-25℃的溫室堆燜催芽,當芽長至1-2厘米時播種;
步驟5,
播種時土壤適墑,撒施有機肥3000公斤~5000公斤/畝,再加過磷酸鈣10-15公斤/畝,翻耕耙耱平整后即可播種;按行距45厘米,溝深20cm,株距18cm-20cm播種,種芽向上,每個姜塊上只留一個或兩個壯芽,覆土起壟覆膜,地膜選用寬度40cm,厚度0.008mm或0.01mm地膜,膜邊地頭壓實,每隔5米在壟上放土壓膜,出苗時及時對不易出苗的植株放苗;在播種后出苗前要維持干燥,以提高地溫,氣溫維持在20℃,膜下5cm處地溫維持到25℃,加速出苗;苗期土壤不宜過干,保持土壤濕潤,每10天灌溉一次,灌溉時間應掌握在早晨或下午時進行,在水量上以澆深澆透不積水為原則,壟溝中耕除草1-2次,追肥3~4次。
由于南疆干旱少雨,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土壤多沙,通氣透水,農民耕地少,農民增收困難,林果面積大,新增林果面價大,未結果的面積較大,利用有限土地資源發展林下經濟成為當前新疆農民增收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新疆沒有大面積種植生姜經驗和技術,新疆南疆由于地域面積大,區域差別大,相同技術在南疆不同區域在應用時存在差別,故此本發明的技術為南疆種植生姜提供技術保障。
實施例1
選姜,在晴天15-25℃溫度條件下曬2天,剔除不正常的生姜,選擇飽滿發亮的健姜作種;選用質量濃度20%草木灰液浸種30分鐘,其中溶液的重量相當于種姜重量的2倍進行消毒;后晾干,放在20℃的溫室堆燜催芽,當芽長至1-2厘米時播種;播種時土壤適墑,撒施有機肥3000公斤/畝,再加過磷酸鈣10公斤/畝,翻耕耙耱平整后即可播種;按行距45厘米,溝深20cm,株距18cm播種,種芽向上,每個姜塊上只留一個或兩個壯芽,覆土起壟覆膜,地膜選用寬度40cm,厚度0.008mm地膜,膜邊地頭壓實,每隔5米在壟上放土壓膜,出苗時及時對不易出苗的植株放苗;在播種后出苗前要維持干燥,以提高地溫,氣溫維持在20℃,膜下5cm處地溫維持到25℃,加速出苗;苗期土壤不宜過干,保持土壤濕潤,每10天灌溉一次,灌溉時間應掌握在早晨或下午時進行,在水量上以澆深澆透不積水為原則,壟溝中耕除草1次,追肥3次。
實施例2
選姜,在晴天15-25℃溫度條件下曬3天,剔除不正常的生姜,選擇飽滿發亮的健姜作種;選用質量濃度50%多菌靈500倍液浸泡消毒1-2小時;其中溶液的重量相當于種姜重量的2倍進行消毒;后晾干,放在25℃的溫室堆燜催芽,當芽長至1-2厘米時播種;播種時土壤適墑,撒施有機肥5000公斤/畝,再加過磷酸鈣15公斤/畝,翻耕耙耱平整后即可播種;按行距45厘米,溝深20cm,株距20cm播種,種芽向上,每個姜塊上只留一個或兩個壯芽,覆土起壟覆膜,地膜選用寬度40cm,厚度0.01mm地膜,膜邊地頭壓實,每隔5米在壟上放土壓膜,出苗時及時對不易出苗的植株放苗;在播種后出苗前要維持干燥,以提高地溫,氣溫維持在20℃,膜下5cm處地溫維持到25℃,加速出苗;苗期土壤不宜過干,保持土壤濕潤,每10天灌溉一次,灌溉時間應掌握在早晨或下午時進行,在水量上以澆深澆透不積水為原則,壟溝中耕除草2次,追肥4次。
實施例3
選姜,在晴天20℃溫度條件下曬3天,剔除不正常的生姜,選擇飽滿發亮的健姜作種;選用質量濃度20%草木灰液浸種30分鐘;其中溶液的重量相當于種姜重量的2倍進行消毒;后晾干,放在22℃的溫室堆燜催芽,當芽長至1-2厘米時播種;播種時土壤適墑,撒施有機肥4000公斤/畝,再加過磷酸鈣12公斤/畝,翻耕耙耱平整后即可播種;按行距45厘米,溝深20cm,株距19cm播種,種芽向上,每個姜塊上只留一個或兩個壯芽,覆土起壟覆膜,地膜選用寬度40cm,厚度0.01mm地膜,膜邊地頭壓實,每隔5米在壟上放土壓膜,出苗時及時對不易出苗的植株放苗;在播種后出苗前要維持干燥,以提高地溫,氣溫維持在20℃,膜下5cm處地溫維持到25℃,加速出苗;苗期土壤不宜過干,保持土壤濕潤,每10天灌溉一次,灌溉時間應掌握在早晨或下午時進行,在水量上以澆深澆透不積水為原則,壟溝中耕除草1次,追肥4次。
本說明書中的各個實施例均采用相關的方式描述,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參見即可,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尤其,對于系統實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實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較簡單,相關之處參見方法實施例的部分說明即可。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