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農業機械領域,尤其是一種水稻插秧機。
背景技術:
隨著人類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和迅速發展,世界步入了一個越來越機械化的時代,農業作為人類生存的根本,尤其受人們的重視,自1898年日
本技術:
了第一個插秧機專利以來,插秧機在一直被改革更新。目前,市場上的插秧機的分插機構的運動軌跡多為弧線,存在較高的空插率,且送秧機構不能適應不同帶土量的秧苗。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出一種水稻插秧機,使其分插機構運動軌跡為直線,送秧機構可適應不同稀疏程度的秧苗,可在秧田里平穩行走。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水稻插秧機,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固定有電機,所述電機上連接有小帶輪一,小帶輪帶動大帶輪所述大帶輪上固定有錐齒輪一和鏈輪一,所述錐齒輪一與錐齒輪二配合,所述錐齒輪二所在桿上設有圓盤,所述圓盤上設有曲柄一。所述曲柄一與連桿一轉動連接,所述連桿一與搖桿轉動連接,所述搖桿與棘輪轉動連接,且其另一端上設有棘爪,所述棘輪上設有帶輪,所述帶輪連接有傳送帶,所述鏈輪一通過鏈條與鏈輪二轉動連接,所述鏈輪二上設有曲柄二,所述曲柄二與連桿二轉動連接,所述連桿二與滑桿轉動連接,所述滑桿上設有分秧叉。
進一步的,所述支架固定在底盤上,所述底盤下端設有防陷板,所述底盤安裝在履帶上,可避免插秧機陷在秧田中,在插秧過程中保證插秧機平穩前進。
進一步的,本發明所述曲柄一,自上而下設有三個凹槽,可通過手動調節來控制曲柄的長度,從而達到控制傳送帶進給量的目的。
再進一步的,本發明所述棘輪還設有固定棘爪來更好的控制棘輪的單向轉動。
再進一步的,本發明所述滑桿在固定滑軌內運動來保證分秧叉的直線運動。
再進一步的,本發明所述傳送帶采用橡膠履帶式傳送帶,有較好的咬合性,防止秧苗打滑。
再進一步的,本發明所述棘輪機構設有密封較好的外殼,防止雜物進入,影響棘輪運動。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發明行走機構包括橡膠履帶,防陷板和底盤,可適應不同路面,避免插秧機陷在秧田中,在插秧過程中保證插秧機平穩前進;傳動機構采用帶傳動,具有傳動平穩,成本低的優點;分插機構采用鏈輪帶動一組曲柄滑桿機構運動,滑桿上帶有分秧叉,來實現分秧的動作,不僅有急回特性,且可使分秧叉在工作行程中得到近似等速的運動,具有高的分秧效率和較低的空插率;送秧機構由一組連桿機構連接棘輪機構再連一組接橡膠履帶式傳送帶輪組成,曲柄的長度可以調節來控制棘輪轉過的角度從而控制履帶輪的進給量,具有可控性高,進給穩定,可適應不同帶土量的秧苗等特點。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送秧機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分秧機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行走結構示意圖。
圖中:支架10,電機11,小帶輪12,大帶輪13,錐齒輪一20,錐齒輪二21,圓盤22,連桿一23,搖桿24,傳送帶25,曲柄一26,棘輪27,棘爪28,固定棘爪29,帶輪210,鏈輪一30,鏈條31,連桿二32,曲柄二33,鏈輪二34,滑桿35,分秧叉36,底盤40,履帶41,防陷板42。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和優選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明有關的構成。
如圖1-3所示,一種水稻插秧機,包括支架10,所述支架10固定有電機11,所述電機11上連接有小帶輪一12,小帶輪12帶動大帶輪13所述大帶輪13上固定有錐齒輪一20和鏈輪一30,所述錐齒輪一20與錐齒輪二21配合,所述錐齒輪二21所在桿上設有圓盤22,所述圓盤22上設有曲柄一26。所述曲柄一26與連桿一23轉動連接,所述連桿一23與搖桿24轉動連接,所述搖桿24與棘輪27轉動連接,且其另一端上設有棘爪28,所述棘輪27上設有帶輪210,所述帶輪210連接有傳送帶25,所述鏈輪一30通過鏈條31與鏈輪二34轉動連接,所述鏈輪二34上設有曲柄二33,所述曲柄二33與連桿二32轉動連接,所述連桿二32與滑桿35轉動連接,所述滑桿35上設有分秧叉36。
其中,所述曲柄一26,自上而下設有三個凹槽,可通過手動調節來控制曲柄的長度,從而達到控制傳送帶進給量的目的。
所述棘輪27還設有固定棘爪29來更好的控制棘輪的單向轉動。
所述滑桿35在固定滑軌內運動來保證分秧叉的直線運動。
所述傳送帶采用橡膠履帶式傳送帶,有較好的咬合性,防止秧苗打滑。
所述棘輪機構設有密封較好的外殼,防止雜物進入,影響棘輪運動。
圖4為本發明行走結構示意圖,包括底盤40,履帶41,防陷板42,所述支架10固定在底盤40上,所述底盤40下端設有防陷板42,所述底盤40安裝在履帶41上。
工作原理,電機11啟動,帶動帶輪組的轉動,大帶輪13帶動鏈輪組和錐齒輪轉動,鏈輪組帶動曲柄滑桿機構的運動,滑桿上所固定的分秧叉36也隨之運動,而錐齒輪的運動帶動了一曲柄搖桿機構的運動,通過棘爪28促使棘輪27運動,從而帶動傳送帶25的運動,達到送秧的目的,分秧機構和送秧機構協調運作,實現了插秧的目的。
以上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各種舉例說明不對本發明的實質內容構成限制,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閱讀了說明書后可以對以前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做修改或變形,而不背離本發明的實質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