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作物種植與培育領域,尤其是一種番茄無土栽培栽培架。
背景技術:
番茄是茄科番茄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水,喜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肥沃土壤。土壤酸堿度以pH6-7為宜。一般番茄栽培以土壤栽培為主,由于番茄生長周期長,需肥量大,一般土壤很難滿足其肥力需要。加上現在土壤連年種植,土壤鹽堿化偏重,很難滿足番茄對土壤的ph值。無土栽培是以草炭、森林腐葉土等輕質材料做育苗基質固定植株,讓植物根系直接接觸營養液,在不同生長期提供其所需營養;然而,現有的普通基質栽培使得番茄在生長過程中不利于采摘操作,且其不具有觀賞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番茄無土栽培栽培架,其可實現番茄的無土栽培,同時可適于番茄的觀賞以及采摘。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涉及一種番茄無土栽培栽培架,其包括有栽培架,栽培架之上設置有栽培床,栽培床之上設置有基質床,基質床內部設置有基質袋,基質袋之上設置有多個溢流孔,栽培床底部設置有營養液池,營養液池與基質床之間通過營養液管道進行連接;所述栽培床之中,基質床兩側分別設置有余液回收槽,余液回收槽的底端部設置有回收孔,回收孔導通至營養液池之中。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栽培床與栽培架底端部的垂直距離為30至50厘米。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基質袋采用條形椰糠基質袋,基質袋之上設置有6至8個溢流孔,其在基質袋的側端面沿基質袋的長度方向均勻分布。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條形椰糠基質袋的長度為100cm、寬度為25cm、厚度為15cm。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余液回收槽的寬度為8厘米、深度為6厘米。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余液回收槽的兩端分別設置有一個回收孔。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回收孔的孔徑為2厘米。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營養液管道之中設置有延伸至基質袋之中的滴劍。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番茄無土栽培栽培架,其可通過不同生長期配制不同比例的營養液以實現番茄的無土栽培,進而避免了傳統土壤種植的肥力不足等現象,并且上述番茄無土栽培栽培架種植環境整潔、高度適宜,進而易于采摘與觀賞;與此同時,上述番茄無土栽培栽培架可實現對于營養液的回收與利用,從而減少肥水的浪費,提高利用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余液回收槽示意圖;
附圖標記列表:
1—栽培架、2—栽培床、3—基質床、4—基質袋、5—營養液池、6—營養液管道、7—余液回收槽、8—回收孔、9—溢流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與附圖,進一步闡明本發明,應理解下述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實施例1
如圖1與圖2所示的一種番茄無土栽培栽培架,其包括有栽培架1,栽培架1之上設置有栽培床2,栽培床2之上設置有基質床3,基質床3內部設置有基質袋4,基質袋4之上設置有多個溢流孔9,栽培床2底部設置有營養液池5,營養液池5與基質床3之間通過營養液管道6進行連接;所述栽培床2之中,基質床3兩側分別設置有余液回收槽7,余液回收槽7的底端部設置有回收孔8,回收孔8導通至營養液池5之中。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番茄無土栽培栽培架,其可通過不同生長期配制不同比例的營養液以實現番茄的無土栽培,進而避免了傳統土壤種植的肥力不足等現象,并且上述番茄無土栽培栽培架種植環境整潔、高度適宜,進而易于采摘與觀賞;與此同時,上述番茄無土栽培栽培架可實現對于營養液的回收與利用,從而減少肥水的浪費,提高利用率。
實施例2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栽培床2與栽培架1底端部的垂直距離為30至50厘米。
本實施例其余特征與優點均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3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基質袋4采用條形椰糠基質袋,基質袋4之上設置有6至8個溢流孔9,其在基質袋4的側端面沿基質袋的長度方向均勻分布。
本實施例其余特征與優點均與實施例2相同。
實施例4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條形椰糠基質袋4的長度為100cm、寬度為25cm、厚度為15cm。
本實施例其余特征與優點均與實施例3相同。
實施例5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余液回收槽7的寬度為8厘米、深度為6厘米。
本實施例其余特征與優點均與實施例1相同。
實施例6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余液回收槽7的兩端分別設置有一個回收孔8。
本實施例其余特征與優點均與實施例5相同。
實施例7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回收孔8的孔徑為2厘米。
本實施例其余特征與優點均與實施例6相同。
實施例8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所述營養液管道6之中設置有延伸至基質袋4之中的滴劍。
本實施例其余特征與優點均與實施例1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