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機械設備,具體為一種膜下種植免放苗玉米旋耕覆膜精密播種機。
背景技術:
玉米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糧食作物,也是全世界總產量最高的糧食作物。目前,玉米種植由于無霜期不同主要有覆膜種植和不覆膜種植兩種種植方式,所使用的播種機也不同,不能一機多用。此外覆膜播種機最常見的是利用帶有鴨嘴的滾筒式播種器進行膜上播種,體積大,結構復雜,而且,容易造成種子偏移膜孔,出苗后需要大量人工輔助放苗,調節株距還需要更換鴨嘴以及相應傳動比的鏈輪等,費時費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膜下種植免放苗的玉米旋耕覆膜精密播種機,至少達到玉米膜下種植免放苗的目的。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膜下種植免放苗的玉米旋耕覆膜精密播種機,包括機架、旋耕機、施肥裝置以及由種箱、滑刀式開溝器、精密排種器、四連桿裝置、第一覆土器和鎮壓裝置構成的播種單體,所述的旋耕機與機架通過側板剛性連接,施肥裝置布置于機架后上方且與機架剛性連接;在一個播種單體內,種箱、滑刀式開溝器和精密排種器分別與四連桿裝置剛性連接,第一覆土器、鎮壓裝置分別與四連桿裝置鉸接,4個播種單體橫向間隔連接于機架,機架兩側鉸接有地輪裝置,機架后方鉸接有覆膜裝置機架,掛膜裝置與覆膜裝置機架鉸接,打孔裝置、壓膜輪、第二覆土器和刮土板分別與覆膜裝置機架連接;所述的打孔裝置包括軸、鋼管、釘子以及分別與覆膜裝置機架兩側連接的連接板,連接板內側固定有軸承座并在軸承座內安裝軸承,所述的軸端部安裝于兩側軸承內,鋼管固定于軸圓周表面,鋼管外表面設置橡膠層,釘子根部固定于鋼管并貫穿橡膠層使尖部高于橡膠層表面;所述打孔裝置釘子尖部接觸地膜。
在膜下種植一方面,鋪膜作業時候,地膜安裝于掛膜裝置,然后經打孔裝置上表面繞過,最后通過壓膜輪下方,工作中,壓膜輪被動旋轉,在壓膜輪的拉力作用下打孔裝置被動旋轉,地膜被動旋轉,地膜繃緊,在打孔裝置的作用下,將地膜1的種床區域扎出均勻的孔。
進一步地,用貫穿橡膠層和鋼管的緊定螺釘固定鋼管和軸,通過該緊定螺釘可以調整鋼管、橡膠層在軸上的橫向位置,以滿足不同行距的種植要求。
進一步地,所述的釘子在圓周規律錯位、均勻分布,進一步起到出苗滿足行距和株距的種植要求并保證出苗均勻的作用。
進一步地,兩個地輪裝置分別與兩個中間軸以鏈傳動方式連接,每兩個播種單體共用一根中間軸,中間軸以鏈傳動方式將動力傳遞給精密排種器和施肥裝置。
使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播種機可實現玉米旋耕膜下精密種植免放苗種植方法,通過打孔機構在薄膜上的種床區域進行均勻打孔,滲水透氣,種子無需放苗即可實現自身破膜出苗。打孔機構可以根據種植行距要求進行橫向距離調整。
這種膜下種植免放苗的玉米旋耕覆膜精密播種機可實現一機多用,可滿足鋪膜或者不鋪膜的種植要求既可以在需要覆膜播種地區使用,也可以滿足不需要覆膜地區使用,此外,在已耕地或者未耕地均能進行復式作業。
該機配有精密排種器,一次即可完成玉米種植中需要的旋耕、施肥、播種、(鋪膜)、覆土等工作,減少了拖拉機入地次數,節本增效。具有結構簡單、操作方便且節約種子的優點。根據其原理,改變排種器可以應用于其它作物的旋耕精密鋪膜播種。
附圖說明
此處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說明,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來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地膜打孔工作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打孔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個播種單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架,2-旋耕機,3-施肥裝置,4-種箱,5-滑刀式開溝器,6-精密排種器,7-四連桿裝置,8-第一覆土器,9-鎮壓裝置,10-側板,11-地輪裝置,12-覆膜裝置機架,13-掛膜裝置,14-打孔裝置,15-壓膜輪,16-第二覆土器,17-刮土板,18-軸,19-鋼管,20-釘子,21-連接板,22-軸承座,23-軸承,24-橡膠層,25-緊定螺釘,26-中間軸,27-地膜,28-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以下結合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清楚、完整的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玉米種植由于無霜期不同主要有覆膜種植和不覆膜種植兩種種植方式,所使用的播種機也不同,不能一機多用,且目前常用膜上種植,出苗后需要大量人工輔助放苗。基于此,在一種典型的實施方式中,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膜下種植免放苗的玉米旋耕覆膜精密播種機,參考圖1,包括機架1、旋耕機2、施肥裝置3以及由種箱4、滑刀式開溝器5、精密排種器6、四連桿裝置7、第一覆土器8和鎮壓裝置9構成的播種單體,所述的旋耕機2與機架1通過側板10剛性連接,施肥裝置3布置于機架1后上方且與機架1剛性連接;參考圖4,在一個播種單體內,種箱4、滑刀式開溝器5和精密排種器6分別與四連桿裝置7剛性連接,第一覆土器8、鎮壓裝置9分別與四連桿裝置7鉸接,4個播種單體橫向間隔連接于機架1,機架1兩側鉸接有地輪裝置11,機架1后方鉸接有覆膜裝置機架12,掛膜裝置13與覆膜裝置機架12鉸接,打孔裝置14、壓膜輪15、第二覆土器16和刮土板17分別與覆膜裝置機架12連接;參考圖3,所述的打孔裝置14包括軸18、鋼管19、釘子20以及分別與覆膜裝置機架12兩側連接的連接板21,連接板21內側固定有軸承座22并在軸承座22內安裝軸承23,所述的軸18端部安裝于兩側軸承23內,鋼管19固定于軸18圓周表面,鋼管19外表面設置橡膠層24,釘子20根部固定于鋼管19并貫穿橡膠層24使尖部高于橡膠層24表面;所述打孔裝置釘子20尖部接觸地膜27,在壓膜輪15的拉力作用下打孔裝置14被動旋轉并對地膜27扎孔。
參考圖1和圖2,所述的掛膜裝置13包括具有兩端有固定座的支架、和兩端與所述固定座連接的用于安裝地膜的固定軸,該固定軸可從固定座內拆卸,地膜紙筒套裝在固定軸上,支架兩端與覆膜裝置機架12鉸接。
所述的精密排種器采用變擋精密排種器。參考圖3,打孔裝置14用螺栓28與覆膜裝置機架12固定連接。打孔裝置14使用軸承23主要為了減少滾動阻力,防止地膜1由于阻力過大撕裂。
在一種較為具體的實施方式中,參考圖1,兩個地輪裝置11分別與兩個中間軸26以鏈傳動方式連接,每兩個播種單體共用一根中間軸26,中間軸26以鏈傳動方式將動力傳遞給精密排種器6和施肥裝置3。
具體實施過程中,位于最前方的旋耕機2在已耕地或者未耕地進性旋耕作業,兩個地輪裝置18分別將動力以鏈條傳動的方式分別傳遞至左右兩個中間軸26,左右每兩個播種單體分別使用一根中間軸26,再通過中間軸26分別將動力以鏈傳動方式傳遞給精密排種器6和施肥裝置3,實現精密播種和施肥功能。
精密排種器6將種子播入滑刀式開溝器5在土壤中開出的種溝中,隨后第一覆土器8將土壤覆蓋至種子上方,并通過后方的鎮壓裝置9進行鎮壓保墑,肥料則施入位于種子橫向距離10cm、離地表8-10cm土壤中,實現測深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隨后地膜27被打孔裝置14將地膜27的種床區域扎出均勻的孔,保證種床滲水透氣;接著在壓膜輪15的作用下鋪至地表,由于壓膜輪15的壓實作用,地膜27在地表鋪成截面為梯形的形狀,實現“壟膜溝植”,提高田間水分利用率;第二覆土器16將地膜27邊緣外側的土壤覆蓋至地膜27邊緣,將地膜27壓實,刮土板17保證土壤覆蓋至種床上方至地膜邊緣的區域并將覆蓋土壤厚度刮平至2-3cm,使得覆蓋土壤厚度一致,完成所有作業。
如不需進行鋪膜,只進行旋耕播種作業,則將與機架1鉸接的覆膜裝置機架12向上折疊即可。
鋪膜作業時候,參考圖2,地膜27安裝于掛膜裝置13,然后經打孔裝置14上表面繞過,最后通過壓膜輪15下方,工作中,在地膜27的拉力作用下打孔裝置14旋轉,地膜27被動旋轉并被繃緊,在打孔裝置14的作用下,將地膜27的種床區域扎出均勻的孔。
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參考圖3,用貫穿橡膠層24和鋼管19的緊定螺釘25固定鋼管19和軸18。通過緊定螺釘25可以調整其在軸18的橫向位置,滿足不同行距的種植要求。在另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的釘子20在圓周規律錯位、均勻分布,起到出苗滿足行距和株距的種植要求并保證出苗均勻的作用。釘子20優選足夠尖而鋒利,保證可靠打孔。參考圖2,掛膜裝置與覆膜裝置機架之間的彈簧的作用是使得掛膜裝置有一定的浮動范圍和緩沖作用,防止鋪膜過程中撕壞地膜。
在一個實施例中,參考圖2,鋪膜作業時候,地膜27按逆時針方向旋轉的方向安裝于掛膜裝置13,然后經打孔裝置14上表面繞過,最后通過壓膜輪15下方,工作中,壓膜輪15被動順時針旋轉,在壓膜輪15的拉力作用下打孔裝置14順時針被動旋轉,地膜27逆時針被動旋轉,地膜27繃緊,在打孔裝置14的作用下,將地膜27的種床區域扎出均勻的孔。
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范圍不限于以上具體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多種變形和更改,凡在本實用新型的構思與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改進和等同替換都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