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人工降雨領域,一種采用碘化銀納米顆粒進行人工降雨的方法及播撒裝置。
背景技術:
1、人工影響天氣技術(如人工降雨、防雹等)是應對氣象災害、緩解水資源短缺的重要手段。其中,碘化銀(agi)因其優異的成冰核性能,被廣泛應用于冷云催化作業。目前主流技術主要通過以下兩種方式釋放碘化銀顆粒:
2、1.燃燒型煙條
3、將碘化銀粉末與火藥混合壓制為柱狀煙條,通過飛機攜帶至作業區域后點燃。火藥燃燒產生高溫使碘化銀升華氣化,形成氣溶膠顆粒,隨氣流擴散至云層。然而,該方法存在顯著缺陷:
4、火工品依賴:煙條屬民爆品,其生產、存儲、運輸需審批,流程復雜且周期長。
5、有效成分占比低:單根煙條中碘化銀含量僅十余克,其余成分為火藥及粘合劑,催化效率受限。
6、顆粒均勻性差:燃燒過程溫度波動導致碘化銀顆粒尺寸分布寬泛(數百納米至數十微米),影響成冰核效率。
7、2.高炮/火箭彈播撒
8、將碘化銀裝填于炮彈彈頭,通過爆炸擴散催化劑。此方式雖可快速覆蓋較大區域,但存在彈藥管制嚴格、作業成本高(單次發射成本超萬元)及安全風險等問題。
9、近年來,激光技術因其精準可控的特性被探索用于氣象干預。例如,飛秒激光可通過電離空氣誘導局部凝結,但該方法依賴云層固有水分且無法主動引入凝結核,適用范圍有限。另有研究提出利用激光燒蝕金屬靶材生成氣溶膠,但其目標為空氣凈化或材料合成,未涉及碘化銀的氣化控制及人工降雨場景適配。
10、現有技術瓶頸總結:
11、火工品依賴導致作業審批復雜化,難以滿足突發性氣象干預需求;
12、碘化銀有效利用率低,催化成本居高不下;
13、傳統燃燒/爆炸法生成的顆粒尺寸分布不可控,成冰核率不穩定;
14、新興激光技術尚未與碘化銀催化機制有效結合,缺乏針對性解決方案。
技術實現思路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克服傳統人工降雨技術對火工品的依賴、碘化銀利用率低及顆粒尺寸不可控導致的成核效率低下問題,提供一種安全高效、可精準生成納米級凝結核的激光催化人工降雨方法及裝置。
2、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采用碘化銀納米顆粒進行人工降雨的方法,在飛行器上搭載激光發生器和碘化銀靶材,包括以下步驟:
3、(a)通過激光發生器產生的脈沖激光束;
4、(b)調節所述激光束的能量密度至1–100j/cm2,脈沖寬度為納秒至飛秒級,脈沖重復頻率為10—100khz,使激光束聚焦作用于碘化銀靶材表面;
5、(c)利用所述激光束的瞬態光熱效應,使碘化銀靶材發生非分解性氣化,生成碘化銀蒸氣;
6、(d)通過高空低溫高速氣流,使所述碘化銀蒸氣在空氣中冷凝為10–1000nm的碘化銀納米顆粒,形成人工凝結核;
7、(e)將所述碘化銀納米顆粒釋放至目標云層的頂部或內部,促進云中水汽凝結與降水形成。
8、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實現權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播撒裝置,包括:
9、激光發生器模塊:輸出脈沖能量1–100j/cm2的納秒激光束;
10、靶倉:內設置有靶材、激光器輸出模塊,利用激光器輸出模塊的輸出激光束產生的瞬態光熱效應,使碘化銀靶材材表面發生非分解性氣化,生成碘化銀蒸氣;通過喇叭口結構進氣口,將飛行過程中的冷空氣進行壓縮加速,加速后的冷空氣將對碘化銀蒸氣進行快速冷卻凝結,形成碘化銀顆粒,并通過喇叭口結構出氣口將碘化銀顆粒釋放至目標云層中。
11、上述技術方案中,激光發生器模塊輸出的激光通過光纖引入到激光器輸出模塊,激光在激光器輸出模塊內部進行準直,經過可調反射鏡將激光光斑聚焦到靶材上。
12、上述技術方案中,靶倉喇叭口結構進氣口與喇叭口結構出氣口之間設置有靶材氣化段,靶材氣化段底部用于設置靶材,靶材氣化段頂部設置有保護窗口,保護窗口上設置激光器輸出模塊。
13、上述技術方案中,靶倉喇叭口結構進氣口與喇叭口結構出氣口之間設置有靶材氣化段,靶材氣化段軸線上設置有靶材旋轉裝置,靶材套設固定在靶材旋轉裝置的固定圓柱上。
14、上述技術方案中,靶材氣化段的入口處設置有前旋轉裝置安裝結構,包括:
15、螺紋圓環,通過第一固定支撐與靶材氣化段的內壁固定,螺紋圓環的軸線與靶材氣化段的軸線重合。
16、上述技術方案中,靶材氣化段的出口處設置有后旋轉裝置安裝結構,包括:
17、包括軸承固定圓環,通過第二固定支撐與靶材氣化段的內壁固定,軸承固定圓環內固定有軸承,軸承的軸線與靶材氣化段的軸線重合。
18、上述技術方案中,靶材旋轉裝置包括:
19、前端電機安裝結構,前端電機安裝結構沿電機的輸出軸的方向設置有螺紋柱,螺紋柱與螺紋圓環螺紋配合固定,螺紋柱的中心引出電機的輸出軸,電機輸出軸貫穿固定圓柱的軸線后插入軸承孔中。
20、上述技術方案中,激光器輸出模塊包括與靶材氣化段軸線平行的導軌,導軌上安裝有移動平臺,移動平臺通過驅動電機驅動在導軌上沿導軌移動,移動平臺上設置有聚焦鏡和第二反光鏡,還包括準直鏡,第一反射鏡,準直鏡將光纖傳入的光準直后傳送給第一反射鏡,第一反射鏡將激光反射給第二反射鏡,第二反射鏡將激光反射給聚焦鏡聚焦后穿過保護窗口后打向靶材。
21、上述技術方案中,第一反射鏡與第二反射鏡之間的激光與導軌平行。
22、因為本發明采用上述技術手段,因此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23、1.精準控制碘化銀顆粒尺寸:通過激光能量密度(1–100j/cm2)、脈沖重復頻率、脈沖寬度(納秒至飛秒級)的精確調控,結合冷空氣快速冷凝工藝,可穩定生成10–1000nm的碘化銀納米顆粒,其尺寸與云中過冷水滴的成核需求高度匹配,顯著提升成冰核效率。
24、2.避免火工品依賴:采用激光氣化替代傳統火藥燃燒或爆炸播撒方式,無需審批民爆品,簡化作業流程并降低安全風險。
25、3.提高碘化銀利用率:通過非分解性氣化工藝及靶材旋轉裝置設計,實現靶材均勻氣化,避免無效損耗,單次作業催化劑量較燃燒法提升10倍以上。
26、4.動態適應復雜氣流環境:喇叭口結構進氣口(2)與出氣口(7)的壓縮加速設計,結合飛行器高速移動,可增強碘化銀蒸氣與冷空氣的混合效率,確保顆粒均勻擴散至云層。
27、5.定焦氣化,降低成本:移動平臺(3-3)與靶材旋轉裝置的協同控制,使激光光斑在靶材表面動態掃描,實現定焦氣化碘化銀,大大降低實現成本。
1.一種采用碘化銀納米顆粒進行人工降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飛行器上搭載激光發生器和碘化銀靶材,包括以下步驟:
2.一種實現權利要求1所述方法的播撒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播撒裝置,其特征在于,激光發生器模塊輸出的激光通過光纖(1)引入到激光器輸出模塊(3),激光在激光器輸出模塊(3)內部進行準直,經過可調反射鏡將激光光斑聚焦到靶材(5)上。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播撒裝置,其特征在于,靶倉喇叭口結構進氣口(2)與喇叭口結構出氣口(7)之間設置有靶材氣化段(4),靶材氣化段底部(4-3)用于設置靶材(5),靶材氣化段頂部(4-2)設置有保護窗口(4-1),保護窗口(4-1)上設置激光器輸出模塊(3)。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播撒裝置,其特征在于,靶倉喇叭口結構進氣口(2)與喇叭口結構出氣口(7)之間設置有靶材氣化段(4),靶材氣化段軸線上設置有靶材旋轉裝置,靶材套設固定在靶材旋轉裝置的固定圓柱(12)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播撒裝置,其特征在于,靶材氣化段(4)的入口處設置有前旋轉裝置安裝結構,包括: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播撒裝置,其特征在于,靶材氣化段(4)的出口處設置有后旋轉裝置安裝結構,包括: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播撒裝置,其特征在于,靶材旋轉裝置包括: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播撒裝置,其特征在于,激光器輸出模塊(3)包括與靶材氣化段(4)軸線平行的導軌(3-1),導軌上安裝有移動平臺(3-3),移動平臺(3-3)通過驅動電機(3-2)驅動在導軌上沿導軌移動,移動平臺上設置有聚焦鏡(3-5)和第二反光鏡(3-4),還包括準直鏡(3-7),第一反射鏡(3-6),準直鏡將光纖傳入的光準直后傳送給第一反射鏡(3-6),第一反射鏡將激光反射給第二反射鏡(3-4),第二反射鏡(3-4)將激光反射給聚焦鏡(3-5)聚焦后穿過保護窗口(4-1)后打向靶材。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播撒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反射鏡與第二反射鏡(3-4)之間的激光與導軌(3-1)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