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調節血脂保健食用油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專利涉及一種食用油,尤其涉及一種具有血脂調節作用的保健食用油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人每日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各種各樣的壓力;環境的惡化、過渡的緊張和壓力、不良的生活方式與習慣以及不良的精神狀態,都成為了現代人患心血管疾病的潛在因子。心血管系統疾病已經成為影響我們健康的主要病因。據2000年的初步統計,全世界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數為1530萬人,占總死亡人數的四分之一,是全世界最大的疾病。我國衛生部最近公布的一組數據表明我國目前有l.6億的人有高血脂,1.6億的人有高血壓。我國每年有100萬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在死亡人數中約占了三分之一。針對包括北京等36個市或者部分市區死者的調查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1年中國統計提要的數據表明,心血管疾病(包括腦血管病和心臟病)導致死亡的比例最高,達到了38.02%,高于死亡率為24.93%的第二位的惡性腫瘤,該調査還顯示,男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比例達到了36.43%,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比例達到了40.03%,女性患者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比例高于男性患者。在心血管疾病影響因素中,種族、遺傳因素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有一定的關系。但科學家的研究發現,排除了這些因素的作用之外,生活方式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也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飲食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你是否會發生動脈硬化和心血管疾病。不均衡膳食可能帶來的危害包括高膽固醇血癥、高血壓、血栓形成、肥胖癥和糖尿病等。現代臨床研究及流行病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的形成與血脂異常有著緊密的正關聯性,由于心血管疾病在初期不易發現,當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癥狀后己經是非常可怕的階段,而血脂異常通常是心血管疾病即將來臨的征兆。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130mg/dl或者甘油三酯》^200mg/dl或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5mg/dl或者空腹血糖》110mg/dl時,基本可以認為患有血脂異常癥。目前科學界獲得的共識是:對于心血管疾病來說脂蛋白的作用更甚于膽固醇,因為膽固醇的運轉主要是由脂蛋白、載脂蛋白及有關的酶來決定的,而脂質又影響載脂蛋白的代謝。因此近年來研究興趣不僅集中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進而包括了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包括乳糜微粒,極低密度脂蛋白,中間密度脂蛋白等的致動脈粥樣硬化作用,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的保護作用。食物中的脂質進入腸細胞形成含載脂蛋白B48(apoB-48)的乳糜微粒,乳糜微粒經過血液將甘油三酯及脂肪酸運送到周圍組織后,含有膽固醇的乳糜微粒殘片和由人體脂肪組織釋放的游離脂肪酸(FFA)經血液進入肝臟后,重新產生的膽固醇脂和甘油三酯,與肝臟中的載脂蛋白B100相結合,合成新的脂蛋白。新合成的脂蛋白顆粒所含脂質的多少又決定了由肝臟分泌的脂蛋白的密度。從大顆粒極低密度的(VLDL)到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漿中含apoB的脂蛋白VLDL、中間密度脂蛋白(IDL)及LDL中較大的顆粒經脂蛋白酶,較小的顆粒經肝臟脂酶的作用,逐步分解為較小的密度較高的脂蛋白顆粒。高密度脂蛋白(HDL)是脂蛋白中最富順應性的,它所有成分均可迅速地在脂蛋白顆粒間進行交換,其作用是作為膽固醇的接受者可以從細胞表面將多余的膽固醇以膽固醇脂的形式結合進入脂蛋白轉運系統,最后進入肝臟。許多研究表明高甘油三酯及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可能致動脈粥樣硬化,促進凝血并抗纖溶,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和冠心病發病有顯著的關系,甘油三酯增高常是與胰島素抵抗有關的脂蛋白異常的關鍵因子,是冠狀動脈病變的獨立預報因子。目前我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的改善以及工作節奏的加快,壓力的增大及環境的惡化,血脂異常患者呈現增多的趨勢。表1是1998年部分地區中年(35-59歲)人群血脂異常年齡標化率。表11998年部分地區中年(35-59歲)人群血脂異常年齡標化率其中TG為甘油三脂人群男性女性咼LDL-C高TG低HDL-C高血糖咼LDL-C高TG低HDL-C高血北京首鋼工人19.522.615.25.917.59.53.23.0北京西城市民30.023.17.622.127.014.67.114.0上海靜安市民13.320.06.923.019.37.41.629.3廣州船廠工人30.521.117.311.739.013.73.411.8黑龍江牡丹江市民18.112.88.56.921.55.44.58.8四川德陽市民8.512.53.76.79.211.40.55.1北京石景山農民17.523.618.912.719.613.38.67.0山西孟縣農民7.715.68.210.59.722.54.413.4陜西漢中農民14.58.02.01.313.213.72.74.1合補正定農民20.115.86.014.419.89.32.814.5江蘇金壇農民10.712.01.824.811.917.51.626.1廣州番禺農民10.09.03.55.510.88.44.71.3廣西武鳴農民54.06,21.85.437.13.40.92.3山東長島農民26.95.99.13.834.612.37.49.6浙江舟山漁民11.74.95.612.513.53.83.67.2資料來源國家"九五"科技攻關課題協助組我國中年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險因素現狀及從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的流行趨勢。從表1可以看出,血脂異常癥己經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在不考慮種族、遺傳因素的前提下,通過膳食手段,對人體的血脂進行調節是非常迫切重要的。大蒜作為蔬菜的一種,在我國已經有千年的栽培與食用歷史,傳統中醫理論認為大蒜具有消炎、抑菌等功效,對心腦血管系統有有益作用。大蒜的神奇作用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興趣,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大蒜中起到對心血管系統有益作用的物質是大蒜素。研究發現,大蒜素對心血管的作用是通過對血漿總膽固醇水平,明顯降低,動脈和肝臟的cAMP水平及體重的顯著升高等作用實現的。大蒜素對高膽固醇血癥的保護機制,是在增加脂質分解和抑制膽固醇及脂肪酸合成途徑的關鍵酶系統中發揮作用的。高脂血癥可引起血小板聚集性升高,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缺血性心臟病、血栓等的形成和發展。自1978年Bordia等發現大蒜素精油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后,其對作用機制及臨床應用作了研究。推測大蒜素對血小板的抑制不僅是具有阿斯匹林樣作用及抑制血小板前列腺素代謝途徑,還可能通過血漿中某些因素間接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大蒜素有明顯抑制血小板活性、降低紅細胞壓積和血清甘油三酯的作用。Koscielrty等對152例50—80歲自愿者進行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應用B超觀察大蒜素對頸動脈、股動脈粥樣斑塊的影響。隨訪4年.發現大蒜素能減低5%18%動脈粥樣斑塊面積的形或。由高齡所形成的動脈粥樣硬化,經大蒜素的預防,可減少6%13%的發生,說明大蒜素不僅能治療動脈粥樣硬化,而且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黃雅樂等采用大蒜油對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過程中血液血栓素/前列環素(TXA2/PGI2),脂質過氧化(LP0)的影響,實驗給家兔每天喂食50mg/kg.bw大蒜油,喂養75D,結果顯示大蒜油能夠防止血液血栓素/前列環素(TXA2/PGI2)、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載脂蛋白B及丙二醇的升高并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作用。吳麗明等的研究表明,給高脂血癥大鼠喂食0.5g/kg.bw、lg/kg.bw大蒜油,可以防止高脂血癥大鼠膽固醇、甘油三酯的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降低,又可降低高脂血癥大鼠的膽固醇、甘油三酯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大蒜油是以大蒜為原料加工而成,大蒜素是大蒜油的有效成分之一,從近年的臨床及功能研究來看,大蒜素的食用量為10mg20mg/(人《日),有益于心血管系統健康。人類食用大蒜已經有千年的歷史,目前未見有因食用大蒜而導致中毒的報道,大蒜油是一種安全無毒的食品原料。維生素E作為一種脂溶性維生素,同時作為植物油中的微量成分之一,有著廣泛的生物學作用。大量實驗證實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在動脈粥樣硬化的啟動和進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例如培養的動脈血管壁細胞發生LDL氧化,可被巨噬細胞清道夫受體識別;從人和動物動脈粥樣斑塊分離的LDL有明顯的氧化損害的證據;脂質氧化產物抗體可檢測出動脈粥樣硬化損害處的抗原決定簇,表明動脈壁存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有力地支持LDL脂質和(或)蛋白的氧化對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從理論上講,抗氧化劑可降低自由基水平,防止LDL過氧化,從而減少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延緩其進展,甚至逆轉已形成的粥樣斑塊。流行病學研究表明,維生素E攝入量高或血漿中VE水平高者,缺血性心臟病發病率低。VE可抑制LDL氧化,可延緩高膽固醇血癥動物模型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進展。大量研究結果表明,VE對心血管病有積極預防作用。據文獻報道,正常人每天攝入維生素E10mg30mg,可以起到調節血脂,維護心血管系統健康的作用。維生素E是植物油中本身就含有的微量成分,由于在植物油加工脫臭過程中損失較多而使得食用油的營養價值大為降低。一般而言,葵花籽油經過脫膠、堿煉、脫色、脫臭以及脫蠟后,維生素E的損失在60X至80X,其中脫臭工序中由于脫臭的溫度較高(〉240°C),脫臭時間較長(>100in),維生素E的損失最大,在堿煉、脫色及冬化脫蠟加工中也有一些損失。通常,葵花籽油經過精煉后,其維生素E的含量在35mg50mg/100g之間。維生素E依據GB2760-2006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維生素E在基本不含水的脂肪和油中作為抗氧化劑使用時,使用量按照生產需要適量使用,維生素E在臨床醫學上的推薦攝入量為每日小于100mg。脂肪酸的攝入的重要性已經為多數消費者所熟知,除了提供代謝所需要的能量外,不同的脂肪酸在體內還起著不同的調控作用,葵花籽油中含有亞油酸,具有一定的調節血脂作用。亞油酸是公認的"-6必需脂肪酸,如果膳食中缺乏亞油酸等"-6必需脂肪酸,會影響細胞膜功能,阻礙機體生長發育。在脂肪酸代謝中,亞油酸可轉變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花生四烯酸,后者還可生成一系列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質,具有調節血管舒張和收縮,抑制血小板凝集等作用,對預防和改善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好處。另外,亞油酸還可以通過影響血槳脂蛋白磷脂的分子組成,改變膽固醇脂蛋白在肝臟的吸收,影響受體蛋白質量以及受體膜的流動性從而降低血膽固醇。鑒于目前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改善以及工作節奏加快,壓力增大及環境惡化,血脂異常患者呈現增多趨勢的現狀,開發具有調節血脂作用的保健食用油具有現實的意義。目前食用調和油僅限于不同品種植物油的混和搭配,價值僅限于脂肪酸的調整或者食用油風味的調整,其實質是植物油的簡單堆砌。我國有千年的食用大蒜的習俗,而且大部分消費者在烹調時喜歡把大蒜切碎后用植物油煎炸以獲取獨特的風味來炒菜,因此把從大蒜中提取出來的大蒜油與植物油調配,比較符合消費者的使用習慣,而且由于大蒜油中含有大蒜所含有的絕大部分功效成分大蒜素,因此使得調和的調和油具有大蒜同樣的調節血脂的功效。而且在油中添加因植物油加工過程中喪失且具有有益于心血管健康的天然維生素E,加之本身葵花籽油所富含的"-6必需脂肪酸亞油酸,使得該調和油具有顯著的調節血脂功效,效果十分顯著。由于維生素E與大蒜油來源廣泛,價格低廉,使得其添加調和后的食用油成本能夠為消費者接受,營養豐富,能夠調節血脂,同時也使得該種調和油走入尋常百姓家庭成為可能,對于改善人體健康,保護心血管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通過食用油脂的攝入調節血脂,達到保護心血管健康的目的。現代科學研究表明,"-6多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在脂肪酸代謝中,亞油酸可轉變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花生四烯酸,后者還可生成一系列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質,對預防和改善心腦血管疾病有益;大蒜油因含有具有調節血脂作用的功效因子大蒜素,對調節血脂具有明顯的作用;食用植物油在加工精煉過程中損失的微量營養物質維生素E對于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有較強的抑制作用,維生素E的存在對于維護機體心血管健康具有積極的預防意義。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本發明的調節血脂保健食用油,包含食用油,還含有"-6多不飽和脂肪酸。優選地,每100g調節血脂保健食用油成品中,6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為50g-75g。優選地,本發明的調節血脂保健食用油還包括維生素E和大蒜素。優選地,每100g調節血脂保健食用油成品中,6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為50g-75g,大蒜素以二烯丙基硫化物計的含量為40.4mg-52mg,維生素E的含量為50.4mg-113.4mg。優選地,所述食用油為葵花籽油。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調節血脂保健食用油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配料"-6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為50g-75g,大蒜油以二烯丙基硫化物計的含量為40.4mg-52mg,維生素E的含量為50.4mg-113.4mg,其余為食用油;b)加入到配料罐中混和,配料罐的溫度維持在1835。C;c)經過靜態混合器,過濾、充氮罐裝。優選地,步驟2)中混合攪拌的時間為至少20—45分鐘。本發明的植物調和油中載體植物油為葵花籽一級油,通過加入含有大蒜素的大蒜油與維生素E進行預混和,在每100g油中含"-6多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50g-75g,含大蒜素(以二烯丙基硫化物計)40.4mg-52mg,含維生素E50.4mg-113.4mg。本發明的這種植物調和油通過加入在食用植物油精煉加工中損失的不皂化物維生素E與含大蒜素的大蒜油,大大提高了植物調和油的營養價值,使得該植物調和油具有顯著的調節血脂作用,通過攝入該植物調和油,可以調節血脂,保護心血管健康。另外,本發明的這種植物調和油所選用的原料,在中國產量均很大,因此可以長期大量生產以滿足普通中國消費者的需求,物美價廉。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選用葵花籽一級油998.45kg,大蒜油1.25kg,維生素E0.30kg,加入到配料罐中,充入氮氣密封,配料罐的溫度維持在18°C-35°C,預混和20min-45min后再經靜態混和器混和,過濾,充氮罐裝實得999.86kg植物油調和油成品,成品得率為99.99%。實施例2選用葵花籽一級油998.28kg,大蒜油1.30kg,維生素E0.42kg,加入到配料罐中,充入氮氣密封,配料罐的溫度維持在18'C-35。C,預混和20min-45min后再經靜態混和器混和,過濾,充氮罐裝實得999.07kg植物油調和油成品,成品得率為99.91%。實施例3選用葵花籽一級油998.35kg,大蒜油1.15kg,維生素E0.50kg,加入到配料罐中,充入氮氣密封,配料罐的溫度維持在18"-35。C,預混和20min-45min后再經靜態混和器混和,過濾,充氮罐裝實得998.86kg植物油調和油成品,成品得率為99.89%。實施例4選用葵花籽一級油998.03kg,大蒜油1.32kg,維生素E0.65kg,加入到配料罐中,充入氮氣密封,配料罐的溫度維持在18°C-35°C,預混和20min-45min后再經靜態混和器混和,過濾,充氮罐裝實得997.06kg植物油調和油成品,成品得率為99.719%。實施例5選用葵花籽一級油997.94kg,大蒜油1.36kg,維生素E0.70kg,加入到配料罐中,充入氮氣密封,配料罐的溫度維持在18°C-35°C,預混和20min-45min后再經靜態混和器混和,過濾,充氮罐裝實得999.16kg植物油調和油成品,成品得率為99.92。^。實施例6選用葵花籽一級油998.03kg,大蒜油1.41kg,維生素E0.56kg,加入到配料罐中,充入氮氣密封,配料罐的溫度維持在18°C-35°C,預混和20mi-45min后再經靜態混和器混和,過濾,充氮罐裝實得997.32kg植物油調和油成品,成品得率為99.73。%。實施例7選用葵花籽一級油998.37kg,大蒜油U5kg,維生素E0.48kg,加入到配料罐中,充入氮氣密封,配料罐的溫度維持在18°C_35°C,預混和20min-45min后再經靜態混和器混和,過濾,充氮罐裝實得989.76kg植物油調和油成品,成品得率為98.98%。實施例8選用葵花籽一級油998.10kg,大蒜油1.28kg,維生素E0.62kg,加入到配料罐中,充入氮氣密封,配料罐的溫度維持在18°C-35°C,預混和20min-45min后再經靜態混和器混和,過濾,充氮罐裝實得997.56kg植物油調和油成品,成品得率為99.76%。以上各實施例所得保健食用油中亞油酸、大蒜素、維生素E的含量如下表1。注每100g葵花籽油中含有40mg的維生素E。表1.不同實施案例中大蒜素與維生素E的含量實施例亞油酸(g/畫g)大蒜素(以二烯丙基硫化物計,mg/100g)維生素E(mg/100g)159.445.070270.646.882365.841.4卯467.947.510573.248.9110662.850.796770.341.488871.246.1102由表1可以看出,各實施例的調節血脂保健食用油中,每100g油中含"-6多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的量為)在50g-75g內,大蒜素的含量每100g在40.4mg-52mg內,維生素E的含量為每100g在50.4mg-113.4mg內。以實例1調節血脂保健食用油依照保健食品檢驗與評價技術規范有關規定進行輔助降血脂能評價對大鼠體重的影響見表2,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各組動物在試驗期間的體重無顯著性差異(P〉0.05)。P是指數理統計中的顯著性水平。表2.大鼠體重的影響(g,Mean士sd)<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對大鼠血清TCH(總膽固醇)的影響調節血脂保健食用油對各組動物血清中TCH的影響見表3。如表3所示,經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實驗前各組動物血清TCH的檢測值無顯著性差異,實驗后各組動物血清TCH水平差異有非常顯著意義(F=10.50,P<0.001),Q檢驗結果表明,高脂對照組動物血清TCH水平顯著高于陰性對照組高(P<0.05),說明本次高脂模型成立。Q檢驗結果還表明,該調節血脂食用油高劑量組動物血清TCH水平顯著低于高脂對照組(P<0.05),說明該調節血脂食用油在10g/kg.bw/d(相當于人體推薦攝入量的20倍)劑量時,具有降低實驗大鼠血清TCH的作用。表3.調節血脂保健食用油對大鼠血清TCH的影響(mmol/L,中間值士差值)<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a單因素方差分析,各組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F二10.50,P<0.001)F是指在單因素方差分析中用量表征組間均方與組內均方的比值。*(^檢驗,與陰性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林Q檢驗,與陰性對照組和高脂對照組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調節血脂保健食用油對大鼠血清TG含量的影響調節血脂保健食用油對各組動物血清中TG的影響見表4。表4.調節血脂保健食用油對大鼠血清TG的影響(mmol/L,Mean士sd)<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a單因素方差分析,各組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F=5.600,P<0.01)*(^檢驗,與陰性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林Q檢驗,與高脂對照組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表4結果表明,經方差分析實驗前各組動物血清TG的檢測值無顯著性差異,實驗后各組動物血清TG水平差異有非常顯著意義(F=5.600,P<0.01),Q檢驗結果表明,高脂對照組動物血清TG水平顯著高于陰性對照組(P<0.05),說明本次高脂模型成立。Q檢驗結果還表明,該調節血脂保健食用油高劑量組血清TG水平顯著低于高脂對照組(P<0.05),說明該調節血脂食用油在10g/kg.bw/d(相當于人體推薦攝入量的20倍)劑量時,具有降低實驗大鼠血清TG的作用。調節血脂保健食用油對大鼠血清HDL-CH(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影響調節血脂食用油對各組動物血清中HDL-CH的影響見表5。表5結果表明,實驗前、實驗后各組動物血清HDL-CH水平無顯著性差異。表5.調節血脂保健食用油對大鼠血清HDL-CH的影響(mmol/L,Mean士___<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高脂對照組101.21±0.271.36士0.38*低劑量組101.16±0.311.37±0.25中劑量組101.23士0.331.41±0.32高劑量組101.15±0.311.47±0.15由實驗可知,經灌胃給予大鼠2.5g/kg.bw/d、5g/kg.bw/d、10g/kg.bw/d該調節血脂食用油(相當于人體推薦攝入量的5倍、10倍、20倍)時,對實驗大鼠體重未見有明顯影響;經灌胃給予大鼠10g/kg.bw/d該調節血脂食用油(相當于人體推薦攝入量的20倍)時,具有降低實驗大鼠血清總膽固醇的作用;經灌胃給予大鼠10g/kg.bw/d該調節血脂食用油(相當于人體推薦攝入量的20倍)時,具有降低實驗大鼠血清甘油三酯的作用;經灌胃給予大鼠2.5g/kg.bw/d、5g/kg.bw/d、10g/kg.bw/d該調節血脂食用油(相當于人體推薦攝入量的5倍、10倍、20倍)時,對實驗大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未見有顯著性影響。根據調節血脂作用檢驗結果的判定標準,可判定該調節血脂保健食用油具有調節血脂作用。由功能性評價可知,本發明保健食用油具有調節血脂作用。權利要求1.一種調節血脂保健食用油,包含食用油,其特征在于還含有ω-6多不飽和脂肪酸。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調節血脂保健食用油,其特征在于每100g調節血脂保健食用油成品中,"-6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為50g-75g。3.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調節血脂保健食用油,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維生素E禾口大蒜素。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調節血脂保健食用油,其特征在于每100g調節血脂保健食用油成品中,w-6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為50g-75g,大蒜素以二烯丙基硫化物計的含量為40.4mg-52mg,維生素E的含量為50.4mg-113.4mg。5.根據權利要求l一4任意一項所述的調節血脂保健食用油,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油為葵花籽油。6.—種調節血脂保健食用油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配料o-6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為50g-75g,大蒜素以二烯丙基硫化物計的含量為40.4mg-52mg,維生素E的含量為50.4mg-113.4rog,其余為食用油;b)加入到配料罐中混和,配料罐的溫度維持在1835°C;c)經過靜態混合器,過濾、充氮罐裝。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調節血脂保健食用油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混合攪拌的時間為20—45分鐘。全文摘要本發明為一種調節血脂保健食用油及其制備方法,本保健食用油每100g成品食用油中含ω-6多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50g-75g,大蒜素(以二稀丙基硫化物計)40.4mg-52mg,維生素E50.4mg-113.4mg。其制備方法為在食用油中按上述配比進行預混和,混和溫度為18℃-35℃,混和時間為20min-45min,預混和后的油再經靜態混和器混和過濾后充氮罐裝即獲得成品油。本發明之保健食用油經功能實驗證明具有調節學會自作用,長期食用,對于維護心血管健康有重大意義,另外,該保健食用油物美價廉,適合于普通消費者食用。文檔編號A23D7/04GK101305754SQ20071004066公開日2008年11月19日申請日期2007年5月15日優先權日2007年5月15日發明者曹德風申請人:上海佳格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