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新型淋球菌培養基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體外生物診斷試劑
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新型淋球菌培養基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淋病是由淋病奈瑟菌所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統化膿性炎癥,在所有傳染性疾病中發病人數僅次于流行性感冒而居第二位。由于其自身的危害性及其同艾滋病的協同作用,嚴重威脅我國人民的健康生活。淋球菌培養法是WHO推薦的診斷淋病的"金標準"。其培養質量的關鍵之一個是淋球菌培養基的性能。目前國內使用的培養基主要是進口淋球菌培養基如T-M培養基、進口分裝淋球菌培養基、國產桂敏培養基和自制巧克力培養基等。一般認為這些經典培養基性能穩定,沒有缺陷,其實不然,根據我室10多年使用進口培養基的經驗和文獻報道,國外有名的培養基如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主要有這幾方面l、一般培養基采用的抑菌劑,多為萬古霉素,據報道有5%30%臨床分離株對萬古霉素敏感,而在培養基上不能生長,我們在門診標本中也遇到類似情況;2、在培養基中葡萄糖含量過低,在此培養基上生長的細菌,做進一步確認試驗時,一般是陰性結果,不能支持臨床;3、進口培養基多采用大包裝,價格較貴,轉運周期長,實際使用期短,導致標本少的基層醫療單位浪費嚴重。進口分裝淋球菌培養基如珠海黑馬生物技術公司產的MTM淋球菌選擇培養基培養性能較高,實際使用期較長,但是其價格較貴,7cm/個規格10元人民幣。國產淋球菌培養基普遍具有原材料易得,價格便宜,適合基層醫療單位等優點,但是也存在培養性能不高,自制過程繁瑣,質量參差不齊,不易控制等問題。國家性病防治中心所推薦的桂敏淋球菌培養基價格適中,但是培養性能不高,其淋球菌檢出率僅80%~90%,仍然存在10%~20%的漏檢。關于巧克力色培養基,有研究者報道,其成本低廉,但對淋球菌分離培養的效果不理想,檢出率僅為50%~60%;卵黃選擇培養基,以卵黃代替ISO-vitalex液和血紅蛋白粉,加入一定比例的酵母浸液和葡萄糖,當淋球菌濃度為2xl0Vfu/ml時,卵黃選擇培養基上菌落數量顯著高于T-M培養基,生長速度基本相當,但卵黃液制作過程煩瑣,不適宜推廣應用。有將1640應用于淋球菌分離培養基的研究,其結果是,該培養基臨床分離率與桂敏培養基分離率完全一致。到目前為止,國內還沒有一種獲得許可商品化生產的淋菌培養基。
發明內容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提供一種新型淋球菌培養基及其制備方法,該培養基適于基層醫療機構,性能優良的,制備方法簡單合理,既克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缺點,又保證分離培養效果。本發明所提出的技術問題是這樣解決的提供--種新型淋球菌培養基,其特征在于,組分包括基礎培養基、羊血和抑菌劑①基礎培養基蛋白胨1.02.0份,玉米淀粉0.050,15份,K2HP040.2~0.8份,KH2P040.05~0.2份,Nacl0.25~1.0份,瓊脂1~3份;②羊血310份;③抑菌劑萬古霉素0.0030.005份或者林可霉素0.0030.01份、多粘菌素0.00750.015份、制霉菌素0.417-0.667份和三甲氧節二氨噴啶0.0050.01份;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①按照上述重量比將蛋白胨,玉米淀粉,磷酸氫二鉀,磷酸二氫鉀,氯化鈉依次加入蒸餾水中,加熱攪拌,使其充分溶解;②再將瓊脂加入,繼續加熱至完全融化;③用pH試紙測試步驟②所得溶液的pH值,調節pH值為7.27.4為止;④將步驟③所得溶液高壓滅菌后取出,待冷卻到506(TC左右,無菌操作加入上述比例羊血和抑菌劑,充分混勻;⑤緩緩傾注于容器中,待培養基凝固后,放置檢査,如末長雜菌,既為成P叩o按照本發明所提供的新型淋球菌培養基,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添加劑,所述添加劑為皂素、活性碳粉和胎牛血清,其重量比如下皂素2~8份活性碳粉0.5~3份胎牛血清3~8份。上述新型淋球菌培養基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①按比例將蛋白胨,玉米淀粉,磷酸氫二鉀,磷酸二氫鉀,氯化鈉,活性炭粉,依次加入蒸餾水中,加熱攪拌,使其充分溶解;②再將稱好的瓊脂加入,繼續加熱至完全融化;③用pH試紙測試步驟②所得溶液的pH值,調節到培養基pH值為7.27.4為止;④在抽取的羊血中加入皂素,使紅細胞充分溶解,待用;⑤步驟③所得溶液高壓滅菌15分鐘后取出,待冷卻到506(TC左右,無菌操作加入羊血、胎牛血清及抑菌劑,充分混勻;⑥緩緩傾注于容器中,待培養基凝固后,放置檢查,如末長雜菌,既為成品。按照本發明所提供的淋球菌培養基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③中,用10%HC1或10%NaOH進行所得溶液的PH值調節。本發明所提供的淋球菌培養基,質優且經濟,真正適于基層醫療機構廣泛應用的新型的、性能優良的、使用方便的單人單份國產化淋菌培養基,該淋球菌既克服以上所述的缺點,又保證分離培養效果,將對我國淋病實驗室診斷水平的提高產生重要意義。另外制備方法簡單合理。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試驗以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初步確定本發明的培養基的各成分及其比例基礎培養基(1.02.0%蛋白胨,0.050.15%玉米淀粉,0.2~0.8%K2HPO4,0.05~0.2%KH2PO4,0.25-1.0%Nacl,瓊脂1~3%),3%10%羊血,抑菌劑(0.0030.005%萬古霉素、0.00750.015%多粘菌素、0.417~0.667%制霉菌素、0.0050.01%三甲氧芐二氨嘧啶)。培養基的配制1、用清潔的1000ml量筒量取852ml蒸餾水,加入到2000ml燒杯中;2、使用電子天平稱取蛋白胨15克,玉米淀粉1克,磷酸氫二鉀(K2HP04)4克,磷酸二氫鉀(KH2P04)l克,氯化鈉(Nacl)5克,瓊脂10克;3、將蛋白胨,玉米淀粉,磷酸氫二鉀,磷酸二氫鉀,氯化鈉依次加入蒸餾水中,加熱攪拌,使其充分溶解,再將稱好的瓊脂加入,繼續加熱至完全融化,并不斷攪拌,以免瓊脂糊底燒焦;4、用pH試紙測試培養基的pH值,如不符合需要,可用10%HC1或10%NaOH進行調節,直到調節到培養基pH值為7.27.4為止;5、將溶解的培養基轉入到1000ml規格的三角燒瓶中,用棉塞堵住瓶口,塞好棉塞,蓋上厚紙用繩捆緊。121。C高壓滅菌15分鐘后取出,待冷卻到5060。C左右,于事先滅菌好的超凈工作臺上,無菌操作加入8%羊血,及抑菌劑,充分混勻;6、緩緩傾注于9cm的一次性塑料平皿中。每個培養皿中約倒入10毫升,以以鋪滿皿底為度。鋪放培養基后放置15分鐘左右,待培養基凝固后,再5個培養皿一疊,倒置過來,平放在恒溫箱里,24小時后檢査,如培養基末長雜菌,即可使用。另實驗后確定配方范圍(百分比中其他為蒸餾水)基礎培養基(1.02.0%蛋白胨,0.050.15%玉米淀粉,0.2~0.8%K2HPO4,0.05~0.2%KH2PO4,0.25~1.0%Nacl,瓊脂1~3%),3%10%羊血,28%皂素,0.53%活性炭粉,38%胎牛血清,抑菌劑(0.0030.01%林可霉素、0.00750.015%多粘菌素、制霉菌素0.417~0.667%(12502000U/ml)、0.0050.01%三甲氧節二氨嘧啶),其中皂素、活性碳粉和胎牛血清屬于添加劑。另外最佳配方(各組份的重量比)為蛋白胨1.5份或1.8份、玉米淀粉0.1份或者0.12份,K2HPO40.5份或0.6份,KH2PO40.15份或者0.18份,Nacl0.5份或者0.6份,瓊脂1.5份或2份,羊血5份或6份,皂素5份或6份,活性碳粉2份或1,5份,胎牛血清4份或7份,抑菌劑中林可霉素0.008份或0.009份、多粘菌素0.008或0.014份、制霉菌素0.45或0.5份(12502000U/ml)、三甲氧芐二氨嘧啶0.006或0.008份。配制過程1、用清潔的1000ml量筒量取852ml蒸餾水,加入到2000ml燒杯中;2、使用電子天平稱取蛋白胨15克,玉米淀粉1克,磷酸氫二鉀(K2HP04)4克,磷酸二氫鉀(KH2P04)l克,氯化鈉(Nacl)5克,活性炭粉10克,瓊脂10克;3、將蛋白胨,玉米淀粉,磷酸氫二鉀,磷酸二氫鉀,氯化鈉,活性炭粉,依次加入蒸餾水中,加熱攪拌,使其充分溶解。再將稱好的瓊脂加入,繼續加熱至完全融化。并不斷攪拌,以免瓊脂糊底燒焦;4、用pH試紙測試培養基的pH值,如不符合需要,可用10呢HCl或10呢NaOH進行調節,直到調節到培養基?^1值為7.27.4為止;5、在抽取的羊血中加入3%皂素,使紅細胞充分溶解,待用;6、將溶解的培養基轉入到1000ml規格的三角燒瓶中,用棉塞堵住瓶口。塞好棉塞,蓋上厚紙用繩捆緊。12rC高壓滅菌15分鐘后取出,待冷卻到5060。C左右,于事先滅菌好的超凈工作臺上,無菌操作加入8%羊血,5%胎牛血清及抑菌劑(3~10mg/L林可霉素、7.5mg/L多粘菌素、1250U/ml制霉菌素、5mg/L三甲氧芐二氨嘧啶),充分混勻;7、緩緩傾注于9cm的一次性塑料平皿中。每個培養皿中約倒入10毫升,以鋪滿皿底為度。鋪放培養基后放置15分鐘左右,待培養基凝固后,再5個培養皿一疊,倒置過來,平放在恒溫箱里,24小時后檢査,如培養基末長雜菌,即可使用。試驗部分取性病病人男性尿道或女性宮頸分泌物20例于英國Oxoid公司生產的T-M培養基分離培養,24h或48h后挑取可疑單個菌落,經革蘭染色、氧化酶實驗及糖發酵實驗鑒定。涂片為G'雙球菌,氧化酶陽性,只分解葡萄糖而不分解乳糖、麥芽糖和蔗糖。將確認為淋病奈瑟菌的菌落接種于不含抗生素的T-M培養基上增菌,分離后的純菌收集于30W甘油肉湯-7(TC保存。標本來源及菌株收集臨床菌株20株,分純增菌,收集于30%甘油肉湯,-7(TC保存。淋球菌菌株WHO的質控菌株A、B、C、D、E及WQ3TRNG株均由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皮膚病研究所提供,四川省皮膚病性病研究所實驗室保存。對照菌株大腸埃希菌(ATCC-25922)、普通變形桿菌(ATCC-13315)、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白色念珠菌均由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皮膚病研究所提供,四川省皮膚病性病研究所實驗室保存。試驗所需組分1、T-M培養基,進口T-M培養基(英國Oxiod公司,按說明書配制);2、國產淋球菌培養基,淋球菌培養基(中國珠海黑馬公司);3、菌株保存培養基30%甘油肉湯,高壓滅菌,-201:冰箱保持備用,菌株保存-70。C,4、抗生素萬古霉素、林可霉素、多粘菌素、制霉菌素、三甲氧芐二氨嘧啶等由屮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提供;主要化學試劑1、氧化酶試劑1%新配制的鹽酸四甲基對苯二胺水溶液,工作液每天配制;2、生化試劑葡萄糖培養管、麥芽糖培養管、蔗糖培養管杭州天和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3、化學試劑葡萄糖、溴甲酚紫乙醇、K2HP04、KH2P04、Nacl:成都豪邁公司提供;主要儀器1、移液器(法國GILSON公司);2、顯微鏡(日本奧林帕斯公司);3、培養箱(上海躍進醫療器械廠);4、燭缸(成都玻璃器皿廠);5、NW系列超純水系統(力康生物醫療科技集團)。一、預實驗(1)淋球菌菌株準備復蘇5株淋球菌,用無抑菌劑的T-M培養基24h培養增菌;(2)培養效果預實驗①分別挑取5株淋球菌單個菌落于生理鹽水,配成0.5麥氏單位濃度(相當于1.5xl()8cfu/ml)菌懸液;②將菌懸液用生理鹽水稀釋到10、fu/ml,再依次倍比稀釋至10—^fu/ml;③將不同濃度的菌懸液分別吸取lOul接種于新型培養基,置燭缸35。C培養,24h后觀察記錄淋球菌生長情況;④根據實驗結果確定對比實驗中的淋球菌濃度梯度范圍。(表l-l)(3)抑菌效果預實驗①將標準菌株大腸桿菌ATCC-25922、普通變形桿菌ATCC-13315、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白色念珠菌傳代培養;②分別挑取單個菌落于生理鹽水配成0.1麥氏單位濃度(相當于3xl07cfu/ml)菌懸液;③將菌懸液用生理鹽水稀釋成107cfu/ml,再依次倍比稀釋至102cfu/ml;④將不同濃度的菌懸液均勻涂布于新型培養基,37'C培養48h,逐日觀察細菌生長情況;根據實驗結果確定抑菌實驗中的細菌濃度梯度范圍。(表l-2)校正培養基(1)根據培養效果,調整培養基的成份和抑菌劑(見結果4.3);(2)在培養基中加入10g/L葡萄糖和1.6%溴甲酚紫乙醇,觀察淋球菌在培養基上的產酸情況;二、本發明所提供的培養基的性能測定實驗分組如下實驗組本發明所提供的新型淋球菌培養基對照組選用英國Oxoid公司生產的T-M培養基和國產MTM選擇培養基(珠海黑馬公司生產)共2組1.培養效果對比實驗(1)復蘇20株淋球菌,用無抑菌劑的T-M培養基24h培養增菌;(2)分別挑取單個菌落于生理鹽水,根據預實驗確定的濃度范圍配成濃度lxl04cfu/ml的菌懸液;(3)吸取lOul接種經預熱的三種培養皿,置燭缸35。C培養,在不同時間段觀察細菌生長情況,記錄菌落大小、菌落數。見表2-l,表2-22.抑菌效果測試(1)將標準菌株大腸桿菌ATCC-25922、普通變形桿菌ATCC-13315、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白色念珠菌傳代培養;(2)將四種細菌分別挑取單個菌落于生理鹽水,根據預實驗確定的濃度范圍配成lxlO、fu/ml菌懸液;(3)取菌懸液50ul均勻涂布于三種培養基各10個,37。C培養24-48h,每天觀察細菌生長情況。見表2-33.臨床標本分離培養效果測定(1)取我所性病門診病人男性尿道或女性宮頸分泌物,涂片染色鏡檢有G—雙球菌的疑似淋病患者100例,取其分泌物同時劃線接種三種培養基,置燭缸35°C培養;(2)每24h觀察一次培養基,若有可疑菌落生長,挑取涂片染色鏡檢,氧化酶實驗和糖發酵實驗確證為淋球菌,作96小時動態觀察;(3)比較三種培養基在不同時段對臨床標本的的分離率。見表2-44.穩定性實驗(1)將配制好的培養基置于2-8。C冰箱保存;(2)每兩周觀察其外觀、顏色、重量,并用復蘇后的純菌稀釋到淋球菌的最適生長濃度,接種5個新型培養基,置燭缸35。C培養,24h及48h觀察細菌生長情況,記錄菌落大小、菌落數。見表2-55.試驗結果淋球菌培養濃度實驗表1-1不同濃度淋球菌培養效果(cfu/m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根據實驗結果,確定對比實驗中的雜菌株濃度為3X107cfu/ml。新型淋球菌培養基成分確定培養基的各成分及其比例為基礎培養基(蛋白胨1.5%,玉米淀粉0.1%,K2HPO40.4%,KH2PO40.1%,Nacl0.5%,瓊脂1%),羊血310%,特殊添加劑,抑菌劑(3-10mg/L林可霉素、7.5mg/L多粘菌素、1250U/ml制霉菌素、5mg/L三甲氧芐二氨嘧啶)新型淋球菌培養基培養效果對比試驗不同培養基之間菌落數的比較3種淋球菌培養基間各時間段的菌落數不一樣,18h和24h時菌落數由多到少排列為實驗組〉國產MTM〉TM,實驗組與其它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2-l)。36h和48h時菌落數由多到少排列為實驗組〉國產MTM〉TM,實驗組與TM之間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2-l)。表2-13種淋球菌培養基間不同時間菌落數的統計結果<table>complex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注SAS8.01統計分析軟件,方差統計分析*表示具有顯著性差異,—表示無顯著性差異;()內表示菌落數;檢驗水準oi為0.05培養基內部各時間段菌落數的比較3種淋球菌培養基內各時間段內的菌落數也有差異。其中實驗組18h與24h間菌落數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2-2)。TM培養基18h與24h間菌落數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2-2)。國產MTM18h與24h,24h與36h間菌落數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2-2)。表2_23種淋球菌培養基內不同時間菌落數的統計結果<table>complex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column></row><table>注SAS8.01統計分析軟件,方差統計分析;*表示具有顯著性差異,一表示無顯著性差異;()內表示菌落數;檢驗水準tx為0.05不同培養基之間菌落大小的比較18h時菌落大小由大到小排列為實驗組>國產MTM〉TM,TM和其它兩者之間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24h時,菌落大小由大到小排列為國產MTM〉實驗組〉TM。TM與國產MTM之間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36h時菌落大小由大到小排列為國產MTM〉TM〉實驗組。實驗組與其它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48h時菌落大小由大到小排列為國產MTM〉TM〉實驗組。實驗組與國產MTM間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2—3)。表2-33種淋球菌培養基間不同時間菌落大小的統計結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注SAS8.01統計分析軟件,方差統計分析;*表示具有顯著性差異,一表示無顯著性差異;()內表示菌落大小;檢驗水準a為0.05培養基內部各時間段菌落大小的比較3種培養基內的菌落大小均隨時間增長而增長,各時間段間菌落大小的差異均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2-4)。表2—43種淋球菌培養基內不同時間菌落大小的統計結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36b(1.52±0.2)<48h(1.84士0.25)注SAS8.01統計分析軟件,方差統計分析;*表示具有顯著性差異,一表示無顯著性差異;()內表示菌落大小;檢驗水準a為0.05本發明所提供的淋球菌培養基抑菌效果實驗常見的淋球菌培養基雜菌大腸埃希菌、普通變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三種培養基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大腸埃希菌抑制,三種培養基抑制作用無顯著差異;普通變形桿菌抑制,新型淋球菌培養基優于TM培養基和國產MTM培養基;金黃色葡萄球菌抑制,新型淋球菌培養基優于TM培養基和國產MTM培養基;白色念珠菌抑制,新型淋球菌培養基優于TM培養基和國產MTM培養基;表2-5三種培養基的抑菌效果比較(3X107cfu/ml)<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column></row><table>注SAS8.01統計分析軟件,X2-test統計分析;*P〉0.05大腸埃希菌抑菌效果同T-M組、國產組比較;AP〈0.01普通變形桿菌抑菌效果同T-M組、國產組比較;爭P〈0.01金黃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同T-M組、國產組比較;女P〈0.01白色念珠菌抑菌效果同T-M組、國產組比較;臨床標本分離培養效果測定淋球菌臨床菌株分離率分別為新型淋球菌(96%)>T-M培養基(91%)>國產淋球菌培養基(85%)。統計分析表明,淋球菌臨床分離效果,新型淋球菌培養基同T-M培養基無顯著差異,優于國產淋球菌培表2-6新型淋球菌培養基臨床菌株分離效果測試:<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column></row><table>注經SAS8.01統計分析軟件,采用《2統計分析方法*臨床菌株分離陽性率P〈0.01(同巧克力培養基比較)**臨床菌株分離陽性率P〉0.05(同T-M培養基比較)穩定性實驗接種定量淋球菌懸液于不同保存期內新型淋球菌培養基,就培養菌落數和菌落大小分析其培養性能穩定性,單因素方差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在6個月內,其各個時間段內培養菌落數及菌落大小均無顯著差異,培養性能穩定。表2-7新型淋球菌培養基培養性能穩定性測試<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column></row><table>注經SAS8.01統計分析軟件,采用單因素方差統計分析方法*P>0.05同保存4周的培養基相比較。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淋球菌培養基,其特征在于,組分包括基礎培養基、羊血和抑菌劑①基礎培養基蛋白胨1.0~2.0份,玉米淀粉0.05~0.15份,K2HPO40.2~0.8份,KH2PO40.05~0.2份,Nacl0.25~1.0份,瓊脂1~3份;②羊血3~10份;③抑菌劑萬古霉素0.003~0.005份或者林可霉素0.003~0.01份、多粘菌素0.0075~0.015份、制霉菌素0.417~0.667份和三甲氧芐二氨嘧啶0.005~0.01份;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①按照上述重量比將蛋白胨,玉米淀粉,磷酸氫二鉀,磷酸二氫鉀,氯化鈉依次加入蒸餾水中,加熱攪拌,使其充分溶解;②再將瓊脂加入,繼續加熱至完全融化;③用pH試紙測試步驟②所得溶液的pH值,調節pH值為7.2~7.4為止;④將步驟③所得溶液高壓滅菌后取出,待冷卻到50~60℃左右,無菌操作加入上述比例羊血和抑菌劑,充分混勻;⑤緩緩傾注于容器中,待培養基凝固后,放置檢查,如末長雜菌,既為成品。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淋球菌培養基,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添加劑,所述添加劑為皂素、活性碳粉和胎牛血清,其重量比如下皂素2~8份活性碳粉0.5~3份胎牛血清3~8份。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淋球菌培養基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①按比例將蛋白胨,玉米淀粉,磷酸氫二鉀,磷酸二氫鉀,氯化鈉,活性炭粉,依次加入蒸餾水中,加熱攪拌,使其充分溶解;②再將稱好的瓊脂加入,繼續加熱至完全融化;③用pH試紙測試步驟②所得溶液的pH值,調節到培養基pH值為7.27.4為止;④在抽取的羊血中加入皂素,使紅細胞充分溶解,待用;⑤步驟③所得溶液高壓滅菌15分鐘后取出,待冷卻到506(TC左右,無菌操作加入羊血、胎牛血清及抑菌劑,充分混勻;⑥緩緩傾注于容器中,待培養基凝固后,放置檢査,如末長雜菌,既為成品。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淋球菌培養基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③中,用10%HC1或10%NaOH進行所得溶液的PH值調節。全文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淋球菌培養基,其特征在于,組分包括基礎培養基、羊血和抑菌劑①基礎培養基蛋白胨1.0~2.0份,玉米淀粉0.05~0.15份,K<sub>2</sub>HPO<sub>4</sub>0.2~0.8份,KH<sub>2</sub>PO<sub>4</sub>0.05~0.2份,NaCl0.25~1.0份,瓊脂1~3份;②羊血3~10份;③抑菌劑萬古霉素0.003~0.005份或者林可霉素0.003~0.01份、多粘菌素0.0075~0.015份、制霉菌素0.417~0.667份和三甲氧芐二氨嘧啶0.005~0.01份。該培養基適于基層醫療機構,性能優良,制備方法簡單合理,既克服現有技術中所存在的缺點,又保證分離培養效果。文檔編號C12N1/20GK101177668SQ20071005069公開日2008年5月14日申請日期2007年12月5日優先權日2007年12月5日發明者剛雍申請人: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