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河豚加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河豚的加工方法,具體涉及一種一體化將河豚加工成高檔制品的河豚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河豚毒素是近年來研究進展中最突出一種海洋毒素。它是一種化學結構獨特、毒性強烈并有廣泛藥理作用的一種天然毒素。但河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近年來,對河豚的研究比較多,如何去其毒素使其能夠食用已經得到普及。很多將河豚用作藥劑的研究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現有技術尚未公開將河豚加工成高檔制品并進行工業化生產線的一體化加工方法。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本發明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一體化將河豚加工成高檔制品的河豚加工方法。技術方案一種河豚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不凍蛋白質、海藻酸鈉、水產品保鮮劑、食品抗凍劑、添加劑通過正交試驗制成使上述抗凍劑和河豚魚肉蛋白質和風味物質之間達到平衡的新型抗凍劑,對所述河豚進行抗凍處理;2、根據河豚進行不同部位的保鮮,不同產品河豚制品,采用物理法或化學法在-8到-2°C下進行保鮮,用苯甲酸及其鹽、抗壞血酸及其鹽、山梨酸及其鹽、茶多酚以及天然的魚類保鮮劑作為防腐保鮮劑,按照PF-1和PF-2的使用最優配比,確定對河豚進行不同部位的和不同產品河豚制品的保鮮;3、采用去毒劑對所述河豚進行去毒處理,通過對河豚魚毒素的去毒試驗,堿性去毒劑、非堿性去毒劑和不同去毒效果的篩選試驗,確定最佳去毒劑配比,同時對去毒后魚體風味進行去喊處理調整,確定最佳的去喊試劑和使用條件;4、通過現有淡水魚加工生產設備選型或改型設計,實現河豚魚批量集中去毒、自動加工。本發明通過研究不同種類冷凍抗凍劑及其添加量對河豚魚肉品質的影響效果,通過正交試驗設計,使各種抗凍劑和河豚魚肉蛋白質和風味物質之間達到一種微妙的平衡,進一步優化各種抗凍劑比例和使用條件,研制出適合河豚的特殊抗凍劑;根據不同部位、不同產品河豚制品的特性,探索不同保鮮技術(物理法和化學法)不同的保藏溫度、保藏方式、不同防腐保鮮劑(苯甲酸及其鹽、抗壞血酸及其鹽、山梨酸及其鹽、茶多酚)以及天然的魚類保鮮劑PF-1和PF-2的使用最優配比,確定不同部位、不同產品河豚制品的保鮮技術;在對幾種河豚魚品種的毒性進系統檢測的基礎上,研究河豚毒素的本質和性質,通過對河豚魚毒素的去毒試驗(2種堿性去毒劑和I種非堿性去毒劑)和不同去毒效果的篩選試驗,確定最佳去毒劑配比 ,同時還對去毒后魚體風味進行調整(去堿處理),確定最佳的去堿試劑和使用條件。有益效果通過本發明對國內外現有淡水魚加工生產設備選型或改型設計,實現河豚魚批量集中去毒、自動加工、副產品無害化處理以及控制河豚制品的風味和鮮味,建成河豚加工工業化生產線。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一種河豚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不凍蛋白質、海藻酸鈉、水產品保鮮劑、食品抗凍劑、添加劑通過正交試驗制成使上述抗凍劑和河豚魚肉蛋白質和風味物質之間達到平衡的新型抗凍劑,對所述河豚進行抗凍處理;2、根據河豚進行不同部位的保鮮,不同產品河豚制品,采用物理法或化學法在_8°C下進行保鮮,用苯甲酸及其鹽、抗壞血酸及其鹽、山梨酸及其鹽、茶多酚以及天然的魚類保鮮劑作為防腐保鮮劑,按照PF-1和PF-2的使用最優配比,確定對河豚進行不同部位的和不同產品河豚制品的保鮮;3、采用去毒劑對所述河豚進行去毒處理,通過對河豚魚毒素的去毒試驗,堿性去毒劑、非堿性去毒劑和不同去毒效果的篩選試驗,確定最佳去毒劑配比,同時對去毒后魚體風味進行去喊處理調整,確定最佳的去喊試劑和使用條件;4、通過現有淡水魚加工生產設備選型或改型設計,實現河豚魚批量集中去毒、自動加工。實施例2一種河豚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不凍蛋白質、海藻酸鈉、水產品保鮮劑、食品抗凍劑、添加劑通過正交試驗制成使上述抗凍劑和河豚魚肉蛋白質和風味物質之間達到平衡的新型抗凍劑,對所述河豚進行抗凍處理;2、根據河豚進行不同部位的保鮮,不同產品河豚制品,采用物理法或化學法在_5°C下進行保鮮,用苯甲酸及其鹽、抗壞血酸及其鹽、山梨酸及其鹽、茶多酚以及天然的魚類保鮮劑作為防腐保鮮劑,按照PF-1和PF-2的使用最優配比,確定對河豚進行不同部位的和不同產品河豚制品的保鮮;3、采用去毒劑對所述河豚進行去毒處理,通過對河豚魚毒素的去毒試驗,堿性去毒劑、非堿性去毒劑和不同去毒效果的篩選試驗,確定最佳去毒劑配比,同時對去毒后魚體風味進行去喊處理調整,確定最佳的去喊試劑和使用條件;4、通過現有淡水魚加工生產設備選型或改型設計,實現河豚魚批量集中去毒、自動加工。實施例3一種河豚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將不凍蛋白質、海藻酸鈉、水產品保鮮劑、食品抗凍劑、添加劑通過正交試驗制成使上述抗凍劑和河豚魚肉蛋白質和風味物質之間達到平衡的新型抗凍劑,對所述河豚進行抗凍處理;2、根據河豚進行不同部位的保鮮,不同產品河豚制品,采用物理法或化學法在_2°C下進行保鮮,用苯甲酸及其鹽、抗壞血酸及其鹽、山梨酸及其鹽、茶多酚以及天然的魚類保鮮劑作為防腐保鮮劑,按照PF-1和PF-2的使用最優配比,確定對河豚進行不同部位的和不同產品河豚制品的保鮮;3、采用去毒劑對所述河豚進行去毒處理,通過對河豚魚毒素的去毒試驗,堿性去毒劑、非堿性去毒劑和不同去毒效果的篩選試驗,確定最佳去毒劑配比,同時對去毒后魚體風味進行去喊處理調整,確定最佳的去喊試劑和使用條件;4、通過現有淡水魚加工生產設備選型或改型設計,實現河豚魚批量集中去毒、自動加工。
權利要求
1.一種河豚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不凍蛋白質、海藻酸鈉、水產品保鮮劑、食品抗凍劑、添加劑通過正交試驗制成使上述抗凍劑和河豚魚肉蛋白質和風味物質之間達到平衡的新型抗凍劑,對所述河豚進行抗凍處理; (2)根據河豚進行不同部位的保鮮,不同產品河豚制品,采用物理法或化學法在_8到-2°C下進行保鮮,用苯甲酸及其鹽、抗壞血酸及其鹽、山梨酸及其鹽、茶多酚以及天然的魚類保鮮劑作為防腐保鮮劑,按照PF-1和PF-2的使用最優配比,確定對河豚進行不同部位的和不同產品河豚制品的保鮮; (3)采用去毒劑對所述河豚進行去毒處理,通過對河豚魚毒素的去毒試驗,堿性去毒齊U、非堿性去毒劑和不同去毒效果的篩選試驗,確定最佳去毒劑配比,同時對去毒后魚體風味進行去喊處理調整,確定最佳的去喊試劑和使用條件; (4)通過現有淡水魚加工生產設備選型或改型設計,實現河豚魚批量集中去毒、自動加工。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河豚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各種現有抗凍劑混合制成新抗凍劑;對所述河豚各個部位分別進行保鮮處理;采用去毒劑對所述河豚進行去毒處理。通過本發明對國內外現有淡水魚加工生產設備選型或改型設計,實現河豚魚批量集中去毒、自動加工、副產品無害化處理以及控制河豚制品的風味和鮮味,建成河豚加工工業化生產線。
文檔編號A23L1/325GK103054072SQ20111032454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4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4日
發明者張云 申請人:南通市德心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