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將嶗山綠茶制成紅茶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茶葉制作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將嶗山綠茶制成紅茶的方法。
背景技術:
嶗山綠茶原產于青島嶗山,是中國種植茶葉的最北界,以清明前至五月底因茶湯碧綠有豌豆香而深受世人喜愛,但隨著氣溫增高,從6月至立秋前采摘的鮮茶葉制成干綠茶,其茶湯暗紅且帶苦澀、口感差,俗稱“夏茶”,人們不喜歡,茶葉價格低廉。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解決嶗山綠茶6月至立秋前采摘的鮮茶葉制成干茶,其茶湯暗紅且帶苦澀、口感差、茶葉價格低廉等問題,提供一種將嶗山綠茶發酵后制成紅茶的方法。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將嶗山綠茶制成紅茶的方法,其特殊之處是包括以下工藝過程先將采摘好的嶗山綠茶鮮茶葉放在菁席上在陽光下晾曬一小時左右,然后移入室內放入菁席上繼續攤晾,攤晾時保持茶葉的厚度在3cm左右,每2-3小時翻動一次,攤晾30小時左右,待到鮮茶葉葉片變軟,梗折不斷,鮮葉失水有光澤,葉脈呈透明狀并發出鮮茶葉特有的清香,攤晾完畢。將攤晾完畢的茶葉收起揉捻成條卷形,放入竹篩中蓋上麻布自然發酵10小時左右,當80%左右的茶葉呈暗紅色、無青草氣味略帶清香,取出進入殺青過程。殺青時,先調節烘焙爐爐溫達到220°C,再將發酵后的茶葉投入爐中,烘焙3分鐘左右,此時茶葉變軟燙手,起鍋后,將茶葉放入菁席上在室內攤涼,此時茶葉已失水80%。最后,將攤涼好的茶葉烘干。技術效果本發明的技術效果是,采用上述的技術方案,可以實現一種將嶗山綠茶鮮茶葉經發酵制成紅茶的方法,其制成的紅茶茶湯紅亮,滋味濃厚,略帶甜感,深受人們喜歡,它解決了從6月至立秋前采摘的嶗山綠茶鮮茶葉制成干綠茶,其茶湯暗紅且帶苦澀、口感差、價格低廉等問題。
具體實施例方式采摘6月至立秋前的嶗山綠山鮮茶葉3. 5公斤,將采摘好的嶗山綠茶鮮茶葉放在菁席上在陽光下晾曬一小時左右,然后移入室內放入菁席上繼續攤晾,攤晾時保持茶葉的厚度在3cm左右,每2-3小時翻動一次。攤晾30小時左右,待到鮮茶葉葉片變軟,梗折不斷,鮮葉失水有光澤,葉脈呈透明狀并發出鮮茶特有的清香,攤晾完畢。將攤晾完畢的茶葉收起進行揉捻,揉捻成條卷形后,放入竹篩中蓋上麻布自然發酵10小時左右,當80%左右的茶葉呈暗紅色、無青草氣味略帶清香時,取出進入殺青過程。殺青時,先調節烘焙爐爐溫達到220°C,再將發酵后的茶葉投入爐中,烘焙3分鐘左右,此時茶葉變軟燙手,起鍋后,將茶葉放入菁席上在室內攤涼,此時茶葉已失水80 %。最后,將攤涼好的茶葉烘干,此時嶗山紅茶已制成,約O. 5公斤。
權利要求
1. 一種將嶗山綠茶制成紅茶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工藝過程 先將采摘好的嶗山綠茶鮮茶葉放在菁席上在陽光下晾曬一小時左右,然后移入室內放入菁席上繼續攤晾,攤晾時保持茶葉的厚度在3cm左右,每2-3小時翻動一次,攤晾30小時左右,待到鮮茶葉葉片變軟,梗折不斷,鮮葉失水有光澤,葉脈呈透明狀并發出鮮茶葉特有的清香,攤晾完畢;將攤晾完畢的茶葉收起揉捻成條卷形,放入竹篩中蓋上麻布自然發酵10小時左右,當80%左右的茶葉呈暗紅色、無青草氣味略帶清香,取出進入殺青過程;殺青時,先調節烘焙爐爐溫達到220°C,再將發酵后的茶葉投入爐中,烘焙3分鐘左右,此時茶葉變軟燙手,起鍋后,將茶葉放入菁席上在室內攤涼,此時茶葉已失水80% ;最后,將攤涼好的茶葉烘干。
全文摘要
一種將嶗山綠茶制成紅茶的方法,其特點是包括以下工藝過程先將采摘好的嶗山綠茶鮮茶葉放在菁席上在陽光下晾曬,然后移入室內放入菁席上繼續攤晾,待到鮮茶葉葉片變軟,梗折不斷,鮮葉失水有光澤,葉脈呈透明狀并發出鮮茶葉特有的清香,攤晾完畢。將攤晾完畢的茶葉收起揉捻成條卷形,放入竹篩中蓋上麻布自然發酵10小時左右取出進入殺青過程。殺青時,先調節烘焙爐爐溫達到220℃,再將發酵后的茶葉投入爐中,烘焙3分鐘左右。起鍋后,將茶葉放入菁席上在室內攤涼,最后,將攤涼好的茶葉烘干。它解決了從6月至立秋前采摘的嶗山綠茶鮮茶葉制成干綠茶,其茶湯暗紅且帶苦澀、口感差、價格低廉等問題,適用于制作紅茶使用。
文檔編號A23F3/06GK102960484SQ201210529129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日
發明者苗永成, 于秀玲, 王志葵, 畢偉, 周衛東, 華龍玉, 王玲 申請人:苗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