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黃茶的加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茶葉的加工方法,特別是一種原料為桂熱2號茶樹葉的黃茶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桂熱2號是廣西亞熱帶作物研究所試驗站選育的茶樹新品種,2006年獲得品種登記,新品種登記號為(桂)登(茶)2006010。該品種豐產性強,適應性廣,具有芽葉肥壯,持嫩性好,芽毛特多,內含物豐富等特點,是加工優質黃茶的原料。然而由于各種原因,目前市場上尚沒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桂熱2號黃茶的加工方法,未能為市場提供更多的高品質的黃茶產品。因此,研制出一套成熟合理的桂熱2號黃茶加工工藝標準,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針對桂熱2號黃茶進行規棋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率及其產品品質的加工方法。本發明以如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一種黃茶的加工方法,它包括以下加工步驟:(I)原料:采摘無病蟲害、肥壯的桂熱2號黃茶茶樹鮮葉芽頭或一芽一葉為原料;(2)日光萎凋:在下午將白布鋪在干凈的、地表溫度為32—35°C、相對濕度為65—75%的水泥地板上,將上步采摘的茶葉`攤于白布上,攤葉厚度為0.5—1.0cm ;萎凋時間20—40min,中間不得翻動;(3)室內萎凋:將上步日光萎凋后的茶葉移入室內,室內溫度為22— 25°C,濕度為60— 65%,放置時間為2.5—3h ;(4)殺青:將上步室內萎凋后的茶葉米用熱風殺青爐進行殺育,先將熱風殺青爐的溫度調到220—250°C時,再將茶葉均勻投入熱風爐殺青爐,以手握殺青葉略有刺手,但不焦邊即可出鍋;(5)初攤涼:將上一步殺青后的茶葉放置在簸箕上攤晾至室溫;(6)揉捻:將上一步初攤涼后的茶葉進行揉捻;(7)解塊:將上一步揉捻后的茶葉進行解塊;(8)做形:將上一步解塊后的茶葉放入40— 50°C的理條機內理條,時間3 — 5min ;(9)初烘:將上一步做形后的茶葉采用70°C烘至五六成干;(10)復攤涼:將上一步初烘后的茶葉攤涼至室溫;(11)初包:將上一步復攤涼后的茶葉用雙層紙包裝于25— 28°C室溫內放置,待芽色呈現橙黃色;(12)復烘:將上一步初包后的茶葉采用60°C烘干至七八成干;(13)三攤涼:將上一步復烘后的茶葉攤涼至室溫;
(14)復包:將上一步三攤涼后的茶葉用雙層紙包裝于25— 28°C室溫內放置,待芽色呈現金黃色;(15)提香:將上一步復包后的茶葉采用70°C烘干至含水量6 — 7% ;(16)成品:將上一步提香后的茶葉攤涼至室溫后進行包裝貯存。所述步驟(2)的日光萎凋的程度為茶葉手捏柔軟,葉色光澤消失,青草氣消失并發出清香,失水率10 —15%。所述步驟(3)的室內萎凋的程度為手折茶葉嫩梗不斷并發出新鮮花香。所述揉搶的原則是:先空揉IOmin,再輕壓5—IOmin,再中壓5min,再空揉5—IOmin;揉捻機在揉捻茶葉過程中,空壓是指揉捻桶蓋沒有壓到揉捻桶茶葉面,輕壓是指揉捻桶蓋平放至揉捻桶茶葉面,中壓是指揉捻桶蓋將茶葉面下壓3cm。所述初包和復包時,采用雙層紙包裝成每袋1kg。應用本發明方法加工桂熱2號黃茶,生產效率高,得到的成品具有外形壯實挺直,色澤黃褐亮,香氣高,滋味醇爽,口味甘甜,無農藥殘留,產品質量穩定,并能實現標準化、規模化作業。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對本發明方法作進一步的描述。本發明一種黃茶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加工步驟:(I)原料:采摘無病蟲害、肥壯的桂熱2號黃茶茶樹鮮葉芽頭或一芽一葉為原料;
(2)日光萎凋:在下午時間為4:30—5:30,將白布鋪在干凈的、地表溫度為32—35°C、相對濕度為65— 75%的水泥地板上,再將上步采摘的茶葉攤于白布上,攤葉厚度為0.5一1.0cm ;萎凋時間20—40min,中間不得翻動;萎凋的程度為茶葉手捏柔軟,葉色光澤消失,青草氣消失并發出清香,失水率10 —15% ;(3)室內萎凋:將上步日光萎凋后的茶葉移入室內,室內溫度為22— 25°C,濕度為60— 65%,放置時間為2.5-3h,此時手折茶葉嫩梗不斷并發出新鮮花香;(4)殺青:將上步室內萎凋后的茶葉米用熱風殺青爐進行殺育,先將熱風殺青爐溫度調到220—250°C時,再將茶葉均勻投入熱風殺青爐,以手握殺青葉略有刺手,但不焦邊即可出鍋;(5)初攤涼:將上一步殺青后的茶葉放置在簸箕上攤晾至室溫;(6)揉捻:將上一步初攤涼后的茶葉進行揉捻,揉捻的原則是:先空揉lOmin,再輕壓5 — lOmin,再中壓5min,再空揉5 — lOmin。揉捻機在揉捻茶葉過程中,空壓是指揉捻桶蓋沒有壓到揉捻桶茶葉面,輕壓是指揉捻桶蓋平放至揉捻桶茶葉面,中壓是指揉捻桶蓋將茶葉面下壓3cm。(7)解塊:將上一步揉捻后的茶葉進行解塊;(8)做形:將上一步解塊后的茶葉放入40— 50°C的理條機內理條,時間3 — 5min ;(9)初烘:將上一步做形后的茶葉采用70°C烘至五六成干;( 10)復攤涼:將上一步初烘后的茶葉攤涼至室溫;(11)初包:將上一步復攤涼后的茶葉用雙層紙包裝成每包Ikg于25—28°C室溫內放置48h,待芽色呈現橙黃色;
(12)復烘:將上一步初包后的茶葉采用60°C烘干至七八成干;(13)三攤涼:將上一步復烘后的茶葉攤涼至室溫;(14)復包:將上一步三攤涼后的茶葉用雙層紙包裝成每包Ikg于25—28°C室溫內放置48h,待芽色呈現金黃色;(15)提香:將上一步復包后的茶葉采用70°C烘干至含水量6 — 7% ;(16)成品:將上一步提香后的茶葉攤涼至室溫后進行包裝貯存。本發明所述的室溫指25°C 28°C。以下是本發明的具體生產例子:實施例一:(I)原料:采摘無病蟲害、肥壯的桂熱2號黃茶茶樹鮮葉芽頭15公斤。(2)日光萎凋:在下午時間為4:30,將白布鋪在干凈的、地表溫度為32°C、相對濕度為65%的水泥地板上,再將上步采摘的茶葉攤于白布上,攤葉厚度為0.5cm ;萎凋時間20min,中間不得翻動;萎凋的程度為茶葉手捏柔軟,葉色光澤消失,青草氣消失并發出清香,失水率10%。(3)室內萎凋:將上步日光萎凋后的茶葉移入室內,室內溫度為22°C,濕度為60%,放置時間為2.5h,此時手折茶葉嫩梗不斷并發出新鮮花香。(4)殺青:將上步室內萎凋后的茶葉米用熱風殺青爐進行殺育,先將熱風殺青爐溫度調到220°C時,再將茶葉均勻投入熱風殺青爐,以手握殺青葉略有刺手,但不焦邊即可出鍋。(5)初攤涼:將上一步殺青后的茶葉放置在簸箕上攤晾至室溫25°C。(6)揉捻:將上一步初攤涼后的茶葉進行揉捻,揉捻的原則是:先空揉lOmin,再輕壓5min,再中壓5min,再空揉lOmin。(7)解塊:將上一步揉捻后的茶葉進行解塊。(8)做形:將上一步解塊后的茶葉放入40°C的理條機內理條,時間3min。(9)初烘:將上一步做形后的茶葉采用70°C烘至五成干。(10)復攤涼:將上一步初烘后的茶葉攤涼至室溫25°C。(11)初包:將上一步復攤涼后的茶葉用雙層紙包裝成每包Ikg于25°C室溫內放置48h。(12)復烘:將上一步初包后的茶葉采用60°C烘干至七成干。(13)三攤涼:將上一步復烘后的茶葉攤涼至室溫25°C。(14)復包:將上一步三攤涼后的茶葉用雙層紙包裝成每包Ikg于25°C室溫內放置48h。(15)提香 :將上一步復包后的茶葉采用70°C烘干至含水量6%。(16)成品:將上一步提香后的茶葉攤涼至室溫后進行包裝貯存。實施例二:(I)原料:采摘無病蟲害、肥壯的桂熱2號黃茶茶樹鮮葉一芽一葉20公斤。(2)日光萎凋:在下午時間為5:30,將白布鋪在干凈的、地表溫度為35°C、相對濕度為75%的水泥地板上,再將上步采摘的茶葉攤于白布上,攤葉厚度為1.0cm ;萎凋時間40min,中間不得翻動;萎凋的程度為茶葉手捏柔軟,葉色光澤消失,青草氣消失并發出清香,失水率15%。(3)室內萎凋:將上步日光萎凋后的茶葉移入室內,室內溫度為25°C,濕度為65%,放置時間為3h,此時手折茶葉嫩梗不斷并發出新鮮花香。(4)殺青:將上步室內萎凋后的茶葉采用熱風殺青爐進行殺育,先將熱風殺青爐溫度調到250°C時,再將茶葉均勻投入熱風殺青爐,以手握殺青葉略有刺手,但不焦邊即可出鍋。(5)初攤涼:將上一步殺青后的茶葉放置在簸箕上攤晾至室溫28°C。(6)揉捻:將上一步初攤涼后的茶葉進行揉捻,揉捻的原則是:先空揉lOmin,再輕壓IOmin,再中壓5min,再空揉5min。(7)解塊:將上一步揉捻后的茶葉進行解塊。(8)做形:將上一步解塊后的茶葉放入50°C的理條機內理條,時間5min。(9)初烘:將上一步做形后的茶葉采用70°C烘至六成干。( 10)復攤涼:將上一步初烘后的茶葉攤涼至室溫28°C。(11)初包:將上一步復攤涼后的茶葉用雙層紙包裝成每包Ikg于28°C室溫內放置48h。(12)復烘:將上一步初包后的茶葉采用60°C烘干至八成干。(13)三攤涼:將上一步復烘后的茶葉攤涼至室溫28°C ;(14)復包:將上一步三攤涼后的茶葉用雙層紙包裝成每包Ikg于28°C室溫內放置48h ;(15)提香:將上一步復包后的茶葉采用70°C烘干至含水量7%。(16)成品:將上一步提香后的茶葉攤涼至室溫后進行包裝貯存。
權利要求
1.一種黃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加工步驟 (1)原料采摘無病蟲害、肥壯的桂熱2號黃茶茶樹鮮葉芽頭或一芽一葉為原料; (2)日光萎凋在下午將白布鋪在干凈的、地表溫度為32—35°C、相對濕度為65— 75%的水泥地板上,將上步采摘的茶葉攤于白布上,攤葉厚度為0.5 — I.Ocm;萎凋時間20—40min,中間不得翻動; (3)室內萎凋將上步日光萎凋后的茶葉移入室內,室內溫度為22—25°C,濕度為60—65%,放置時間為2. 5—3h ; (4)殺青將上步室內萎凋后的茶葉采用熱風殺青爐進行殺育,先將熱風殺青爐溫度調到220—250°C時,再將茶葉均勻投入熱風殺青爐,以手握殺青葉略有刺手,但不焦邊即可出鍋; (5)初攤涼將上一步殺青后的茶葉放置在簸箕上攤晾至室溫; (6)揉搶將上一步初攤涼后的茶葉進行揉搶; (7)解塊將上一步揉搶后的茶葉進行解塊; (8)做形將上一步解塊后的茶葉放入40—50°C的理條機內理條,時間3 — 5min ; (9)初烘將上一步做形后的茶葉采用70°C烘至五六成干; (10)復攤涼將上一步初烘后的茶葉攤涼至室溫; (11)初包將上一步復攤涼后的茶葉用雙層紙包裝后于25—28°C室溫內放置,待芽色呈現橙黃色; (12)復烘將上一步初包后的茶葉采用60°C烘干至七八成干; (13)三攤涼將上一步復烘后的茶葉攤涼至室溫; (14)復包將上一步三攤涼后的茶葉用雙層紙包裝后于25—28°C室溫內放置,待芽色呈現金黃色; (15)提香將上一步復包后的茶葉采用70°C烘干至含水量6—7% ; (16)成品將上一步提香后的茶葉攤涼至室溫后進行包裝貯存。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黃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的日光萎凋的程度為茶葉手捏柔軟,葉色光澤消失,青草氣消失并發出清香,失水率10 15%。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黃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的室內萎凋的程度為手折茶葉嫩梗不斷并發出新鮮花香。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黃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的原則是先空揉IOmin,再輕壓5 — IOmin,再中壓5min,再空揉5 — IOmin ;揉捻機在揉捻茶葉過程中,空揉是指揉捻桶蓋沒有壓到揉捻桶茶葉面,輕壓是指揉捻桶蓋平放至揉捻桶茶葉面,中壓是指揉捻桶蓋將茶葉面下壓3cm。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黃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包和復包時,采用雙層紙包裝成每袋1kg。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黃茶的加工方法,它采用桂熱2號黃茶茶樹鮮葉芽頭或一芽一葉為原料,經過日光萎凋、室內萎凋、殺青、初攤涼、揉捻、解塊、做形、初烘、復攤涼、初包、復烘、三攤涼、復包、提香的工序后得到成品。應用本發明方法加工桂熱2號黃茶,生產效率高,得到的成品具有外形壯實挺直,色澤黃褐亮,香氣高,滋味醇爽,口味甘甜,無農藥殘留,產品質量穩定,并能實現標準化、規模化作業。
文檔編號A23F3/06GK103250817SQ20131017717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14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14日
發明者梁光志, 羅蓮鳳, 馬仙花, 莫小燕, 覃杰鳳, 韋持章, 唐君海, 藍慶江, 馮紅鈺, 劉漢焱, 殷富群, 周寧, 陳立才, 韋錦堅, 韋雪英, 陳遠權, 梁振華, 彭崇 申請人:廣西亞熱帶作物研究所試驗站名優茶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