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的稻谷生產和消費,主要采用稻谷流通的模式。當稻谷收獲后,進行干燥,再入庫儲藏或入庫暫存,再出庫加工成大米,再進入市場流通和消費。稻谷入庫儲藏一年以上時,稻谷儲藏的安全水分在13.5%~14.5%;稻谷入庫暫存的安全水分在15%~16%。但稻谷出庫加工時,最佳的加工水分在15%~16%。所以,存在稻谷的儲藏水分與稻谷的加工水分不一致的問題。另外,稻谷的最佳儲藏水分在12.5%左右。當稻谷水分達到12.5%時,稻谷不會發熱,可以簡化目前糧庫采用的各種通風技術和通風工藝;當稻谷水分達到12.5%時,稻谷很少霉變,可以簡化或者弱化目前糧庫采用的各種氣調技術和氣調工藝;當稻谷水分達到12.5%時,稻谷很少生蟲,可以簡化或者弱化目前糧庫采用的各種防蟲、殺蟲技術和防蟲、殺蟲工藝。因我國稻谷儲藏量大,若將稻谷的入庫儲藏水分提高到12.5%,則稻谷干燥機的能力還遠遠不足;同時,稻谷水分從14.5%降低到12.5%的難度較大,性價比較低。所以,國標將稻谷的儲藏安全水分定為14.5%。當稻谷出庫或輪換時,稻谷的水分為14.5%左右,而不是稻谷的最佳加工水分15%~16%。所以,在稻谷的加工環節,易產生碎米,且噸米電耗也較高。另一方面,大米的保質期也與大米的水分密切相關,當大米水分在12%~12.5%時,在真空包裝條件下,保質期可達到2年以上;當大米水分在15%~16%時,在真空包裝的相同條件下,保質期不超過一年。所以,降低大米水分是提高保質期以及防霉防蟲能力的有效措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稻米的保鮮加工方法。采用該方法,可以提高大米的保質期,并提高大米的防霉抗蟲能力,提高大米鮮度,增加稻谷加工的附加值。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1.一種稻米的保鮮加工方法,其技術要點在于:將收獲后的稻谷及時保鮮干燥,使稻谷水分保持在15%~16%,再入庫通風暫存,再保鮮加工及保鮮流通;所述的稻谷保鮮干燥是將收獲后的稻谷在48小時以內,將鮮谷的水分干燥到15%~16%;在保鮮干燥過程中,始終將稻谷的糧溫控制在38℃以內;當稻谷水分大于18%時,每小時的降水速度控制在0.5%~1.2%,熱風溫度控制在50℃~65℃;當稻谷水分在15%~18%時,每小時的降水速度控制在0.3%~0.8%,熱風溫度控制在40℃~60℃;所述的通風暫存是將水分15%~16%的稻谷置于帶通風系統的糧倉內,在暫存期間,每天向倉內通入新鮮空氣,每噸稻谷每天通風量在50m3~200m3;所述的保鮮加工是對水分15%~16%之間的稻谷制取糙米,再對糙米進行3~6道砂輥碾白制取毛米,再對毛米進行保鮮干燥,使毛米水分保持在12%~12.5%;再對干燥后的毛米進行整理、分級、真空包裝,再入庫暫存,再上市流通。
2.所述的毛米保鮮干燥是將加工后的毛米送入大米干燥機內,進行干燥降水;當毛米水分在15%~16%時,控制熱風溫度在45℃~60℃,每噸毛米的熱風通風量控制在100m3/h~500m3/h,糧溫控制在35℃以內;當毛米水分在14%~15%時,控制熱風溫度在40℃~55℃,每噸毛米的熱風通風量控制在80m3~400m3/h,糧溫控制在35℃以內;當毛米水分在13%~14%時,控制熱風溫度在35℃~50℃,每噸毛米的熱風通風量控制在60m3~300m3/h,糧溫控制在35℃以內;當毛米水分在12%~13%時,控制熱風溫度在10℃~45℃,每噸毛米的熱風通風量在40m3~200m3/h,糧溫控制在35℃以內;再將水分12%~12.5%的毛米運送到涼米倉內涼米;控制涼米倉通風溫度在5℃~30℃,每噸毛米通風量在10m3~100m3/h,涼米時間控制在5~50小時;再將涼米倉內的毛米進行整理、分級、真空包裝。
以下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描述。
1.一種稻米的保鮮加工方法,是收獲后的稻谷及時保鮮干燥,使稻谷水分保持在15%~16%之間,再入庫通風暫存,再保鮮加工及保鮮流通。
2.所述的稻谷保鮮干燥是將收獲后的稻谷在48小時以內,將鮮谷的水分干燥到15%~16%之間;在保鮮干燥過程中,始終將稻谷的糧溫控制在38℃以內;當稻谷水分大于18%時,每小時的降水速度控制在0.5%~1.2%之間,熱風溫度控制在50℃~65℃之間;當稻谷水分在15%~18%之間時,每小時的降水速度控制在0.3%~0.8%之間,熱風溫度控制在40℃~60℃之間。
3.所述的通風暫存是將水分15%~16%的稻谷置于帶通風系統的糧倉內,在暫存期間,每天向倉內通入新鮮空氣,每噸稻谷每天通風量在50m3~200m3。
4.所述的保鮮加工是對水分15%~16%之間的稻谷制取糙米,再對糙米進行3~6道砂輥碾白制取毛米,再對毛米進行保鮮干燥,使毛米水分保持在12%~12.5%之間;再對干燥后的毛米進行整理、分級、真空包裝,再入庫暫存,再上市流通。
5.所述的毛米保鮮干燥是將加工后的毛米送入大米干燥機內,進行干燥降水;當毛米水分在15%~16%時,控制熱風溫度在45℃~60℃,每噸毛米的熱風通風量控制在100m3/h~500m3/h,糧溫控制在35℃以內;當毛米水分在14%~15%時,控制熱風溫度在40℃~55℃,每噸毛米的熱風通風量控制在80m3~400m3/h,糧溫控制在35℃以內;當毛米水分在13%~14%時,控制熱風溫度在35℃~50℃,每噸毛米的熱風通風量控制在60m3~300m3/h,糧溫控制在35℃以內;當毛米水分在12%~13%時,控制熱風溫度在10℃~45℃,每噸毛米的熱風通風量在40m3~200m3/h,糧溫控制在35℃以內;再將水分12%~12.5%的毛米運送到涼米倉內涼米;控制涼米倉通風溫度在5℃~30℃,每噸毛米通風量在10m3~100m3/h,涼米時間控制在5~50小時;再將涼米倉內的毛米進行整理、分級、真空包裝。
本發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為稻谷加工提供了一種大米保鮮干燥和保鮮流通的方法。
2.依據稻谷和稻米水分特性,當稻谷水分在15%~16%時,進行稻谷碾米,可提高出米率,并降低碎米率。當稻米水分在12%~12.5%,進行稻米儲藏和流通,有利于防霉、防蟲和降低保管費用,延長稻米的保質期。
3.開發稻米保鮮干燥技術和裝備,有利于提高稻谷加工企業經濟效益和稻谷的附加值。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工藝路線示意圖
圖2.稻谷保鮮干燥工藝路線圖
圖3.毛米保鮮干燥工藝路線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來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
實施例1
(1)按照現有常規的方法挑選剛剛收獲的、水分在25%~26%之間的稻谷。
(2)按照現有常規方法對稻谷進行清理、分級、除雜,成為凈鮮谷。
(3)將凈鮮谷裝入容積為30噸的分批式干燥機,用50℃~65℃的熱空氣,對干燥機內稻谷進行干燥,控制機內的糧溫小于38℃,每小時的降水速度在0.6%~1.1%。凈鮮谷在干燥機內進行循環干燥,在線檢測凈鮮谷的水分值。當在線檢測的水分值大于18%時,重復上述的循環干燥過程;當在線檢測水分值小于或等于18%時,控制熱風溫度在45℃~55℃之間、控制干燥機內糧溫小于38℃、控制每小時的降水速度在0.3%~0.6%。稻谷在干燥機內進行循環干燥,在線檢測稻谷水分,當稻谷水分在15%~16%時,將稻谷送到稻谷加工車間;當在線檢測水分在16%~18%時,重復上述的循環干燥過程。
(4)將水分15%~16%的稻谷按常規的礱谷、碾白加工,加工成為毛米。
(5)將毛米裝入容積為30噸的分批式干燥機,用45℃~60℃的熱空氣對毛米進行循環干燥。在線檢測毛米水分,當毛米水分在15%~16%時,控制熱風溫度在50℃~55℃之間、每噸毛米的熱風風量控制在250m3/h~300m3/h、糧溫控制在35℃以內。當毛米水分在14%~15%時,控制熱風溫度在45℃~50℃之間、每噸毛米的熱風風量控制在150m3/h~200m3/h、糧溫控制在35℃以內。當毛米水分在13%~14%時,控制熱風溫度在40℃~50℃之間、每噸毛米的熱風風量控制在60m3/h~150m3/h、糧溫控制在35℃以內。當毛米水分在12%~13%時,控制熱風溫度在20℃~40℃之間,每噸毛米的熱風風量控制在50m3/h~150m3/h,糧溫控制在20℃~30℃之間。
(6)將水分值為12%~12.5%的毛米送到涼米倉內涼米,控制涼米倉內通風溫度在10℃~15℃,每噸毛米的通風量在30m3/h~60m3/h,涼米時間在25~30小時。
(7)將涼米倉內毛米按照常規方法進行整理、精選、色選、拋光等工藝,再真空包裝,即為產品。
實施例2
(1)按照常規方法從倉庫內將水分15%~16%的稻谷運送到稻谷加工車間。
(2)按照常規方法對稻谷進行清理、分級、礱谷、谷糙分離、碾白,得到毛米。
(3)將毛米送入干燥機內,按毛米保鮮干燥工藝進行循環干燥,使毛米水分在12%~12.5%之間。
(4)對毛米進行涼米,控制涼米倉內通風溫度在5℃~30℃,每噸毛米通風量在30m3/h~60m3/h,涼米時間為20~40小時。
(5)按照常規方法,進行整理、精選、色選、拋光、計量包裝,即為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