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黑茯茶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黑茯茶表面發花工藝。
背景技術:
茯磚茶屬完全發酵茶,是目前所有茶類中加工工藝最復雜、生產周期最長、工藝最獨特的黑茶類產品,主要銷往西藏、新疆,甘肅、青海等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是我國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的生活必需品,素有“寧可三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的說法。茯磚茶以其獨特的保健功效,被譽為“中國古絲綢之路上神秘之茶、西北各民族生命之茶”。傳統茯磚茶加工以黑毛茶為原料,經篩分、汽蒸、渥堆、壓制、發花和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傳統工藝加工的茯磚茶發花(冠突散囊菌生長)周期較長,金花顆粒較小,色澤黯淡,茶磚品質不均一,且香氣單一低沉。
中國專利授權號為 ZL 200510060120.1的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覆盆子植物保健養生茶,包括覆盆子葉制成的茶葉,這種保健養生茶 的基本原料是野生或人工茶園栽培的代茶樹覆盆子植物的葉、根、青綠果、紅熟果:將70% 的純覆盆子茶葉中配入經粗粉碎的覆盆子的干綠果10%、紅熟果15%、根5%,其主要是作為保健養生茶。
但沒有相關覆盆子和茯磚茶結合的相關報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利用綠毛茶和覆盆子茶發酵制備的茯磚茶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復合型掌葉覆盆子茯磚茶所述覆盆子茯磚茶原料按質量配制比例:綠毛茶88% ,覆盆子12%。
進一步地,上述覆盆子茯磚茶還包括如下步驟:
①綠毛茶加工步驟:原料采摘→殺青→揉制→干燥→裝袋備用;
②覆盆子葉加工發酵步驟:原料采摘→殺青→揉制→微烘→渥堆→翻茶→干燥→裝袋備用;
③混茶步驟:覆盆子茯磚茶原料按質量配制比例;
④混合發酵步驟:毛茶拼配→拼堆篩分→汽蒸→堆積發酵→散熱→蒸茶→緊壓→冷卻定型→包磚→干燥發花,成品包裝。
進一步地,上述覆盆子葉加工步驟中:所述微烘的葉片水份50~60%;
渥堆的溫度為40~50℃,發酵時間為5~7天;
翻堆在茶葉成色達到青褐色時進行,翻堆3次,每次翻堆間隔時間5~7天,水分降低到12%~14%。
進一步地,上述拼配就是將加工好的綠毛茶與發酵好的覆盆葉按比例進行拼配成堆;
切茶就是將長短不一的茶葉切成1.5~2.5CM的長度;
拼堆篩分就是剔除茶葉中的灰粉及雜質;
汽蒸環節就是通過汽蒸提升茶葉的溫度在40~60℃之間;
堆積發酵時溫度保持40~60℃之間進行5~8小時的初發酵;
渥堆5~8小時后進行翻堆散熱,以備壓制加工;
蒸茶緊壓冷卻定型就是將渥堆后的茶葉進行緊壓成型;蒸茶溫度保持100~120℃;
冷卻定型就是磚茶緊壓成形后進入特定烘房以備發花干燥;
發花干燥過時溫度為26~28℃之間,濕度保持75%~80%。
一種復合型掌葉覆盆子茯磚茶的制備方法,覆盆子茯磚茶包括如下步驟:
①毛茶加工步驟:原料采摘→殺青→揉制→干燥→裝袋備用;
②覆盆子葉加工步驟:原料采摘→殺青→揉制→微烘→渥堆→翻茶→干燥→裝袋備用;
③混茶步驟:覆盆子茯磚茶原料按質量配制比例:綠毛茶78% , 覆盆子葉12%;
④混合發酵步驟:毛茶拼配→拼堆篩分→汽蒸→堆積發酵→散熱→蒸茶→緊壓→冷卻定型→包磚→干燥發花,成品包裝。
進一步地,上述覆盆子葉加工步驟中:
微烘的葉片水份50~60%;
渥堆的溫度為40~50℃,發酵時間為5~7天;
翻堆在茶葉成色達到青褐色時進行,翻堆3次,每次翻堆間隔時間5~7天,水分降低到12%~14%。
進一步地,上述覆盆子葉加工步驟中:
拼配就是將加工好的綠毛茶與發酵好的覆盆葉按比例進行拼配成堆;
切茶就是將長短不一的茶葉切成1.5~2.5CM的長度;
拼堆篩分就是剔除茶葉中的灰粉及雜質;
汽蒸環節就是通過汽蒸提升茶葉的溫度在40~60℃之間;
堆積發酵時溫度保持40~60℃之間進行5~8小時的初發酵;
渥堆5~8小時后進行翻堆散熱,以備壓制加工;
蒸茶緊壓冷卻定型就是將渥堆后的茶葉進行緊壓成型;蒸茶溫度保持100~120℃;
冷卻定型就是磚茶緊壓成形后進入特定烘房以備發花干燥;
發花干燥過時溫度為26~28℃之間,濕度保持75%~80%。
復合型覆盆子在茯磚茶的基礎上,增加了甜茶素、甜茶黃酮、可溶性纖維素和掌葉覆盆子的甜味等有益成分。通過掌葉覆盆子的有益成分對茯磚茶有益成分的滲透和有機結合,放大了茯磚茶的保健養生功能,改善了茯磚茶的苦味和青澀味,達到了滋潤償口,回味甘甜悠長的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復合型掌葉覆盆子茯磚茶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①綠毛茶加工步驟:原料采摘→殺青→揉制→干燥→裝袋備用;
②覆盆子葉加工步驟:原料采摘→殺青→揉制→微烘→渥堆→翻茶→干燥→裝袋備用;
③混茶步驟:覆盆子茯磚茶原料按質量配制比例:綠毛茶78% , 覆盆子12%;
④混合發酵步驟:毛茶拼配→切茶→篩分→汽蒸→渥堆發酵→散熱→蒸茶→緊壓→冷卻定型→包磚→干燥發花,成品包裝。
覆盆子葉發酵加工說明:覆盆子葉在微烘過程中,不能全部烘干,要求在微烘過程中保持葉片水份50~60%,溫度在40~50。C之間進行渥堆,待茶葉成色達到青褐色時進行翻堆,這個發酵過程一般只需5~7天,然后通過翻堆3次,每次翻堆間隔時間5~7天,通過翻堆熱氣散發,茶葉水份降低到12%~14%時備用。
上述的覆盆子葉發酵中的傳統發酵與原生態發酵的主要區別:
(1)原生態發酵減掉了灑水程序。主要是利用茶葉本身的水份,60%~65%時進行渥堆,減少了因灑水發酵過程中有效成分的流失;
2)利用烘干過程中的溫度,一般在45~50℃之間進行渥堆,然后在茶堆溫度達到50~60℃,茶葉成色達到青褐色時進行翻堆只需5~7天,不僅比傳統發酵縮短了2~3天,而且茶葉的香度比灑水發酵要香。
其中覆盆子茯磚茶的發酵步驟為:
1、毛茶拼配:就是將加工好的綠毛茶與發酵好的覆盆葉按比例進行拼配成堆。
2、切茶環節就是將長短不一的茶葉切成1.5~2.5cm的長度,達到均勻度較為一致的目的。
3、拼堆篩分就是剔除茶葉中的灰粉及雜質。篩制前,按照毛茶配方比例領料,領料要驗水分,為核算實際投量提供依據。
4、汽蒸就是通過汽蒸提升茶葉的溫度在40~60℃之間,以利渥堆發酵。
5、渥堆汽蒸后渥堆,堆高為2~3米,因茶葉自然下降,堆呈圓錐形,堆積時間一般為3~4小時,不得少于2小時。適度標準是:青氣消失,色澤由黃綠變為黃褐。按照季節氣溫高低的不同,要適當掌握堆積的數量,高度和時間。如遇堆溫過高,應采取轉堆抽溝等通風措施,保證堆積的"半成品"茶符合質量要求;
渥堆發酵的目的一是除掉茶葉中的青澀味;二是使原綠色的茶葉變為青褐色;三是提升茶葉的醇香度。
汽蒸、渥堆是茯磚壓制中的特有過程:
一、是借濕熱綜合作用,促進復雜的理化變化,彌補濕坯握堆的不足,消除青雜味;
二、是通過高溫除去毛茶因久儲帶來或孳生的有害霉菌,促使有益菌在適宜條件下排除雜菌的干擾,有利于促進黃霉菌的生長繁殖,汽蒸渥堆要通過如下過程: 汽蒸,先將成堆的半成品,按平衡橫線分段開堆,用鐵齒把由上而下垂直下挖,挖下的茶,加以拌和裝入簍內,過磅后進入蒸汽機加熱。
渥堆5~8小時后進行翻堆散熱,以備壓制加工。
6、散熱,堆積的"半成品"葉溫一般高達50~65℃。堆積時問過短,色味不能達到要求,反之,時間過長,則形成"老化"結塊成團,色澤變成暗揭或黑褐,色味減退,影響“發花”,嚴重“老化”者甚至不能“發花”,因此,當堆積時間長或堆溫高時,必須進行散熱,借以降低茶堆溫度;
將堆積的茶坯逐層挖散,并把堆積的高度放低,一般不超過1.5米。經過散熱后,茶坯溫度下降,一般為45~58℃。如特殊原因,堆積時間需要延長,則需再散熱一次,以充分抖散團塊,翻拌干濕不勻的茶坯,促使整個茶堆冷熱干濕均勻。
7、蒸茶蒸茶溫度保持100~120℃,目的將茶蒸軟以備壓制成形。
8、緊壓就是將渥堆后的茶葉進行緊壓成型。
9、冷卻定型包括:(6)冷卻定型環節就是采用自然降溫和水冷降溫的措施,使磚茶在模具中定型,溫度控制在30~40℃之間,定形時間為50~60分鐘,保證產品成形后不再松散;
A、水分檢驗。水分檢測就是磚茶通過烘干后進行水分檢測,水分達到11%方可包裝出廠。
B、(1)茶葉拼配環節就是將備好的毛茶與發酵好的覆盆葉按質量按的比例混合成堆;
(2)將混合好的原料用切茶機切碎成長底為1.5~2.5厘米的半成品,有利于壓制付料裝盒和保持葉底的均勻度;
(3)篩分環節就是將切碎的茶葉進行篩分、磁吸、吸塵,剔除茶葉中的枯老死梗、雜質異物和灰粉;
C、稱茶蒸茶 加茶汁(茶梗、茶果加水熬制)是為了促進"發花"所需要的適當水分和提高粘結度(茶汁中的可溶物質還有助于黃霉菌的生長)。半制品含水分為22~28%,春、夏季稍低,上限為25%;秋、冬季稍高,上限為28%。水分過多易生黑霉,過少又不易“發花”。水分適度有利于冠突散囊菌的生長。根據此原則,確定加茶汁的份量,達到半制品含水量和茶汁量的總和不超過上述限度,一般每片茯磚加茶汁0.2~0.3公斤為適當。 攪拌是使茶汁與半制品充分均勻混合,避免含水量不一,有利于蒸茶的勻透;
汽蒸是使半制品變為柔軟且富有粘性,軟硬均勻、干濕一致,便于緊壓定型。
D、緊壓:汽蒸后的茶坯,輸送帶輸茶,既把半制品由蒸壓臺運到緊壓臺,又能散熱,降低葉溫(由蒸汽的100℃下降到80℃左右)。
E、冷卻定型壓緊,輸送到涼置架上冷卻定型,約經50分鐘左右,磚溫由80℃左右下降到50℃左右,就可完成冷卻定型,用退磚機把茶磚退出。
F、驗收包磚,磚片退出后,以迅速而準確的動作,及時拉開退磚機下的磚片,避免堵塞,并將磚片平直輕巧放入輸送帶,不得亂丟亂放,以免碰壞邊角。驗磚按照品質規定,檢查驗收,如發現磚片有過厚過薄,輕重不合格,四角不分明,龜裂或起層脫面等現象,均須退料復制。
10、成品包裝:
干燥發花通過發花過程,粗澀味消失而產生一種特殊的香味,改進了品質。
成品包裝為保證產品不受潮變質,保持茯磚色香味的品質特點,出烘后立即包裝;
冠突散囊菌的作用: 冠突散囊菌能分泌淀粉酶及氧化酶等,可使淀粉轉化為糖而作霉菌培養的基質,促使多酚類化合物起氧化作用。老葉比嫩葉所含的化學成分,除多酚類化合物、咖啡堿、蛋白質等較少外,碳水化合物尤其是糖和淀粉含量較多,為冠突散囊菌生長的主要基質。冠突散囊菌在老葉中的繁殖比在嫩葉中要好。 冠突散囊菌是一種真菌,屬于子囊菌綱,曲菌科,曲菌屬。呈金黃色,此菌的生長繁殖,俗稱“發金花”,這種冠突散囊菌分有性繁殖與無性繁殖兩種。冠突散囊菌生長所需溫度為15~34℃,最適溫度為26~28℃。相對濕度65~85%,最適為80%。
本發明的制備后發酵覆盆子和黑茶主要成份對照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發酵覆盆子茶相對于原發酵黑茶的總黃酮、總膳食纖維和可溶性膳食纖維測定值都有較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