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糕點制作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板栗糕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板栗,又名栗、板栗、栗子、風栗,是殼斗科栗屬植物,原產于中國,分布于越南、臺灣以及中國大陸地區,生長于海拔370~2800米的地區,多見于山地,已由人工廣泛栽培。板栗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鋅、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健脾養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之功效,并且板栗中的礦物質也很全面,含鉀、鋅、鐵等,尤其是含鉀量比蘋果高出3倍。板栗與紅棗、柿子一起被稱為“三大木本糧食”。因此板栗常被制成糕點食用。但是由于現有制作工藝過于簡單,制成的板栗糕口感干澀、結構松散且不易保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板栗糕的制作方法,它可以解決現有方法制成的板栗糕口感干澀、結構松散且不易保存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板栗糕的制作方法,采用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作而成:板栗粉40~45份、大豆粉20~25份、牛奶50~55份、雞蛋20~25份、葡萄干10~12份、食用油15~20份、紅糖15~18份、八角3~6份、小蘇打5~8份;
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將上述重量份的牛奶大火加熱至50~60℃后緩緩倒入上述重量份的板栗粉,邊倒邊攪拌均勻,繼續加熱至沸騰后轉小火,保持沸騰狀態5~8分鐘后關火,再使用攪拌機將倒入牛奶的板栗粉攪拌成糊狀,得到栗子泥備用;
B、將上述重量份的雞蛋打散,再加入上述重量份的紅糖、葡萄干、食用油攪拌均勻,得到雞蛋糊備用;
C、將上述重量份的八角研磨成粉,再與上述重量份的大豆粉和小蘇打混合均勻,然后使用篩子過篩,得到混合粉備用;
D、將步驟A得到的栗子泥、步驟B得到的雞蛋糊和步驟C得到的混合粉混合,并使用攪拌機攪拌均勻,然后裝入模具放進烤箱烘烤,烘烤完成后得到本板栗糕。
上述技術方案中,更具體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所述篩子的目數為200~300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板栗糕中加入牛奶可以增加糕點的順滑口感,加入葡萄干使糕點更加脆口,加入八角可以增加糕點的芳香氣味,并延長保質期,加入雞蛋可使糕點的結構更加緊密,不易松散。
2、制作時使用攪拌機進行攪拌,使原料之間充分混合均勻,并增加各原料之間的粘性,防止糕點制成后松散。
3、將八角研磨成粉后與大豆粉、小蘇打一起過篩,避免糕點含有大顆粒成份,保證板栗糕的口感順滑。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述:
實施例1:
一種板栗糕的制作方法,采用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作而成:板栗粉40份、大豆粉20份、牛奶50份、雞蛋20份、葡萄干10份、食用油15份、紅糖15份、八角3份、小蘇打5份;
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將上述重量份的牛奶大火加熱至50℃后緩緩倒入上述重量份的板栗粉,邊倒邊攪拌均勻,繼續加熱至沸騰后轉小火,保持沸騰狀態5分鐘后關火,再使用攪拌機將倒入牛奶的板栗粉攪拌成糊狀,得到栗子泥備用;
B、將上述重量份的雞蛋打散,再加入上述重量份的紅糖、葡萄干、食用油攪拌均勻,得到雞蛋糊備用;
C、將上述重量份的八角研磨成粉,再與上述重量份的大豆粉和小蘇打混合均勻,然后使用200目的篩子過篩,得到混合粉備用;
D、將步驟A得到的栗子泥、步驟B得到的雞蛋糊和步驟C得到的混合粉混合,并使用攪拌機攪拌均勻,然后裝入模具放進烤箱烘烤,烘烤完成后得到本板栗糕。
實施例2:
一種板栗糕的制作方法,采用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作而成:板栗粉45份、大豆粉25份、牛奶55份、雞蛋25份、葡萄干12份、食用油20份、紅糖18份、八角6份、小蘇打8份;
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將上述重量份的牛奶大火加熱至60℃后緩緩倒入上述重量份的板栗粉,邊倒邊攪拌均勻,繼續加熱至沸騰后轉小火,保持沸騰狀態8分鐘后關火,再使用攪拌機將倒入牛奶的板栗粉攪拌成糊狀,得到栗子泥備用;
B、將上述重量份的雞蛋打散,再加入上述重量份的紅糖、葡萄干、食用油攪拌均勻,得到雞蛋糊備用;
C、將上述重量份的八角研磨成粉,再與上述重量份的大豆粉和小蘇打混合均勻,然后使用300目的篩子過篩,得到混合粉備用;
D、將步驟A得到的栗子泥、步驟B得到的雞蛋糊和步驟C得到的混合粉混合,并使用攪拌機攪拌均勻,然后裝入模具放進烤箱烘烤,烘烤完成后得到本板栗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