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廚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早餐制坯裝置。
背景技術:
在中國的大多地區,油炸烹飪食物一直被人們喜愛,幾乎每一個城市的路邊都有相當數量的簡易烹炸早點飲食攤位,這種早點制作出售方式,雖然方便了時間緊張的上班族和學生的就餐,但由于政府監管的困難和衛生檢測標準難以把控,給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很大的隱患,也造成城市衛生狀況下降,這與提高我國城市整體文明形象格格不入。特別是在制作早餐原料環節,一般是通過人工制作,給早餐制作帶入可能的不衛生因素。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早餐制坯裝置的技術方案。
所述的一種早餐制坯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撐板、第二支撐板、面缸、設置在第一支撐板上的驅動裝置、設置在面缸內的活塞以及設置在第二支撐板上的切刀裝置,所述面缸設置在所述第一支撐板與所述第二支撐板之間,所述活塞與所述面缸滑動配合,活塞與所述驅動裝置的輸出端配合連接,活塞在驅動裝置的驅動下能在面缸內上下滑動,所述面缸下端設有出料口,所述切刀裝置設置在出料口下方。
所述的一種早餐制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裝置包括第一切刀、第二切刀、切刀驅動電機、第一杠桿、第二杠桿以及設置在切刀驅動電機輸出端的凸輪,第一切刀與第二切刀相配合;所述第一切刀與設置在所述第二支撐板上的第一切刀架滑動配合,第一切刀與第一切刀架之間設有用于第一切刀復位的第一復位彈簧;所述第二切刀與設置在所述第二支撐板上的第二切刀架滑動配合,第二切刀與第二切刀架之間設有用于第二切刀復位的第二復位彈簧;所述第一杠桿的后端設有與所述第一切刀配合的第一滾輪,第一杠桿的前端設有與所述凸輪配合的第二滾輪,第一杠桿的中部設有與第二支撐板上設置的第一凸軸插接配合的第一軸孔,第一杠桿與第二支撐板間設有能使第一杠桿復位的第一復位機構;所述第二杠桿的后端設有與所述第二切刀配合的第四滾輪,第二杠桿的前端設有與所述凸輪配合的第三滾輪,第二杠桿的中部設有與第二支撐板上設置的第二凸軸插接配合的第二軸孔,第二杠桿與第二支撐板間設有能使第二杠桿復位的第二復位機構。
所述的一種早餐制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包括主電機、絲杠和主電機支撐柱,主電機與主電機支撐柱滑動配合,主電機能在主電機支撐柱上上下滑動,絲杠的上端與主電機的輸出端連接,絲杠的下端設有與所述活塞上端卡接配合的卡簧,絲杠與所述第一支撐板上設置的螺母螺接配合。
所述的一種早餐制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復位機構和第二復位機構均為第三復位彈簧或均為復位扭簧。
所述的一種早餐制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電機上設有主電機卡箍,主電機通過主電機卡箍與主電機支撐柱滑動配合。
所述的一種早餐制坯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絲杠與所述活塞之間設有推力軸承。
所述的一種制作早餐原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作方法為:
1)將面團放置在面缸內,主電機啟動,驅動活塞向下移動;
2)活塞向下移動能將面缸內的面團從出料口壓出面缸;
3)然后切刀驅動電機啟動,驅動凸輪轉動,凸輪轉動推動第一杠桿的后端和第二杠桿的后端相向移動,從而推動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相向移動,實現切割面團的目的;
4)接著切刀驅動電機再次啟動,驅動凸輪回位,同時第一杠桿在第一復位機構的作用下回位,第二杠桿在第二復位機構的作用下回位;
5)最后第一切刀在第一復位彈簧的作用下回位,第二切刀在第二復位彈簧的作用下回位,如此一個切割面團的流程完成。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將制作早餐原料環節機械化,使用者只需要將面團放置在面缸內,活塞在驅動裝置的驅動下將面團從出料口壓出面缸,切刀裝置將出來的面團切成早餐原料。本發明避免了人工因素將污染物帶入到早餐原料中,而且提高了早餐原料的制作速度。
附圖說明
圖1為制坯裝置的結構示意圖1;
圖2為制坯裝置的結構示意圖2;
圖3為制坯裝置的結構示意圖3;
圖4為活塞與絲杠連接的示意圖;
圖5為切刀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第一支撐板,2-第二支撐板,3-主電機,4-主電機支撐柱,5-主電機卡箍,6-面缸,7-切刀驅動電機,8-絲杠,9-第三滾輪,10-第二杠桿,11-第四滾輪,12-第二切刀,13-第一切刀,14-第一滾輪,15-第一杠桿,16-第二滾輪,17-活塞,18-凸輪,19-第一切刀架,20-第二切刀架,21-推力軸承,22-卡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詳細說明。
本發明的早餐制坯裝置包括第一支撐板1、第二支撐板2、面缸6、設置在第一支撐板1上的驅動裝置、設置在面缸6內的活塞17以及設置在第二支撐板2上的切刀裝置,所述面缸6設置在所述第一支撐板1與所述第二支撐板2之間,所述活塞17與所述面缸6滑動配合,活塞17與所述驅動裝置的輸出端配合連接,活塞17在驅動裝置的驅動下將面團從出料口壓出面缸6。
所述切刀裝置包括第一切刀13、第二切刀12、切刀驅動電機7、第一杠桿15、第二杠桿10以及設置在切刀驅動電機7的輸出端的凸輪18,第一切刀13與第二切刀12相配合,第一切刀13與第二切刀12的相互配合實現對面團的切割。所述第一切刀13與設置在所述第二支撐板2上的第一切刀架19滑動配合,所述第二切刀12與設置在所述第二支撐板2上的第二切刀架20滑動配合,這樣設計可以提高兩切刀的穩定性及切割的精度;第一切刀13與第一切刀架19之間設有用于第一切刀13復位的第一復位彈簧,第二切刀12與第二切刀架20之間設有用于第二切刀12復位的第二復位彈簧。
所述第一杠桿15的后端設有與所述第一切刀13配合的第一滾輪14,第一杠桿15的前端設有與所述凸輪18配合的第二滾輪16,第一杠桿15的中部設有與第二支撐板2上設置的第一凸軸插接配合的第一軸孔,第一杠桿15與第二支撐板2間設有能使第一杠桿15復位的第一復位機構,第一復位機構使第一杠桿15回位;所述第二杠桿10的后端設有與所述第二切刀12配合的第四滾輪11,第二杠桿10的前端設有與所述凸輪18配合的第三滾輪9,第二杠桿10的中部設有與第二支撐板2上設置的第二凸軸插接配合的第二軸孔,第二杠桿10與第二支撐板2間設有能使第二杠桿10復位的第二復位機構,第二復位機構使第二杠桿10回位。
所述驅動裝置包括主電機3、絲杠8和主電機支撐柱4,主電機3與主電機支撐柱4滑動配合,主電機3能在主電機支撐柱4上上下滑動,絲杠8的上端與主電機3的輸出端連接,絲杠8的下端設有與所述活塞17上端卡接配合的卡簧22,活塞17能相對卡簧22轉動;絲杠8與所述第一支撐板1上設置的螺母螺接配合;所述第一復位機構和第二復位機構均為第三復位彈簧或均為復位扭簧;所述主電機3上設有主電機卡箍5,主電機3通過主電機卡箍5與主電機支撐柱4滑動配合;所述絲杠8與所述活塞17間設有推力軸承21,推力軸承21能減少絲杠8與活塞17間的滑動摩擦。
本發明的制早餐原料步驟為:
1)將面團放置在面缸內,主電機啟動,驅動活塞向下移動;
2)活塞向下移動能將面缸內的面團從出料口壓出面缸;
3)然后切刀驅動電機啟動,驅動凸輪轉動,凸輪轉動推動第一杠桿的后端和第二杠桿的后端相向移動,從而推動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相向移動,實現切割面團的目的;
4)接著切刀驅動電機再次啟動,驅動凸輪回位,同時第一杠桿在第一復位機構的作用下回位,第二杠桿在第二復位機構的作用下回位;
5)最后第一切刀在第一復位彈簧的作用下回位,第二切刀在第二復位彈簧的作用下回位,如此一個切割面團的流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