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茶葉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通過外源誘導降低新鮮茶葉中苦澀味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是茶葉的原產地,擁有幾千年的種茶、制茶和飲茶歷史。近年來我國茶園面積不斷擴大,茶葉消費市場不斷開拓,人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消費者對茶葉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
茶葉種植地氣候多高溫干旱,由于高溫和缺水的作用,夏秋季節茶葉中的氨基酸、維生素的含量明顯減少,使得夏茶中花青素、咖啡堿、茶多酚含量明顯增加,從而使滋味顯得苦澀,因此,采用常規的綠茶加工工藝,苦澀味較重,嚴重影響茶葉的內質。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提供了一種通過外源誘導降低新鮮茶葉中苦澀味的加工方法。
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通過外源誘導降低新鮮茶葉中苦澀味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新鮮茶葉進行分級處理,去除非茶雜質,再將新鮮茶葉進行萎凋攤放,直至萎凋葉的含水量為70-75%;
(2)將上述萎凋處理后的進行殺青處理,再進行回潮處理,將回潮處理后的茶青進行揉捻處理,最后將揉捻處理的茶葉進行二次烘干,烘干后茶葉的含水率4-6%;
(3)在上述烘干后的茶葉表面噴灑還原性糖溶液,攤放處理,進行第三次烘干,取出茶葉攤涼至室溫,得到處理后的茶葉。
所述步驟(1)中萎凋攤放在可控溫濕度條件下攤放,溫度為20-30℃,濕度為55-65%,時間為4-6h。
所述步驟(2)中第一次烘焙溫度控制在55-65℃,第二次烘焙溫度控制在80-95℃。
所述步驟(3)中第三次烘焙為將茶葉置于135℃的烘箱中烘焙40-45min。
所述步驟(3)中還原性糖溶液為濃度為25-36wt%葡萄糖水溶液或麥芽糖水溶液。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采用還原性糖溶液輔助烘焙,使茶葉吸收還原性糖溶液中的有效成分,增加茶葉中糖的含量,使茶葉在烘焙過程中加速焦糖化反應縮短茶葉的烘焙時間,同時除了茶葉中的苦澀味,使烘焙出來的茶葉色澤烏潤、濃醇爽口、高香馥郁,而且不需要冷藏,大大降低了茶葉保存條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種通過外源誘導降低新鮮茶葉中苦澀味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新鮮茶葉進行分級處理,去除非茶雜質,再將新鮮茶葉進行萎凋攤放,直至萎凋葉的含水量為70-75%;
(2)將上述萎凋處理后的進行殺青處理,再進行回潮處理,將回潮處理后的茶青進行揉捻處理,最后將揉捻處理的茶葉進行二次烘干,烘干后茶葉的含水率4-6%;
(3)在上述烘干后的茶葉表面噴灑還原性糖溶液,攤放處理,進行第三次烘干,取出茶葉攤涼至室溫,得到處理后的茶葉。
所述步驟(1)中萎凋攤放在可控溫濕度條件下攤放,溫度為20-30℃,濕度為55-65%,時間為4-6h。
所述步驟(2)中第一次烘焙溫度控制在55-65℃,第二次烘焙溫度控制在80-95℃。
所述步驟(3)中第三次烘焙為將茶葉置于135℃的烘箱中烘焙40-45min。
所述步驟(3)中還原性糖溶液為濃度為25-36wt%葡萄糖水溶液或麥芽糖水溶液。
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發明不限于所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發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發明。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所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發明內。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