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茶葉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茶葉的預處理工藝。
背景技術:
茶葉是以生采摘的生鮮茶樹的嫩芽為原料,經過加工而成,按照加工工藝的不同,茶葉主要有幾下幾種:紅茶、綠茶、黃茶、黑茶、白茶、青茶。在綠茶加工過程中,由于茶季時間短,當新鮮采摘的鮮葉不能及時制成茶葉時,鮮葉斷口處易氧化發紅,若鮮葉堆放時間太長,水化合物大量消耗,蛋白質會水解生成氨基酸和酰胺,然后轉變成氨氣便可聞到腐敗氣味,說明鮮葉已變質,損失制茶價值,只能棄之做肥料。鑒于以上缺陷,實有必要設計一種茶葉的預處理工藝。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茶葉的預處理工藝,來解決鮮葉堆放時間長導致腐敗變質季斷口氧化發紅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茶葉的預處理工藝,該工藝由以下步驟組成:
1)鮮葉采摘:在茶樹上選擇顏色鮮亮的一芽一葉,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芽一葉,自上而下將一芽一葉從茶樹上揪下放置于竹簍內制得鮮葉原料;
2)一次攤晾:根據采摘溫度將上午采摘、下午采摘的鮮葉原料分開平鋪于竹簸箕內進行避光攤晾制得一次攤晾料,當溫度為20-25℃時,采摘的鮮葉原料攤晾時間為4-6小時;當溫度為15-20℃時,采摘的鮮葉原料攤晾時間為6-8小時;
3)除塵:將步驟2)制得的一次攤晾料放置于風選機內進行除塵制得凈原料;
4)噴霧加濕:將步驟3)制得的凈原料按相同厚度平鋪于采用尼龍網作為運輸帶的帶式輸送機上連續傳送,在所述的帶式輸送機上端設有霧化噴頭進行噴霧,所述的噴霧介質為富硒水;
5)二次攤晾:將經步驟4)噴霧加濕后的凈原料再次放置于竹簸箕內進行避光攤晾制得二次攤晾料,攤晾溫度為24-25℃,攤晾時間為8-9小時;
6)存儲:將步驟5)制得的二次攤晾料平鋪于竹簸箕后放置于冷庫內進行存儲,存儲溫度為0-1℃。
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如下: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2)內平鋪厚度為3-3.5cm;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4)內凈原料平鋪厚度為2-2.5cm。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4)內帶式輸送機的轉速為200-250r/min。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4)內富硒水的硒含量為270-280ug/L。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5)內平鋪厚度為3-3.5cm。
本發明有益效果:通過用手“揪斷”來替代傳統的“掐斷”,極大保護一芽一葉完整性,尤其保護一芽一葉內部免受破壞,防止一芽一葉內部氧化,同時,將不同溫度、不同時間段采摘的一芽一葉的進行分開處理,使得失水率大致相同,提高茶葉品質,同時,加入富硒水,使得茶葉富硒,提高茶葉功效,再通過將鮮葉平攤后低溫存儲,有效防止鮮葉腐敗變質及高溫氧化。
附圖說明
圖1示出本發明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茶葉的預處理工藝,該工藝由以下步驟組成:
1)鮮葉采摘:在茶樹上選擇顏色鮮亮的一芽一葉,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芽一葉,自上而下將一芽一葉從茶樹上揪下放置于竹簍內制得鮮葉原料;
2)一次攤晾:根據采摘溫度將上午采摘、下午采摘的鮮葉原料分開平鋪于竹簸箕內進行避光攤晾制得一次攤晾料,當溫度為25℃時,采摘的鮮葉原料攤晾時間為4小時;當溫度為20℃時,采摘的鮮葉原料攤晾時間為6小時;
3)除塵:將步驟2)制得的一次攤晾料放置于風選機內進行除塵制得凈原料;
4)噴霧加濕:將步驟3)制得的凈原料按相同厚度平鋪于采用尼龍網作為運輸帶的帶式輸送機上連續傳送,在所述的帶式輸送機上端設有霧化噴頭進行噴霧,所述的噴霧介質為富硒水;
5)二次攤晾:將經步驟4)噴霧加濕后的凈原料再次放置于竹簸箕內進行避光攤晾制得二次攤晾料,攤晾溫度為25℃,攤晾時間為8小時;
6)存儲:將步驟5)制得的二次攤晾料平鋪于竹簸箕后放置于冷庫內進行存儲,存儲溫度為1℃。
本發明所述步驟2)內平鋪厚度為3.5cm,所述步驟4)內凈原料平鋪厚度為2.5cm,所述步驟4)內帶式輸送機的轉速為250r/min,所述步驟4)內富硒水的硒含量為280ug/L,所述步驟5)內平鋪厚度為3.5cm。
實施例2
如圖1所示,一種茶葉的預處理工藝,該工藝由以下步驟組成:
1)鮮葉采摘:在茶樹上選擇顏色鮮亮的一芽一葉,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芽一葉,自上而下將一芽一葉從茶樹上揪下放置于竹簍內制得鮮葉原料;
2)一次攤晾:根據采摘溫度將上午采摘、下午采摘的鮮葉原料分開平鋪于竹簸箕內進行避光攤晾制得一次攤晾料,當溫度為20℃時,采摘的鮮葉原料攤晾時間為-6小時;當溫度為15℃時,采摘的鮮葉原料攤晾時間為8小時;
3)除塵:將步驟2)制得的一次攤晾料放置于風選機內進行除塵制得凈原料;
4)噴霧加濕:將步驟3)制得的凈原料按相同厚度平鋪于采用尼龍網作為運輸帶的帶式輸送機上連續傳送,在所述的帶式輸送機上端設有霧化噴頭進行噴霧,所述的噴霧介質為富硒水;
5)二次攤晾:將經步驟4)噴霧加濕后的凈原料再次放置于竹簸箕內進行避光攤晾制得二次攤晾料,攤晾溫度為24℃,攤晾時間為9小時;
6)存儲:將步驟5)制得的二次攤晾料平鋪于竹簸箕后放置于冷庫內進行存儲,存儲溫度為0℃。
本發明所述步驟2)內平鋪厚度為3cm,所述步驟4)內凈原料平鋪厚度為2cm,所述步驟4)內帶式輸送機的轉速為200r/min,所述步驟4)內富硒水的硒含量為270ug/L,所述步驟5)內平鋪厚度為3cm。
實施例3
如圖1所示,一種茶葉的預處理工藝,該工藝由以下步驟組成:
1)鮮葉采摘:在茶樹上選擇顏色鮮亮的一芽一葉,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芽一葉,自上而下將一芽一葉從茶樹上揪下放置于竹簍內制得鮮葉原料;
2)一次攤晾:根據采摘溫度將上午采摘、下午采摘的鮮葉原料分開平鋪于竹簸箕內進行避光攤晾制得一次攤晾料,當溫度為23℃時,采摘的鮮葉原料攤晾時間為5小時;當溫度為18℃時,采摘的鮮葉原料攤晾時間為7小時;
3)除塵:將步驟2)制得的一次攤晾料放置于風選機內進行除塵制得凈原料;
4)噴霧加濕:將步驟3)制得的凈原料按相同厚度平鋪于采用尼龍網作為運輸帶的帶式輸送機上連續傳送,在所述的帶式輸送機上端設有霧化噴頭進行噴霧,所述的噴霧介質為富硒水;
5)二次攤晾:將經步驟4)噴霧加濕后的凈原料再次放置于竹簸箕內進行避光攤晾制得二次攤晾料,攤晾溫度為24.5℃,攤晾時間為7小時;
6)存儲:將步驟5)制得的二次攤晾料平鋪于竹簸箕后放置于冷庫內進行存儲,存儲溫度為0.5℃。
本發明所述步驟2)內平鋪厚度為3.3cm,所述步驟4)內凈原料平鋪厚度為2.3m,所述步驟4)內帶式輸送機的轉速為225r/min,所述步驟4)內富硒水的硒含量為275ug/L,所述步驟5)內平鋪厚度為3.3cm。
本發明不局限于上述具體的實施方式,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從上述構思出發,不經過創造性的勞動,所做出的種種變換,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