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的面條機。
背景技術:
市場上在售的面條機種類很多,常規的面條機均包括容面腔、可拆裝安裝在容面腔前端的擠面筒,擠面筒為了要把擠面的壓力分散在容面腔的表面,需要設置較大的法蘭盤,導致擠面筒的體積較大,而且不利于日常的拆裝維護,有些面條機為了使擠面筒能更好地分散擠面的壓力,還會另外蓋接一面板,導致該結構非常復雜,模具成本、材料成本居高不下。
因此,需要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易拆裝以便于使用、維護、清洗,制造成本低的新型的面條機,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
按此目的設計的一種新型的面條機,包括設有轉軸孔和擠面管的容面腔,轉軸孔和擠面管之間設有相互傳動的攪面機構和擠面機構,其結構特征在于,所述擠面機構包括擠面筒、固定螺母和出面模頭;擠面筒呈空心筒狀,其橫向套入擠面管內,并且尾端伸入容置腔內,首端開口與擠面管裝配在一起,擠面筒尾端的頂部開設有進料口;出面模頭安裝在擠面管的前端開口和擠面筒的首端開口上,固定螺母通過螺紋與擠面管旋緊并把擠面筒、出面模頭固定在擠面管上。
所述進料口一側設有豎向的切面齒,切面齒向前延伸連通至擠面筒的首端;擠面管上對應切面齒的位置開設有缺口,擠面筒套入擠面管內時,切面齒與缺口相互裝配。
所述擠面筒的首端開口設有法蘭,擠面筒套入擠面管內時,法蘭抵靠在擠面管的前端開口上,法蘭與擠面管之間設有第一限位機構。
所述第一限位機構包括在擠面管內壁上設置的若干第一限位孔,在法蘭后側對應第一限位孔的位置設置的若干第一限位凸塊;擠面筒套入擠面管內時,第一限位孔與第一限位凸塊相互裝配。
所述法蘭外部設有螺紋,擠面管外部設有螺紋,兩組螺紋組合成外螺紋,外螺紋與固定螺母內部設置的內螺紋旋緊裝配;法蘭外部設置的螺紋圈數與擠面管外部設置的螺紋圈數的比為1:2。
所述出面模頭與擠面筒之間設有第二限位機構,所述第二限位機構包括在法蘭前側設置的若干第二限位凸塊,在出面模頭內側對應第二限位凸塊的位置設置的若干第二限位孔;出面模頭安裝在擠面管的前端開口和擠面筒的首端開口上時,第二限位凸塊與第二限位孔相互裝配。
所述出面模頭呈蓋狀,蓋接在擠面管的前端開口和擠面筒的首端開口上,固定螺母與擠面管旋緊時,把出面模頭緊壓在擠面管的前端開口和擠面筒的首端開口上,出面模頭表面布滿出面孔。
所述出面模頭包括圓筒形模座和模頭;圓筒形模座軸向固定在擠面管的前端開口和擠面筒的首端開口上,其下側設有開口,模頭插入該開口上,兩者形成整體圓筒形的出面模頭,模頭設有朝下的出面孔;固定螺母與擠面管旋緊時,把出面模頭緊壓在擠面管的前端開口和擠面筒的首端開口上。
所述開口兩側設有傾斜的鍥口;鍥口的傾斜方向與圓筒形模座軸向方向的夾角為a,a為3-15度;鍥口與模頭形成空隙位,該空隙位形成其中之一的第二限位孔,第二限位凸塊插入該第二限位孔內。
所述攪面機構包括攪拌軸,擠面機構還包括擠面軸,攪拌軸轉動連接在容面腔內,擠面軸轉動連接在擠面管內,攪拌軸與擠面軸相互傳動連接。
本實用新型通過上述的技術改進,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擠面筒可通過插接的方式穩固地安裝在擠面管內,擠面筒所受的擠面壓力能夠通過擠面管均勻分散在容面腔,使其能夠承受較大的擠面壓力,使用更加安全可靠。擠面筒與擠面管裝拆操作簡便,便于日常的使用、維護、清洗工作,擠面筒能夠通用更多形式的出面模頭,適用性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分解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又一方位的分解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主視圖(剖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俯視圖(剖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擠面機構的主視圖(剖視)。
圖6為圖5的分解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擠面機構的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參見圖1-圖7,本新型的面條機,包括設有轉軸孔11和擠面管12的容面腔1,轉軸孔11和擠面管12之間設有相互傳動的攪面機構和擠面機構,擠面機構包括擠面筒2、固定螺母3和出面模頭;擠面筒2呈空心筒狀,其橫向套入擠面管12內,并且尾端伸入容置腔內,首端開口與擠面管12裝配在一起,擠面筒2尾端的頂部開設有進料口21;出面模頭安裝在擠面管12的前端開口和擠面筒2的首端開口上,固定螺母3通過螺紋與擠面管12旋緊并把擠面筒2、出面模頭固定在擠面管12上。
擠面管12與容面腔1一體成型,裝配時,擠面筒2先套入擠面管12內(從擠面管12的前部開口套入),再安裝出面模頭,然后旋緊固定螺母3即可,擠面筒2套入擠面管12時,由于擠面管12具有一定的長度,因此,能夠很好地保證兩者的同心度,有效避免晃動的現象。
進一步地,進料口21一側設有豎向的切面齒211,切面齒211向前延伸連通至擠面筒2的首端;擠面管12上對應切面齒211的位置開設有缺口121,擠面筒2套入擠面管12內時,切面齒211與缺口121相互裝配。常規面條機的切面齒無法與進料筒或容面腔做成一體成型,制作成本高,而且裝配繁瑣、也難以清洗。本技術方案中,切面齒211能夠與擠面筒2一體成型,能夠大幅度降低制造成本,使裝配更加簡便,而且切面齒211與缺口121之間可起到限位、分散受力的作用,避免擠面筒2與擠面管12錯裝,提高同心度,有效避免晃動現象,還可更好地分散受力。
進一步地,擠面筒2的首端開口設有法蘭212,擠面筒2套入擠面管12內時,法蘭212抵靠在擠面管12的前端開口上,保證固定螺母3旋緊后能夠把擠面筒2緊壓在擠面管12的前端開口上。
法蘭212與擠面管12之間設有第一限位機構,其中,第一限位機構包括在擠面管12內壁上設置的若干第一限位孔122,在法蘭212后側對應第一限位孔122的位置設置的若干第一限位凸塊2121;擠面筒2套入擠面管12內時,第一限位孔122與第一限位凸塊2121相互裝配,同樣能夠避免擠面筒2與擠面管12錯裝,提高同心度,有效避免晃動現象,更好地分散受力。
進一步地,法蘭212外部設有螺紋,擠面管12外部設有螺紋,兩組螺紋組合成外螺紋,外螺紋與固定螺母3內部設置的內螺紋旋緊裝配;法蘭212外部設置的螺紋圈數與擠面管12外部設置的螺紋圈數的比為1:2,例如,本實施例法蘭212外部設置的螺紋圈數為一圈與擠面管12外部設置的螺紋圈數為兩圈,這三圈螺紋連續構成外螺紋,第一限位機構能夠進一步保證,前述兩組螺紋能夠構成連續螺旋的外螺紋,它們之間不會有錯位。在法蘭212外部設置螺紋,能夠借助固定螺母3的固定力,使擠面筒2能夠更好地固定在擠面管12上。
進一步地,出面模頭與擠面筒2之間設有第二限位機構,所述第二限位機構包括在法蘭212前側設置的若干第二限位凸塊2122,在出面模頭內側對應第二限位凸塊2122的位置設置的若干第二限位孔42;出面模頭安裝在擠面管12的前端開口和擠面筒2的首端開口上時,第二限位凸塊2122與第二限位孔42相互裝配,第二限位機構能夠防止出面模頭與擠面筒2錯裝,還能保證面條機在擠面時,出面模頭不會發生轉動,并且能夠均勻分散它們所受到的擠面壓力,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擠面筒2能夠適用多種類型的出面模頭。如常規呈蓋狀的出面模頭(圖中未標出),其蓋接在擠面管12的前端開口和擠面筒2的首端開口上,固定螺母3與擠面管12旋緊時,把出面模頭緊壓在擠面管12的前端開口和擠面筒(2)的首端開口上,出面模頭表面布滿出面孔。
本實施例所采用的出面模頭包括圓筒形模座4和模頭5;圓筒形模座4軸向固定在擠面管12的前端開口和擠面筒2的首端開口上,其下側設有開口41,模頭5插入該開口41上,兩者形成整體圓筒形的出面模頭,模頭5設有朝下的出面孔51;固定螺母3與擠面管12旋緊時,把出面模頭緊壓在擠面管12的前端開口和擠面筒2的首端開口上。進一步地,開口41兩側設有傾斜的鍥口43;鍥口43的傾斜方向與圓筒形模座4軸向方向的夾角為a,a為3-15度,進一步優選為5度,通過傾斜設置的鍥口43,模頭5能夠更容易從圓筒形模座4拆出;鍥口43與模頭5形成空隙位,空隙位能夠避免模頭5所受的擠面壓力直接分散在圓筒形模座4的開口41上,能夠防止開口41受力過大而爆開,使圓筒形模座4和模頭5能夠通過塑料制成,無需金屬制成,能夠減小表面溫升、節約制造成本;另外,兩側的空隙位分別形成其中之一的第二限位孔42,第二限位凸塊2122插入該第二限位孔42內,使模頭5所受的擠面壓力能夠分散于擠面筒2及圓筒形模座4上,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進一步地,攪面機構包括攪拌軸7,擠面機構還包括擠面軸6,攪拌軸7轉動連接在容面腔1內,擠面軸6轉動連接在擠面管12內(即擠面筒2內),攪拌軸7與擠面軸6相互傳動連接,滿足和面、切面、擠面的使用功能。
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而非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依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內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實用新型所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