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烘焙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茶葉熱氣烘焙裝置。
背景技術:
茶葉是指茶樹的葉子和芽,別名茶、槚、茗、荈,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綠灌木茶樹的葉子以及用這些葉子泡制的飲料。茶葉中所含的成份很多,將近500種。主要有咖啡堿、茶堿、可可堿、膽堿、黃嘌呤、黃酮類及甙類化合物、茶鞣質、兒茶素、萜烯類、酚類、醇類、醛類、酸類、酯類、芳香油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蛋白質和氨基酸。氨基酸有半胱氨酸、蛋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等。茶中還含有鈣、磷、鐵、氟、碘、錳、鉬、鋅、硒、銅、鍺、鎂等多種礦物質。茶葉中的這些成份,對人體是有益的,其中尤以錳能促進鮮茶中維生素C的形成,提高茶葉抗癌效果。在茶葉的加工過程中,焙茶是必不可少的步驟,焙茶又稱制茶、炒茶,即用溫火烘茶,一方面是為了通過物理變化降低水份含量、確保存放期間的品質,另一方面是為了改善或調整茶的色、香、味、形。
現(xiàn)有茶葉烘焙分為人工烘焙和機器烘焙,人工炒制的茶葉一般都較完整、鮮亮,口感比較清純,相較而言機器炒制的茶葉效果不是很好,烘烤的溫度及時間不能隨時控制,具體原因在于:一、烤爐預熱溫度不足,成型產品隨即入爐,使得烤焙時間延長,水分過度蒸發(fā)。因此,烘焙損耗大,產品表面厚、顏色淺,表皮無法充分焦化,以致缺乏金黃色澤且內部組織粗糙。二、烤爐溫度太高,烤焙時產品表面過早形成硬皮,使得內部組織膨脹受到壓制,并且因其產品表面著色較快,使操作者誤認為產品已烤好而提前結束烤焙。這種產品的內部較黏而密實,達不到應有的松軟,也沒有正常的香味。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現(xiàn)有的機器炒茶因烘烤溫度、時間不能及時控制而影響成型茶葉質量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特提供一種茶葉熱氣烘焙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茶葉熱氣烘焙裝置,包括熱氣灶、烘焙罐、轉軸、擋板以及盛放裝置,烘焙罐的下端與熱氣灶相通相連,所述擋板設置在烘焙罐中且擋板的形狀與烘焙罐的內腔形狀相匹配,轉軸穿過擋板的中心位置轉動設置在烘焙罐的側壁上;所述盛放裝置固定在烘焙罐的上端。在需烘茶時,將茶葉倒入盛放裝置,熱氣灶中的熱氣將從烘焙罐的下端進入烘焙罐中,轉動轉軸,熱氣將通過擋板與烘培罐間的間隙向上流動進入盛放裝置中對茶葉進行烘烤。在本方案中,轉動轉軸,通過改變擋板與烘培罐間的水平夾角大小即可控制烘烤溫度及烘烤時間。當水平夾角較小時,進入盛放裝置中的熱氣較少,分散到每個茶葉上的溫度相對較低,當水平夾角較大時,進入盛放裝置中的熱氣較多,分散到每個茶葉上的溫度相對較高,當水平夾角為零時,擋板將阻斷熱氣的上升,使之不再對茶葉進行烘烤。本方案操作簡單方便,解決了因烘烤溫度、時間不能及時控制而影響成型茶葉質量的缺陷。
為更好地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所述盛放裝置包括從下至上依次相通連接的底座、過渡段以及擋圈,底座中設置有篩網;所述底座的下端套設在烘焙罐的上端。在本方案中,茶葉鋪設在篩網的上端,熱氣將通過篩網上的孔進入底座中對茶葉進行烘烤,擋圈的設置對茶葉起到了阻擋作用,避免茶葉從盛放裝置中拋出。
進一步地,所述擋圈的外側壁上設置有把手。把手的設置便于工作人員提拉盛放裝置,便于盛放裝置的安裝和拆卸。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結構,所述轉軸穿出烘焙罐的一端上連接有手握端。手握端的設置便于工作人員轉動轉軸,保證能夠較好地控制烘烤溫度及烘烤時間。
進一步地,所述烘焙罐和擋板均采用陶瓷材料。陶瓷材料的保溫及傳熱效果較好,烘焙罐和擋板由陶瓷材料制成能夠避免熱氣被較快的揮發(fā),節(jié)約了熱能。
進一步地,所述過渡段為圓臺結構,過渡段的小直徑段與底座連接、大直徑段與擋圈連接。本方案中的過渡段為圓臺結構,較圓柱結構而言,容納面積較大,可同時段烘烤大量的茶葉。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如下:
1、轉軸的兩端分別轉動設置在烘培罐的兩側壁上,通過轉動轉軸改變擋板與烘培罐間的水平夾角大小即可控制烘烤溫度及烘烤時間,操作簡單方便,解決了因烘烤溫度、時間不能及時控制而影響成型茶葉質量的缺陷。
2、篩網的設置便于熱氣進入底座中對茶葉進行烘烤,擋圈的設置對茶葉起到了阻擋作用,避免茶葉從盛放裝置中拋出。
3、把手的設置便于工作人員提拉盛放裝置,便于盛放裝置的安裝與拆卸。
4、手握端的設置便于工作人員轉動轉軸,保證能夠較好地控制烘烤溫度及烘烤時間。
5、陶瓷材料的保溫及傳熱效果較好,烘焙罐和擋板由陶瓷材料制成能夠避免熱氣被較快的揮發(fā),節(jié)約了熱能。
6、過渡段為圓臺結構,較圓柱結構而言,容納面積較大,可同時段烘烤大量的茶葉。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茶葉熱氣烘焙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烘培罐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篩網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所對應的零部件名稱如下:
1-熱氣灶,2-烘焙罐,3-轉軸,4-擋板,5-盛放裝置,6-底座,7-過渡段,8-擋圈,9-篩網,10-把手,11-手握端。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圖3所示,一種茶葉熱氣烘焙裝置,包括熱氣灶1、烘焙罐2、轉軸3、擋板4以及盛放裝置5,烘焙罐2的下端與熱氣灶1相通相連,所述擋板4設置在烘焙罐2中且擋板4的形狀與烘焙罐2的內腔形狀相匹配,轉軸3穿過擋板4的中心位置轉動設置在烘焙罐2的側壁上;所述盛放裝置5固定在烘焙罐2的上端。在需烘茶時,將茶葉倒入盛放裝置5,熱氣灶1中的熱氣將從烘焙罐2的下端進入烘焙罐2中,轉動轉軸3,熱氣將通過擋板4與烘培罐2間的間隙向上流動進入盛放裝置5中對茶葉進行烘烤。在本實施例中,轉動轉軸3,通過改變擋板4與烘培罐2間的水平夾角大小即可控制烘烤溫度及烘烤時間。當水平夾角較小時,進入盛放裝置5中的熱氣較少,分散到每個茶葉上的溫度相對較低,當水平夾角較大時,進入盛放裝置5中的熱氣較多,分散到每個茶葉上的溫度相對較高,當水平夾角為零時,擋板4將阻斷熱氣的上升,使之不再對茶葉進行烘烤。本實施例操作簡單方便,解決了因烘烤溫度、時間不能及時控制而影響成型茶葉質量的缺陷。
為更好地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所述盛放裝置5包括從下至上依次相通連接的底座6、過渡段7以及擋圈8,底座6中設置有篩網9;所述底座6的下端套設在烘焙罐2的上端。在本實施例中,茶葉鋪設在篩網9的上端,熱氣將通過篩網9上的孔進入底座6中對茶葉進行烘烤,擋圈8的設置對茶葉起到了阻擋作用,避免茶葉從盛放裝置5中拋出。
進一步地,所述擋圈8的外側壁上設置有把手10。把手10的設置便于工作人員提拉盛放裝置5,便于盛放裝置5的安裝和拆卸。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結構,所述轉軸3穿出烘焙罐2的一端上連接有手握端11。手握端11的設置便于工作人員轉動轉軸3,保證能夠較好地控制烘烤溫度及烘烤時間。
進一步地,所述烘焙罐2和擋板4均為陶瓷材料。陶瓷材料的保溫及傳熱效果較好,烘焙罐2和擋板4由陶瓷材料制成能夠避免熱氣被較快的揮發(fā),節(jié)約了熱能。
進一步地,所述過渡段7為圓臺結構,過渡段7的小直徑段與底座6連接、大直徑段與擋圈8連接。本實施例中的過渡段7為圓臺結構,較圓柱結構而言,容納面積較大,可同時段烘烤大量的茶葉。
實施例1
一種茶葉熱氣烘焙裝置,包括熱氣灶1、烘焙罐2、轉軸3、擋板4以及盛放裝置5,烘焙罐2的下端與熱氣灶1相通相連,所述擋板4設置在烘焙罐2中且擋板4的形狀與烘焙罐2的內腔形狀相匹配,轉軸3穿過擋板4的中心位置轉動設置在烘焙罐2的側壁上;所述盛放裝置5固定在烘焙罐2的上端。
實施例2
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所述盛放裝置5包括從下至上依次相通連接的底座6、過渡段7以及擋圈8,底座6中設置有篩網9;所述底座6的下端套設在烘焙罐2的上端。
實施例3
本實施例在實施例2的基礎上,所述擋圈8的外側壁上設置有把手10。
實施例4
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或實施例2或實施例3的基礎上,所述轉軸3穿出烘焙罐2的一端上連接有手握端11。
實施例5
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或實施例2或實施例3或實施例4的基礎上,所述烘焙罐2和擋板4均為陶瓷材料。
實施例6
本實施例在實施例2或實施例3或實施例4或實施例5的基礎上,所述過渡段7為圓臺結構,過渡段7的小直徑段與底座6連接、大直徑段與擋圈8連接。
如上所述,可較好地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