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制茶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茶葉萎凋槽。
背景技術:
茶葉萎凋是茶類制作中的第一道重要工序,就是將新鮮采下的茶葉通過晾、烘、烤、吹等方式去除茶葉的部分水分。其作用是使鮮葉片由脆硬變得柔軟、便于揉捻,同時促進葉中所含淀粉、蛋白質、不溶性原果膠等鮮葉成分氧化降解,生成葡萄糖、氨基酸、可浴性果膠等有益物質。目前制茶企業普遍采用萎凋裝置來替代自然萎凋,這樣可以克服自然萎凋天氣條件的限制并且提高了茶葉萎凋的效率和質量。萎凋槽是一種加溫萎凋裝置,其特點是利用爐灶產生的熱風來萎凋鮮葉,其結構由槽體、風機、加溫裝置三部組成。萎凋槽的結構和性能決定了其作業效率及茶葉品質。市面上的萎凋槽結構一般為風機、加溫裝置和槽體在水平一條直線上,部分加溫裝置置于槽體底部。這種結構的萎凋槽到達茶葉的熱風溫度與風量大小均勻性差,造成不同位置的茶葉萎凋效果差異較大,不利于茶葉品質質量控制。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茶葉萎凋槽,它不但結構簡單成本低,而且生產效率高、茶葉萎凋質量好、工藝控制簡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茶葉萎凋槽,包括鼓風裝置、加熱裝置、槽體、控制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鼓風裝置設置在加熱裝置上方;所述加熱裝置包括L型管道和設置在L型管道底部加熱體,所述L型管道垂直方向與鼓風裝置出風口連通;所述槽體與加熱裝置設置有卡扣扣接,所述槽體內部設置有一個呈銳角傾斜的圓弧型管道,所述圓弧型管道與加熱裝置L型管道水平連通;所述控制裝置設置在加熱裝置一側。
進一步的,所述鼓風裝置為軸流風機,其進風口設置有網狀防護罩。
進一步的,所述加熱裝置的加熱體為功率可調的電阻絲或石英管。
進一步的,所述加熱裝置L型管道與槽體圓弧型管道連接處設置有防塵罩,所述防塵罩上設置有溫度傳感器。
進一步的,所述槽體內部管道上方設置有水平篩網,所述槽體底部設置有活動腳輪。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采用了新的熱風管道設計,使熱風溫度、流量分布更均勻,避免了傳統萎凋槽常見的熱風溫度、流量不均勻造成部分茶葉燒焦或脫水不足等問題,提高了茶葉萎凋的品質和工藝穩定性;萎凋槽的熱量利用更合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萎凋的效率;槽體與加熱裝置可以組裝和分離,使設備更易于安裝和移動。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記編號說明如下:1、鼓風裝置;2、加熱裝置;3、槽體;4、控制裝置;11、防護罩;21、L型管道;22、加熱體;23、卡扣;24、防塵罩;31、圓弧型管道;32、篩網;33、活動腳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茶葉萎凋槽包括鼓風裝置1、加熱裝置2、槽體3和控制裝置4。所述鼓風裝置1設置在加熱裝置2上方,所述鼓風裝置1為軸流風機風機,其進風口設置有網狀防護罩11;所述加熱裝置包括L型管道21和設置在L型管道21底部的加熱體22,所述L型管道21垂直方向與鼓風裝置1出風口連通,所述加熱體22為功率可調的電阻絲或石英管;所述槽體3與加熱裝置2設置有卡扣23扣接,所述槽體3內部設置有一個呈銳角傾斜的圓弧型管道31,所述圓弧型管道31與L型管道21水平連通,所述圓弧型管道31與L型管道21連接處設置有防塵罩24,所述防塵罩24上設置有溫度傳感器,所述槽體3內部圓弧型管道31上方設置有水平篩網32,所述槽體3底部設置活動腳輪33;所述控制裝置4設置于加熱裝置2一側。
本實用新型所述鼓風裝置1的功率與槽體3的長度設置有關聯,空氣在鼓風裝置1作用下進入加熱裝置2的L型管道21并被加熱體22加熱到設定溫度,熱空氣再經過防塵罩24進入圓弧型管道31,并以一定流量通過圓弧型管道31上方水平篩網32,最終與茶葉接觸帶走水分排放到環境里。根據茶葉萎凋去除水分的要求,可以在控制裝置4上設定加熱空氣的溫度,通過防塵罩24上的溫度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控熱風溫度,并經控制裝置4自動調節加熱體功率,保證熱風溫度在可控范圍內;L型管道21使空氣進入加熱裝置2后氣流形成渦旋,從而使空氣均勻受熱。萎凋槽的控制裝置4還可以設定萎凋工序的時間,萎凋槽工作時間達到設定時間后發出報警信號,可以實現萎凋工序的定量定時管控,提高萎凋工藝的穩定性,避免了傳統萎凋槽僅靠工人經驗來控制萎凋時間造成茶葉萎凋不充分或失水過度等情況的發生。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