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豆制品自動化生產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豆制品自動化生產過程中使用的點漿攪拌裝置。
背景技術:
豆制品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營養佳品。豆漿、豆腐、豆腐干、豆腐乳等豆制品的生產,一般需經過選豆、浸豆、磨豆、濾漿、煮漿、點漿、成型等7個主要步驟。具體來說,在制作過程中,需先挑選優質黃豆,將黃豆浸泡后磨成漿液,再用凝固劑如鹵水點、游酸漿等制成豆腐腦,再制成水豆腐或壓制成干豆腐。
在這些步驟中,最重要的步驟就是點漿,點漿過程是豆制品加工過程中漿液和凝固劑混合反應的過程,是一個化學變化過程。用適量的凝固劑去凝固好一定量的漿液,然后控制好漿液濃度、鹽鹵濃度、漿鹵比例、攪拌方式、點漿溫度等工藝參數,最后完成點漿過程,點漿的工藝好壞直接影響豆制品的出品率和質量。
傳統的點漿過程是人工操作來完成,但是這種方式對操作者的要求較高,凝固劑增加量掌控不好或者攪拌過程控制不當,均有可能造成點漿失敗,且人工點漿不適用于批量的豆制品生產過程。現有的機械式點漿攪拌裝置,通常是在點漿裝置底部設置機械攪拌裝置,持續對漿液進行攪拌直至漿液凝固,但這種機械攪拌方式仍有缺陷,具體來說,若攪拌裝置的攪拌速度過慢,則無法實現凝固劑與漿液的充分混合,而若攪拌裝置的攪拌速度過快,又會大面積地對正在凝固的漿液造成破壞。因而,現在亟需一種既可以保證凝固劑與漿液充分混合又不影響漿液凝固的點漿攪拌裝置,以提高大批量自動化生產豆制品的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高大批量自動化豆制品的生產效率,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點漿攪拌裝置,所述點漿攪拌裝置包括攪拌罐、攪拌電機、攪拌桿及攪拌頭,所述攪拌罐用于容納漿液,所述攪拌電機設于攪拌罐上,所述攪拌桿連接所述攪拌電機與所述攪拌頭,所述攪拌電機通過所述攪拌桿帶動所述攪拌頭轉動,所述攪拌頭可隨所述漿液液面升降而沿所述攪拌桿上下活動。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實施例中,攪拌頭包括一連接部件以及固定于連接部件上的至少二個攪拌槳。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實施例中,連接部件具有一中心通孔,攪拌頭通過中心通孔套于攪拌桿外。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實施例中,攪拌桿的橫截面與中心通孔的形狀匹配,攪拌桿的橫截面小于中心通孔;攪拌桿的橫截面最大外徑大于中心通孔的最小內徑。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實施例中,攪拌桿的橫截面與中心通孔為三角形、長方形、六邊形、橢圓形、具有一切邊的圓形或具有一凸塊的圓形。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實施例中,攪拌桿具有一截面穿孔,連接部件嵌于截面穿孔內。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實施例中,連接部件的橫截面與截面穿孔的形狀匹配,連接部件的橫截面與截面穿孔的形狀為一字形、十字形或Y字形。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實施例中,攪拌槳的形狀為扇形、方形、圓形或圓弧形,攪拌槳內部為實心或形成中空。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實施例中,連接部件具有一中空腔,用以在攪拌時排開漿液產生浮力,浮力大于攪拌頭自身重力。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實施例中,攪拌槳的橫截面與其旋轉切向形成直角,或逆時針形成銳角。
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實施例中,攪拌頭的材料為金屬、塑料、橡膠、陶瓷、木材或其組合。
本實用新型通過對點漿攪拌裝置的優化設計,使得該裝置的攪拌頭在攪拌過程中能夠隨著漿液液面變化而始終半浮于漿液上方,既能夠保證凝固劑與漿液的充分混合,又避免了攪拌頭轉動對漿液凝固的不利影響,為豆制品的自動化大規模生產奠定了關鍵的設備基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點漿攪拌裝置可以使攪拌穩定在漿液液面上方進行,不會對正在凝固的漿液造成破壞,提高了豆制品的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點漿攪拌裝置的縱向剖面示意圖。
圖2為圖1中C區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3為圖1中沿A-A方向的攪拌桿與攪拌頭橫截面示意圖。
圖4為攪拌桿與攪拌頭嵌套配合的其他實施方式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攪拌桿與攪拌頭嵌套配合的示意圖。
圖6為圖5中沿B-B方向的攪拌桿與攪拌頭橫截面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攪拌桿與攪拌頭嵌套配合的其他實施方式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攪拌頭的三視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提供的攪拌頭示意圖。
主要元件符號說明如下:
點漿攪拌裝置 100
攪拌罐 10
攪拌罐蓋 11
罐蓋拉手 12
凝固劑添加口 13
攪拌電機 20
攪拌電機支架 21
攪拌電機防污盤 22
攪拌桿 30、30’
限位器 31
截面穿孔 32
攪拌頭 40、40’
攪拌槳 41
連接部件 42、42’
中心通孔 43
中空腔 44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實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點漿攪拌裝置的縱向剖面示意圖。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提供一種點漿攪拌裝置100,點漿攪拌裝置100主要包括攪拌罐10、攪拌電機20、攪拌桿30及攪拌頭40。在一實施例中,點漿攪拌裝置100還包括一攪拌電機支架21,攪拌電機20通過攪拌電機支架21而固定于攪拌罐10上方,攪拌電機20的正下方還可設置一攪拌電機防污盤22,用以防止漿液、蒸汽等濺入攪拌電機20,同時也用以防止攪拌電機20中的油污滴入攪拌罐10中而污染漿液。
攪拌罐10內壁及外壁均采用不銹鋼板制作,內壁與外壁之間填充巖棉用于保溫。攪拌罐10的內膽用于容納研磨及過濾后的漿液。在一實施例中,點漿攪拌裝置100還包括一攪拌罐蓋11,蓋合于攪拌罐10上開口,攪拌罐蓋11可以與攪拌罐10采用相同的雙層保溫結構設計,可采用二片對開式結構,其上表面固定有二罐蓋拉手12,方便開合攪拌罐蓋,罐蓋拉手12較佳是采用隔熱材料制作,例如樹脂等;攪拌罐蓋11還可設計有一凝固劑添加口13,用以在點漿過程中方便地添加凝固劑。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中,攪拌桿30為一長直的桿狀結構,其具有相對的兩端,其一端朝上與攪拌電機20緊密套牢,其另一端伸入攪拌罐10,為后續攪拌頭的活動提供軌道。在一實施方式中,攪拌桿30與上端相對的下端,具有一限位器31,用于限定后續攪拌頭40沿攪拌桿30上下活動的活動范圍下限,避免攪拌頭40沿攪拌桿30下端脫離攪拌桿30。限位器31可采用卡簧、卡扣或螺絲式限位器。攪拌桿30較佳是采用不銹鋼材料制作。
在本實用新型中,攪拌頭40是與攪拌桿30互為獨立的部件,在使用過程中,攪拌頭40可套于攪拌桿30外側,通過其嵌套圖案的設計,使得攪拌電機20可以通過攪拌桿30帶動攪拌頭40轉動,且攪拌頭40還可以沿著攪拌桿30上下活動。具體而言,請再參照圖2,圖2為圖1中C區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在一實施方式中,攪拌頭40包括一連接部件42,至少二個攪拌槳41,攪拌槳41固定于連接部件42的外側,連接部件42內側具有一中心通孔43,用于套入攪拌桿30。攪拌頭40的至少二個攪拌槳41與連接部件42可以為一體成型設計,也可以為分開設計,攪拌槳41可通過螺絲、卡槽等方式緊固于連接部件42的外側。攪拌槳41與連接部件42可以分別采用金屬、塑料、橡膠、陶瓷、木材、竹子或其組合制作而成,其中優選材料密度低于漿液的塑料、橡膠、木材等,以保證攪拌頭可隨所述漿液液面升降而沿所述攪拌桿上下活動,并且始終半浮于漿液液面上。
為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中,攪拌桿30可帶動攪拌頭40旋轉攪拌且攪拌頭40可沿攪拌桿30上下活動的原理,請再參照圖3。圖3為圖1中沿A-A方向的攪拌桿與攪拌頭橫截面示意圖。
如圖3所示,攪拌桿30的橫截面與攪拌頭40的中心通孔43的形狀相似且相互匹配,在圖3中,它們均為具一切邊的圓形,而攪拌桿30的橫截面小于攪拌頭40的中心通孔43。更準確地來說,為了使攪拌頭40能夠隨著攪拌桿30而旋轉攪拌,需要滿足的條件是:攪拌桿30的橫截面最大外徑(如圖3中的P-P線段),需大于攪拌頭40的中心通孔43的最小內徑(如圖3中的QQ線段)。如圖4所示,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攪拌桿30的橫截面與攪拌頭40的中心通孔43的形狀還可以為三角形、長方形、六邊形、橢圓形、具有一凸塊的圓形等,對于一些非規則的形狀,攪拌桿30的橫截面最大外徑大于攪拌頭40的中心通孔43的最小內徑可以進一步理解為攪拌桿30的橫截面最大外接圓的直徑,要大于攪拌頭40的中心通孔43的最小內切圓的直徑,正如圖4中的三角形的實施方式所示意的那樣。
請參照圖5,圖5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攪拌桿與攪拌頭嵌套配合的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攪拌桿30’同樣為一長直的桿狀結構,但其與連接部件42配合的方式為:攪拌桿30’上端采用閉合的形狀,并與攪拌電機20緊密套牢,其下端,為橫截面為一字形的截面穿孔32。攪拌頭40’是與攪拌桿30’互為獨立的部件,在使用過程中,攪拌頭40’可嵌于攪拌桿30’內的截面穿孔32中,通過其嵌套圖案的設計,使得攪拌電機20可以通過攪拌桿30’帶動攪拌頭40’轉動,且攪拌頭40’還可以沿著攪拌桿30’上下活動。具體而言,請再參照圖6,圖6圖6為圖5中沿B-B方向的攪拌桿與攪拌頭橫截面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攪拌頭40’包括一連接部件42’和至少二個攪拌槳41,攪拌槳41固定于連接部件42’的外側,在本實施例中,連接部件42’可不具有中心通孔,而其外形是與攪拌桿30’的截面穿孔32相匹配。二個攪拌槳41剛好沿截面穿孔32的一字截面的兩端延伸至攪拌桿30’的外側。攪拌桿30’與上端相對的下端,同樣可設一限位器31(圖5未示),用于限定后續攪拌頭40’沿攪拌桿30’上下活動的活動范圍下限,避免攪拌頭40’沿攪拌桿30’下端脫離攪拌桿30’。
可進一步參照圖7,圖7為本實用新型攪拌桿與攪拌頭嵌套配合的其他實施方式示意圖。截面穿孔32的形狀還可以為十字形或Y字形,三個攪拌漿、四個攪拌槳分別沿截面穿孔32的Y字截面、十字截面的三外端、四外端外延伸至攪拌桿30’外側。同樣的。攪拌頭40’的至少二個攪拌槳41與連接部件42’可以為一體成型設計,也可以為分開設計,攪拌槳41可通過螺絲、卡槽等方式緊固于連接部件42’的外側。攪拌槳41與連接部件42’可以分別采用金屬、塑料、橡膠、陶瓷、木材或其組合制作而成,其中優選材料密度低于漿液的塑料、橡膠、木材等,以保證攪拌頭可隨所述漿液液面升降而沿所述攪拌桿上下活動,并且始終半浮于漿液液面上。
為了使攪拌頭40在攪拌的過程中始終浮于液面上方,而不至于對液面下方正在凝固的漿液形成破壞,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攪拌頭40為具有浮球功能的攪拌頭,具體說來可再參照圖8,圖8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攪拌頭的三視圖。連接部件42具有一中空腔44,可以用以在攪拌時排開漿液以產生浮力,可以通過改變中空腔44的大小以及攪拌頭40的重量等參數,可控制攪拌頭40始終保持在漿液液面一固定位置持續進行穩定的攪拌,而不會因漿液總量、添加凝固劑量的變化而沉底破壞正在凝固的漿液。同樣的,對于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當攪拌頭40’不具有中心通孔時,其也可以具有中空腔44。
在本實施例中,攪拌槳41可以為半弧形的實心片材,也可以為方形、扇形等,在一較佳的實施方式中,為了增加攪拌頭40的浮力,攪拌槳41其本身也可以是具有空腔的空心片材,更甚者,攪拌槳可以是由若干浮球串結而成的浮球串,總結來說,攪拌槳的形狀可以是扇形、方形、圓形或圓弧形,攪拌槳內部可為實心,也可形成中空。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攪拌槳41的橫截面中心線N可與攪拌槳41旋轉切向F形成直角。但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攪拌頭還可以做多種變形,請再參照圖9,圖9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提供的攪拌頭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攪拌頭40’的連接部件42’可不設置中空腔,而是將攪拌槳41’橫截面中心線N設置成與攪拌槳41’的旋轉切向F逆時針形成銳角,如此一來,攪拌頭40’即使沒有中空腔排開漿液形成浮力,也可以通過控制銳角角度和攪拌頭40’旋轉速度,使攪拌過程中,漿液給攪拌頭40’的阻力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力剛好與攪拌頭40’的重力平衡,使攪拌頭40’保持在漿液液面一固定位置持續進行穩定的攪拌,不會因漿液總量、添加凝固劑量的變化變化而沉底破壞正在凝固的漿液。在本實施例中,攪拌槳41’的形狀可以是扇形、方形、圓形或圓弧形,內部可為實心也可形成中空。
攪拌槳41的形狀、中空腔44的設置、攪拌槳41的橫截面中心線N與攪拌槳41旋轉切向F所形成的角度等條件均可以任意組合,以形成符合本實用新型主旨。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即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