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冷卻裝置,具體是一種食品運輸設備的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大多數需要進行高溫處理,食品在進行高溫處理后,需要對已加工的食品進行冷卻,再輸送進行下一步操作;現有的冷卻方法是采用自然冷卻或采用專用冷卻設備進行冷卻,自然冷卻法冷卻速度慢,影響食品的加工效率,同時放置的時間增加可能會增加空氣的有害物體依附在食品上,對食品的衛生造成污染;采用專用冷卻設備進行冷卻,需要將食品拿到設備放置的位置進行冷卻,操作較為繁瑣,而且成本高,不利于大量使用,同樣會影響食品的加工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食品運輸設備的冷卻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食品運輸設備的冷卻裝置,包括頂板、連接桿、通道、第一出氣裝置、第一出氣孔、輸送帶、第二出氣裝置、輸送架、輸送板面、支撐架、萬向輪、底板、支撐桿、升降傳動機構、升降調節手輪、連接塊、升降桿、第一送風機、第二送風機、出氣管、U形管和第二出氣孔;所述頂板位于冷卻裝置的上側;所述連接桿是圓柱體結構;所述通道是L形結構,連接第一送風機和第一出氣裝置;所述第一出氣裝置是U形結構;所述第一出氣孔位于第一出氣裝置的內側,是圓形的孔狀結構;所述輸送帶位于第一出氣裝置的下側;所述第二出氣裝置位于輸送帶的兩側;所述輸送架位于第二出氣裝置的下方;所述輸送板面與輸送架直接相連;所述支撐架位于輸送架的下側;所述萬向輪位于底板的下方;所述底板是長方體結構;所述支撐桿位于底板的上方;所述升降傳動機構位于支撐桿的上端部;所述升降調節手輪位于連接塊的端部;所述連接塊位于升降傳動機構的側邊,是圓柱體結構,與升降傳動機構直接相連;所述升降桿位于升降傳動機構的上方;所述第一送風機位于頂板的下方;所述第二送風機位于輸送架的端部;所述出氣管與第二送風機直接相連;所述U形管位于出氣管的端部;所述第二出氣孔位于第二出氣裝置上的內側。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頂板是長方體結構。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連接桿連接頂板和第一出氣裝置。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通道位于連接桿的內部。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出氣裝置位于連接桿的端部。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撐桿與底板直接相連。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出氣孔是圓形的孔狀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為食品冷卻需要的設計,第二出氣裝置和第二出氣孔的添加,可以從水平側面對食品進行冷卻,達到初步冷卻的效果;第一出氣裝置和第一出氣孔的設計,可以從上側對輸送帶上的食品進行冷卻,達到集中冷卻的效果;兩者的結合,實現對食品的全面的冷卻。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食品運輸設備的冷卻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一種食品運輸設備的冷卻裝置中輸送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一種食品運輸設備的冷卻裝置中左視圖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頂板,2-連接桿,3-通道,4-第一出氣裝置,5-第一出氣孔,6-輸送帶,7-第二出氣裝置,8-輸送架,9-輸送板面,10-支撐架,11-萬向輪,12-底板,13-支撐桿,14-升降傳動機構,15-升降調節手輪,16-連接塊,17-升降桿,18-第一送風機,19-第二送風機,20-出氣管,21-U形管,22-第二出氣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3,一種食品運輸設備的冷卻裝置,包括頂板1、連接桿2、通道3、第一出氣裝置4、第一出氣孔5、輸送帶6、第二出氣裝置7、輸送架8、輸送板面9、支撐架10、萬向輪11、底板12、支撐桿13、升降傳動機構14、升降調節手輪15、連接塊16、升降桿17、第一送風機18、第二送風機19、出氣管20、U形管21和第二出氣孔22;所述頂板1位于冷卻裝置的上側,是長方體結構;所述連接桿2是圓柱體結構,連接頂板1和第一出氣裝置4;所述通道3是L形結構,位于連接桿2的內部,連接第一送風機18和第一出氣裝置4;所述第一出氣裝置4是U形結構,位于連接桿2的端部;所述第一出氣孔5位于第一出氣裝置4的內側,是圓形的孔狀結構,用于放出經通道3的風;所述輸送帶6位于第一出氣裝置4的下側,用于傳輸食品;所述第二出氣裝置7位于輸送帶6的兩側;所述輸送架8位于第二出氣裝置7的下方;所述輸送板面9與輸送架9直接相連;所述支撐架10位于輸送架8的下側,用于支撐輸送裝置;所述萬向輪11位于底板12的下方,方便冷卻裝置的移動;所述底板12是長方體結構;所述支撐桿13位于底板12的上方,與底板12直接相連;所述升降傳動機構14位于支撐桿13的上端部;所述升降調節手輪15位于連接塊16的端部,通過旋轉調節升降傳動機構14,從而改變升降桿17的長度;所述連接塊16位于升降傳動機構14的側邊,是圓柱體結構,與升降傳動機構14直接相連;所述升降桿17位于升降傳動機構14的上方;所述第一送風機18位于頂板1的下方,用于為第一出氣裝置4提供風力;所述第二送風機19位于輸送架8的端部,用于為第二出氣裝置7提供風力;所述出氣管20與第二送風機19直接相連;所述U形管21位于出氣管20的端部;所述第二出氣孔22位于第二出氣裝置7上的內側,是圓形的孔狀結構,用于放出經第二出氣裝置7的風。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