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冷卻裝置的玻纖布上膠烘干裝置,屬于印刷電路板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印刷電路板加工技術領域,需要將玻纖布上膠,再進行烘干形成半固化片,即pp片。現有的pp片主要用烘箱進行烘干,但是在烘干操作過程中,需要對玻纖布進行冷卻處理以達到更好的上膠效果,傳統冷卻裝置存在冷卻效率低效果不佳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冷卻裝置的玻纖布上膠烘干裝置,該具有冷卻裝置的玻纖布上膠烘干裝置通過冰水輪的設置,對經過烘箱加熱的浸有樹脂的玻纖布進行冷卻降溫,使得玻纖布表面樹脂硬化,增強上膠品質。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具有冷卻裝置的玻纖布上膠烘干裝置,包括左烘箱、右烘箱、冷卻箱、鼓風機、循環風機、左換熱器、右換熱器和排廢風機,所述鼓風機與左換熱器連接,所述左換熱器通過管道與左烘箱上端連接,所述左烘箱下端通過管道與循環風機連接,所述循環風機與右換熱器連接,所述右換熱器通過管道與右烘箱上端連接,所述右烘箱下端通過管道與排廢風機連接,所述冷卻箱位于左烘箱和右烘箱上方;
所述左換熱器和右換熱器均包括殼體和加熱油管,所述加熱油管內通有導熱油,所述左烘箱和右烘箱上下側分別對稱設置有上阻絕風箱和下阻絕風箱,此上阻絕風箱和下阻絕風箱分別通過一連接箱連接,所述循環風機與右換熱器之間設置有一過濾網,所述排廢風機的后端排氣管道與一廢氣爐連接,所述冷卻箱內設置有3個通有冷卻冰水的冰水輪,此3個冰水輪呈三角形狀設置;
所述冰水輪進一步包括內圈層、外殼層、輸水軸和排水軸,所述內圈層與外殼層之間形成一個供冰水通過的腔體,所述外殼層兩端分別開有一供輸水軸和排水軸穿過的通孔,所述輸水軸和排水軸分別穿過外殼層兩端的通孔并嵌入內圈層的兩端并與內圈層兩端固定連接,所述輸水軸和排水軸位于腔體內部分沿周向具有一凸緣部,此輸水軸和排水軸中間均開有一供冰水通過的盲孔,此盲孔位于腔體內的孔壁上沿周向開有供冰水流通的通水孔。
一浸有樹脂的玻纖布依次經過左烘箱、冷卻箱和右烘箱。
上述技術方案中進一步改進的方案如下:
1.上述方案中,一浸有樹脂的玻纖布依次經過左烘箱、冷卻箱和右烘箱。
2.上述方案中,所述凸緣部的寬度與輸水軸和排水軸的寬度比為1:6~10。
3.上述方案中,所述盲孔內徑與輸水軸和排水軸的寬度比為1:2~4。
4.上述方案中,所述加熱油管內的導熱油為通過鍋爐加熱的導熱媒油。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和效果:
1.本發明具有冷卻裝置的玻纖布上膠烘干裝置,其冷卻箱內設置有3個通有冷卻冰水的冰水輪,此3個冰水輪呈三角形狀設置,冰水輪的設置,對經過烘箱加熱的浸有樹脂的玻纖布進行冷卻降溫,使得玻纖布表面樹脂硬化,防止與輪子發生黏接;三角形形狀的設置,具有良好的結構穩定性,同時對經過輪子的玻纖布提供一定張力,使玻纖布處于緊繃狀態,從而有效防止玻纖布表面有褶皺,保證上膠的平整度和均勻性;其次,其冰水輪進一步包括內圈層、外殼層、輸水軸和排水軸,內圈層與外殼層之間形成一個供冰水通過的腔體,內圈層與外殼層之間腔體的設置,使得通過的冰水可以直接與外殼層接觸,熱轉化效率高且冷卻效果更好。
2.本發明具有冷卻裝置的玻纖布上膠烘干裝置,其循環風機與右換熱器之間設置有一過濾網,過濾網的設置,可以將左烘箱排出的廢氣中的雜質過濾,避免將廢氣中的小顆粒帶入右烘箱,從而有效避免在玻纖布表面形成小凸粒和黑點,保證上膠品質;其次,其排廢風機的后端排氣管道與一廢氣爐連接,廢氣爐的設置,可以將有害氣體過濾后排出,達到環保的排放標準,保護環境。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發明具有冷卻裝置的玻纖布上膠烘干裝置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發明烘干裝置的冰水輪結構截面圖。
以上附圖中:1、左烘箱;2、右烘箱;3、冷卻箱;4、鼓風機;5、循環風機;6、左換熱器;7、右換熱器;8、排廢風機;9、上阻絕風箱;10、下阻絕風箱;11、連接箱;12、冰水輪;13、過濾網;14、廢氣爐;21、殼體;22、加熱油管;31、內圈層;32、外殼層;33、輸水軸;34、排水軸;35、腔體;36、通孔;37、盲孔;38、通水孔;39、凸緣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一種具有冷卻裝置的玻纖布上膠烘干裝置,包括左烘箱1、右烘箱2、冷卻箱3、鼓風機4、循環風機5、左換熱器6、右換熱器7和排廢風機8,所述鼓風機4與左換熱器6連接,所述左換熱器6通過管道與左烘箱1上端連接,所述左烘箱1下端通過管道與循環風機5連接,所述循環風機5與右換熱器7連接,所述右換熱器7通過管道與右烘箱2上端連接,所述右烘箱2下端通過管道與排廢風機8連接,所述冷卻箱3位于左烘箱1和右烘箱2上方;
所述左換熱器6和右換熱器7均包括殼體21和加熱油管22,所述加熱油管22內通有導熱油,所述左烘箱1和右烘箱2上下側分別對稱設置有上阻絕風箱9和下阻絕風箱10,此上阻絕風箱9和下阻絕風箱10分別通過一連接箱11連接,所述循環風機5與右換熱器7之間設置有一過濾網13,所述排廢風機8的后端排氣管道與一廢氣爐14連接,所述冷卻箱3內設置有3個通有冷卻冰水的冰水輪12,此3個冰水輪12呈三角形狀設置;
所述冰水輪12進一步包括內圈層31、外殼層32、輸水軸33和排水軸34,所述內圈層31與外殼層32之間形成一個供冰水通過的腔體35,所述外殼層32兩端分別開有一供輸水軸33和排水軸34穿過的通孔36,所述輸水軸33和排水軸34分別穿過外殼層32兩端的通孔36并嵌入內圈層31的兩端并與內圈層31兩端固定連接,所述輸水軸33和排水軸34位于腔體35內部分沿周向具有一凸緣部39,此輸水軸33和排水軸34中間均開有一供冰水通過的盲孔37,此盲孔37位于腔體35內的孔壁上沿周向開有供冰水流通的通水孔38。
一浸有樹脂的玻纖布依次經過左烘箱1、冷卻箱3和右烘箱2;上述凸緣部39的寬度與輸水軸33和排水軸34的寬度比為1:8。
實施例2:一種具有冷卻裝置的玻纖布上膠烘干裝置,包括左烘箱1、右烘箱2、冷卻箱3、鼓風機4、循環風機5、左換熱器6、右換熱器7和排廢風機8,所述鼓風機4與左換熱器6連接,所述左換熱器6通過管道與左烘箱1上端連接,所述左烘箱1下端通過管道與循環風機5連接,所述循環風機5與右換熱器7連接,所述右換熱器7通過管道與右烘箱2上端連接,所述右烘箱2下端通過管道與排廢風機8連接,所述冷卻箱3位于左烘箱1和右烘箱2上方;
所述左換熱器6和右換熱器7均包括殼體21和加熱油管22,所述加熱油管22內通有導熱油,所述左烘箱1和右烘箱2上下側分別對稱設置有上阻絕風箱9和下阻絕風箱10,此上阻絕風箱9和下阻絕風箱10分別通過一連接箱11連接,所述循環風機5與右換熱器7之間設置有一過濾網13,所述排廢風機8的后端排氣管道與一廢氣爐14連接,所述冷卻箱3內設置有3個通有冷卻冰水的冰水輪12,此3個冰水輪12呈三角形狀設置;
所述冰水輪12進一步包括內圈層31、外殼層32、輸水軸33和排水軸34,所述內圈層31與外殼層32之間形成一個供冰水通過的腔體35,所述外殼層32兩端分別開有一供輸水軸33和排水軸34穿過的通孔36,所述輸水軸33和排水軸34分別穿過外殼層32兩端的通孔36并嵌入內圈層31的兩端并與內圈層31兩端固定連接,所述輸水軸33和排水軸34位于腔體35內部分沿周向具有一凸緣部39,此輸水軸33和排水軸34中間均開有一供冰水通過的盲孔37,此盲孔37位于腔體35內的孔壁上沿周向開有供冰水流通的通水孔38。
上述盲孔37內徑與輸水軸33和排水軸34的寬度比為1:3;上述加熱油管22內的導熱油為通過鍋爐加熱的導熱媒油。
采用上述具有冷卻裝置的玻纖布上膠烘干裝置時,其冰水輪的設置,對經過烘箱加熱的浸有樹脂的玻纖布進行冷卻降溫,使得玻纖布表面樹脂硬化,防止與輪子發生黏接;三角形形狀的設置,具有良好的結構穩定性,同時對經過輪子的玻纖布提供一定張力,使玻纖布處于緊繃狀態,從而有效防止玻纖布表面有褶皺,保證上膠的平整度和均勻性;其次,其冰水輪內圈層與外殼層之間腔體的設置,使得通過的冰水可以直接與外殼層接觸,熱轉化效率高且冷卻效果更好;再次,過濾網的設置,可以將左烘箱排出的廢氣中的雜質過濾,避免將廢氣中的小顆粒帶入右烘箱,從而有效避免在玻纖布表面形成小凸粒和黑點,保證上膠品質;此外,廢氣爐的設置,可以將有害氣體過濾后排出,達到環保的排放標準,保護環境。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