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海洋生物復合鈣粉制備方法,屬于生物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鈣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元素,膳食中鈣營養狀況與人體生長發育、心血管疾病以及慢性病密切相關,攝入足量的鈣對改善骨質疏松癥狀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鈣劑產品主要分為無機鈣、有機酸鈣、氨基酸鈣等類別,研究發現鈣的來源不同、存在形式不同對鈣的利用率有較大差異,例如王曉峰(2010)等對8種鈣制劑在大鼠中的鈣吸收情況對比發現,魚骨鈣組制劑的表觀吸收率可達93%,優于動物鈣制品;張文靜(2015)等發現從蝦殼中制取的phc-ca有促進鈣吸收的效果,其生物利用率優于相同鈣含量的檸檬酸鈣以及蝦殼粉,因此利用海洋生物資源制備鈣類產品成為發展的趨勢。
浙江省是海洋大省,也是國家藍色海洋經濟戰略步驟的重要實施地之一,“藍色糧倉”戰略是浙江省食品保障的重要途徑。浙江沿海海洋資源豐富,特別是蝦類、蟹類、魚類產量較大,然而每年蝦殼、蟹殼、魚骨等下腳料沒有進行有效的綜合利用,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目前市場上生物活性鈣產品較少,并沒有形成規模,而且海洋生物鈣的利用更差。
浙江有多數蝦、蟹類、魚類水產加工企業的下腳料蝦殼、蟹殼、魚骨數量非常多,目前下腳料主要以廢棄物或者低值魚粉的形式處理,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甚至污染環境,本發明開展蝦蟹殼海洋生物鈣的提取、產品開發等研究,對浙江省打造“藍色糧倉”、提升海洋資源利用率和水產加工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可以提高海洋資源的綜合利用率;(2)豐富目前海洋生物鈣產品種類,優化鈣劑消費市場;(3)提升水產加工鈣源下腳料的高值化。本項目符合海洋精深加工產業的戰略,對當前水產加工產業結構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可為同行業、類似行業的精深加工利用的研發和技術推廣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必將產生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快速制備生物復合鈣粉的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包括下列步驟:
(1)水產品下腳料清洗:用清水將水產品下腳料清洗2-3次,然后烘干。
(2)破碎:將烘干的水產品下腳料進行破碎處理,獲得50-100目的粉末。
(3)微生物發酵:將100重量份數的粉末放入3-5倍重量的水中,煮沸2-3h;冷卻到30-35℃,加入米曲霉菌、酵母菌和乳酸菌菌種各0.05-0.09份,充分拌勻,升溫到37-43℃,發酵1-2天,發酵完成后高溫滅菌。
與現有的鈣粉制備方法不同,本發明在制備過程中,加入發酵環節,通過微生物的發酵,將蝦殼、蟹殼、魚骨等待提取物料進行生物自然降解,利于后期的酶解和酸解的進行。
發酵的時間不能過長,否則,蝦殼、蟹殼、魚骨中的鈣元素會大量被微生物吸收,不利于后期的進一步提取。
(4)發酵后處理:滅菌后加入6-7重量份數的羥丙基甲基纖維素、5-12重量份數的檸檬酸和10-15重量份數的質量分數是10%的鹽酸,攪拌均勻,維持1-2h。
發酵完成后,蝦殼、蟹殼、魚骨等被微生物初步降解消化,鈣元素和其他營養元素開始大量溶出,增加發酵后處理的操作。加入羥丙基甲基纖維素將水產品粉末分散開,酸類物質使鈣元素初步酸解。
(5)酶解和酸解:發酵后的物料中加入組織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組織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的重量分別為物料重量的0.8-2%和1.8-3%;溫度維持在40-50℃,并不斷攪拌;然后升溫到80-90℃,加入15-20重量份的檸檬酸,維持2-3h;迅速冷卻至30℃,用5mol/lnaoh調ph至中性,離心得上清液。
(6)復配:將得到的上清液加入3-6倍的復合酸,升溫到55-60℃,同時超聲波處理2-3h。
(7)干燥超微粉碎:將步驟(6)的物料采用真空濃縮干燥,粉碎成200目的顆粒,然后篩分包裝。
優選的,步驟(6)復配中用的復合酸包括檸檬酸、酪氨酸和甘氨酸,三種酸的重量比是1:1-3:3-4。
本發明中,水產品下腳料包括蝦殼、蟹殼、魚骨等海洋生物資源。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利用蝦殼、蟹殼、魚骨等海洋生物資源,通過發酵、酶解、有機酸、氨基酸復配等制備工藝,快速制得高含量的海洋生物鈣粉,其生物利用率高,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的海洋生物復合鈣粉制備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1)水產品下腳料清洗:用清水將水產品下腳料清洗3次,然后烘干。
(2)破碎:將烘干的水產品下腳料進行破碎處理,獲得100目的粉末。
(3)微生物發酵:將100重量份數的粉末放入5倍重量的水中,煮沸3h;冷卻到35℃,加入米曲霉菌、酵母菌和乳酸菌菌種各0.09份,充分拌勻,升溫到43℃,發酵2天,發酵完成后高溫滅菌。
(4)發酵后處理:滅菌后加入7重量份數的羥丙基甲基纖維素、12重量份數的檸檬酸和15重量份數的質量分數是10%的鹽酸,攪拌均勻,維持2h。
(5)酶解和酸解:發酵后的物料中加入組織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組織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的重量分別為物料重量的2%和3%;溫度維持在50℃,并不斷攪拌;然后升溫到90℃,加入20重量份的檸檬酸,維持3h;迅速冷卻至30℃,用5mol/lnaoh調ph至中性,離心得上清液。
(6)復配:將得到的上清液加入6倍的復合酸,升溫到60℃,同時超聲波處理3h。復合酸包括檸檬酸、酪氨酸和甘氨酸,三種酸的重量比是1:3:4。
(7)干燥超微粉碎:將步驟(6)的物料采用真空濃縮干燥,粉碎成200目的顆粒,然后篩分包裝。
本發明中,水產品下腳料包括蝦殼、蟹殼、魚骨等海洋生物資源。
本實施例中,水產品下腳料選用蝦殼。
利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測定本實施例產品的鈣含量,復合鈣粉主要成分中鈣含量達到25.3%,總氨基酸量達到19.7%。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提供海洋生物復合鈣粉制備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1)水產品下腳料清洗:用清水將水產品下腳料清洗2次,然后烘干。
(2)破碎:將烘干的水產品下腳料進行破碎處理,獲得50目的粉末。
(3)微生物發酵:將100重量份數的粉末放入3倍重量的水中,煮沸2h;冷卻到30℃,加入米曲霉菌、酵母菌和乳酸菌菌種各0.05份,充分拌勻,升溫到37℃,發酵1天,發酵完成后高溫滅菌。
(4)發酵后處理:滅菌后加入6重量份數的羥丙基甲基纖維素、5重量份數的檸檬酸和10重量份數的質量分數是10%的鹽酸,攪拌均勻,維持1h。
(5)酶解和酸解:發酵后的物料中加入組織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組織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的重量分別為物料重量的0.8%和1.8%;溫度維持在40℃,并不斷攪拌;然后升溫到80℃,加入15重量份的檸檬酸,維持2h;迅速冷卻至30℃,用5mol/lnaoh調ph至中性,離心得上清液。
(6)復配:將得到的上清液加入3倍的復合酸,升溫到55℃,同時超聲波處理2h。
(7)干燥超微粉碎:將步驟(6)的物料采用真空濃縮干燥,粉碎成200目的顆粒,然后篩分包裝。
(5)復配中用的復合酸包括檸檬酸、酪氨酸和甘氨酸,三種酸的重量比是1:1:3。
本發明中,水產品下腳料包括蝦殼、蟹殼、魚骨等海洋生物資源。
本實施例中,水產品下腳料選用魚骨。
利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測定本實施例產品的鈣含量,復合鈣粉主要成分中鈣含量達到24.6%,總氨基酸量達到18.2%。
實施例3本發明制備的生物復合鈣的生物吸收利用測定:
利用實施例1制備的復合鈣粉進行測定。本發明的生物吸收利用率測定按照現有技術中的報道進行,為增強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的對比效果,嚴格按照張文靜等在食品科學發表的《蝦殼中復合鈣粉的制備工藝優化及大鼠對其吸收效果的評價》。
具體實驗步驟如下:
3.1大鼠組別
4周齡斷奶大鼠,平均重量為89g,以基礎飼料適應性喂養1周后,稱重量后挑選體重量無顯著性差異的大鼠100只。按照本發明復合鈣粉和碳酸鈣中的鈣含量計算各組鈣劑用量,隨機分成5組:低鈣對照組,碳酸鈣對照組,復合鈣粉低劑量組、中劑量組和高劑量組,每組20只。
3.2大鼠喂養方式
低鈣對照組以低鈣飼料喂養(低鈣飼料配方:酪蛋白19.4%、玉米淀粉39.4%、大豆油10%、麥芽糊精13.6%、蔗糖8.7%、纖維素5%、混合維生素1%、dl-蛋氨酸0.1%、酒石酸膽堿0.25%、特丁基對苯二酚0.002%、礦物質混合物2.5%、鈣0.1%)。
低、中、高劑量組在大鼠飼喂低鈣飼料的基礎上,每日灌胃低、中、高劑量鈣的復合鈣粉。
灌胃劑量參照:800mg(成人體重量60kg)換算成13.3mg/(kg·d),低、中、高劑量為人體劑量的2、5、10倍。即對應大鼠灌胃鈣劑量為26.6、66.5、133mg/(kg·d)(以鈣含量及大鼠體重量計)。各組大鼠在相同環境下喂養,自由進食,每周稱1次體重量。各組大鼠在相同環境下喂養,自由進食,每周稱1次體重量。
3.3大鼠攝入復合鈣粉對其生長及鈣吸收效果的評價
飼養期間,實驗動物未出現疾病和死亡。實驗初期各組大鼠體質量、身長無明顯差異。喂養3周后,復合鈣粉各劑量大鼠生長情況良好。復合鈣粉各劑量組大鼠體質量均顯著高于低鈣對照組。低鈣對照組大鼠生長指標明顯低于其他劑量組,此時大鼠毛色暗淡無光澤,倦怠行動遲緩。具體如表1復合鈣粉對大鼠生長的影響。
表1復合鈣粉對大鼠生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