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食品加工技術領域,涉及茶葉加工技術,尤其是一種高山紅茶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茶葉是一種健康型飲料,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消費理念的不斷提升,茶葉香氣、口感等口味優質與否直接影響消費者的選擇。
紅茶是目前產量最多、銷量最大的一種茶類,紅茶是一種經過發酵的茶葉,它經過萎凋、揉捻、發酵、干燥等工藝處理,使得綠葉變成暗紅色而得。紅茶沖泡后茶色濃艷,由于紅茶是大眾最為喜歡的茶類之一,因此為了提高紅茶的產量及質量,眾多紅茶的加工技術也越來越多。
傳統的萎凋方式是用塑料薄膜包封茶葉進行發酵,溫度高,這樣形成的成品茶葉干燥、色澤發黑。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山紅茶的加工方法,通過以下步驟實現:
(1)鮮葉選取及預處理:選取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的鮮葉作為原料,鮮葉用春茶或秋茶,先將鮮葉放在溫度為10-15℃,相對濕度為20-30%的攤晾室晾30-60分鐘;
(2)萎凋處理:采用自然風萎凋方式,萎凋時間為24小時,至鮮葉含水率達到57%-62%即可;
(3)殺青處理:采用曬青的方式,把鮮葉均勻攤放在竹笳籬或曬青埕上,利用太陽光的照射熱能和吹風萎凋,蒸發鮮葉的部分水份至茶葉的含水量為43-47%;
(4)揉捻,對萎凋葉進行揉捻處理,揉捻時間60分鐘,以輕揉為主,至有茶汁溢出,經過揉捻處理的茶葉的含水量為24-31%;
(5)發酵,將揉捻好的茶葉放入發酵室進行發酵處理,發酵室溫度控制在25-27℃,濕度85-90%,作業過程中持續向發酵室中通入氧氣,氧氣濃度為大氣中氧氣濃度的2倍,發酵至茶葉草青香消失即可;
(6)干燥,將發酵好的茶坯放入烘干機內進行烘干,烘干后放置于陰涼處晾3-5天。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法改善了傳統萎凋方法,采用自然風萎凋方式制備出的紅茶還具有條索緊結、色澤烏黑油潤、茶湯紅透、香味濃郁等優點。
具體實施例
實施例1:(1)鮮葉選取及預處理:選取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的鮮葉作為原料,鮮葉用春茶或秋茶,先將鮮葉放在溫度為10℃,相對濕度為20%的攤晾室晾30分鐘;
(2)萎凋處理:采用自然風萎凋方式,萎凋時間為24小時,至鮮葉含水率達到57%;
(3)殺青處理:采用曬青的方式,把鮮葉均勻攤放在竹笳籬或曬青埕上,利用太陽光的照射熱能和吹風萎凋,蒸發鮮葉的部分水份至茶葉的含水量為43%;
(4)揉捻,對萎凋葉進行揉捻處理,揉捻時間60分鐘,以輕揉為主,至有茶汁溢出,經過揉捻處理的茶葉的含水量為24%;
(5)發酵,將揉捻好的茶葉放入發酵室進行發酵處理,發酵室溫度控制在25℃,濕度85%,作業過程中持續向發酵室中通入氧氣,氧氣濃度為大氣中氧氣濃度的2倍,發酵至茶葉草青香消失即可;
(6)干燥,將發酵好的茶坯放入烘干機內進行烘干,烘干后放置于陰涼處晾3天。
實施例2:(1)鮮葉選取及預處理:選取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的鮮葉作為原料,鮮葉用春茶或秋茶,先將鮮葉放在溫度為13℃,相對濕度為25%的攤晾室晾45分鐘;
(2)萎凋處理:采用自然風萎凋方式,萎凋時間為24小時,至鮮葉含水率達到60%即可;
(3)殺青處理:采用曬青的方式,把鮮葉均勻攤放在竹笳籬或曬青埕上,利用太陽光的照射熱能和吹風萎凋,蒸發鮮葉的部分水份至茶葉的含水量為45%;
(4)揉捻,對萎凋葉進行揉捻處理,揉捻時間60分鐘,以輕揉為主,至有茶汁溢出,經過揉捻處理的茶葉的含水量為28%;
(5)發酵,將揉捻好的茶葉放入發酵室進行發酵處理,發酵室溫度控制在26℃,濕度88%,作業過程中持續向發酵室中通入氧氣,氧氣濃度為大氣中氧氣濃度的2倍,發酵至茶葉草青香消失即可;
(6)干燥,將發酵好的茶坯放入烘干機內進行烘干,烘干后放置于陰涼處晾3-5天。
實施例3:(1)鮮葉選取及預處理:選取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的鮮葉作為原料,鮮葉用春茶或秋茶,先將鮮葉放在溫度為15℃,相對濕度為30%的攤晾室晾60分鐘;
(2)萎凋處理:采用自然風萎凋方式,萎凋時間為24小時,至鮮葉含水率達到62%即可;
(3)殺青處理:采用曬青的方式,把鮮葉均勻攤放在竹笳籬或曬青埕上,利用太陽光的照射熱能和吹風萎凋,蒸發鮮葉的部分水份至茶葉的含水量為47%;
(4)揉捻,對萎凋葉進行揉捻處理,揉捻時間60分鐘,以輕揉為主,至有茶汁溢出,經過揉捻處理的茶葉的含水量為31%;
(5)發酵,將揉捻好的茶葉放入發酵室進行發酵處理,發酵室溫度控制在27℃,濕度90%,作業過程中持續向發酵室中通入氧氣,氧氣濃度為大氣中氧氣濃度的2倍,發酵至茶葉草青香消失即可;
(6)干燥,將發酵好的茶坯放入烘干機內進行烘干,烘干后放置于陰涼處晾3-5天。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補充,這些改進和補充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